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天中,当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升起后,气温会逐渐升高;同样,随着太阳从天空向西方落下,气温会逐渐降低。那么,一天中气温究竟是怎样变化的呢?正确理解和回答这个问题有两个关键:①气温的日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②这些因素怎样影响气温的日变化。1.影响气温日变化...  相似文献   

2.
气压随着大气高度而变化,这是因为空气本身是具有重量的,而地球对物质又具有引力作用,且中心距离越近,引力也越大。所以大气愈接近地面愈密集,愈向高空愈稀薄。气压也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气体具有热胀冷缩作用,气温低,气体收缩,密度增加,气压增大;相反,气温高,气体膨胀,  相似文献   

3.
谢欢 《中学理科》2006,(9):13-16,47
解析:这是考查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冬天气温低,人们嘴里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呼出后遇冷而液化为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看上去像是呼出一股“白气”;夏天,气温较高,冰棒剥开包装纸后向空气吸热,使它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类似的比如眼镜起“雾”,打开冰箱门冒“白气”,水烧开后向外喷“白气”,也属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气温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的性质,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大气的能量却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气温的变化表现为周期变化和非周期变化,周期变化决定于太阳辐射的周期变化,而非周期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的水平流动和垂直运动。  相似文献   

5.
气温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的性质,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大气的能量却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气温的变化表现为周期变化和非周期变化,周期变化决定于太阳辐射的周期变化,而非周期变化主要取决于大气的水平流动和垂直运动。  相似文献   

6.
王振华 《考试》2014,(4):28-33
<正>一、有关天气知识的准备学天气系统当然要知道什么是天气或天气现象。高中阶段我们主要研究的天气现象包括气温、风、阴晴、降水等。1.气温与气温变化气温指大气温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指的是近地面气温(是距地面1.5米的百叶箱中的气温)。气温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静止空气的气温变化,二是运动空气的气温变化。近地面静止空气的气温变化主要与地面温度变化有关,而地面温度变化与太阳高度有关。一日内,日出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地面温度升高,气温也升高,太阳高度正午达到最大值,地面温度滞后1小时左右达到最大值,气温再滞后1小时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降低,再日出前后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7.
大气的垂直分层是高中地理的重点,而其中的对流层由于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因而也就成为命题的关注点。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因而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降低0.6℃,这就是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但在实际中垂直方向上气温还会发生如下变化:  相似文献   

8.
气候类型是高中自然地理气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着手,而常见的问题是给出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给出各月气温和降水的数据表,这种气候类型的判断可根据如下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9.
等值线的解读方法很多,就自己的教学体会,得出解读等值线时常用的一些技巧。运用这一结论解读等值线时,其一注意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取决于多种因素,讨论等值线弯曲时,往往以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它因素相同进行讨论。例如北半球七月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是以纬度、海拔等相同,就海陆差异而论。其二,选择一个基准线(面),确定“高值区”、“低值区”。例如,讨论等温线的弯曲,选定同一纬线为基准线。北半球七月大陆上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上气温,以大陆为气温“高值区”,海洋为气温“低值区”,则大陆上等温线应凸向气温降低的方向(高…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与改进《气温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第四册(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涉及对气温的测量与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活动:测量气温、观察百叶箱、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并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教材提供了以某小学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作为原始资料来学习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把记录气温这个活动放到了课后延伸阶段。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安排不尽合理。我们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应从一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入手,再延伸到一周、一月、一年、几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气温的变化,其前提就是学生必须亲自经历一次测量和记录气温的活动,用自己记录的气温数…  相似文献   

11.
“太阳高度与气温变化对比观测仪”的制作钟祥市张集小学吴定龙(431935)小学《自然》第五册“四季是怎么形成的”一课中讲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从而导致地球南部和北部的太阳高度不断变化,进而导致气温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物理教和学中,到处可见“下雪不冷,化雪冷”的试题或说法,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这里是说:下雪的时气温还不是很低,感觉不很冷。但在雪熔化时会向周围吸收大量的熔解热,比下雪时的气温低,感觉很冷。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 师:(引入课题) (展示一组万州的春、夏、秋、冬图景,说明气温是变化的.) 师:一天当中气温是怎样变化的?一年当中气温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你们根据自己对万州区气温变化的直接感受和亲身体验认真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相似文献   

14.
李淑春 《地理教育》2003,(4):26-26,29
●教学过程 师:(引入课题) (展示一组万州的春、夏、秋、冬图景,说明气温是变化的.) 师:一天当中气温是怎样变化的?一年当中气温又是怎样变化的呢?请你们根据自己对万州区气温变化的直接感受和亲身体验认真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相似文献   

15.
唐雪玲 《地理教育》2015,(Z1):112-113
一、主要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利用身边的知识,谈谈气温是怎么变化的?"总结出一年和一天中气温发生的变化。1.气温观测及气温变化PPT展示百叶箱图片和阅读课本P54材料,让学生介绍百叶箱,教师指导如何阅读百叶箱中的温度计得出气温。通过认识重庆天气预报,得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及两者之差,即是气温日较差。展示重庆日气温变化图,得出计算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举一反三:算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日  相似文献   

16.
王瑞林 《考试》2014,(1):34-37
一、原理再现(一)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1.无论南北半球,气温一般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等温线数值一般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相似文献   

17.
不易察觉的气候线索提供气候数据的间接来源有几个。其中一个是树木的年轮。树的生长部分取决于温度,因此每条年轮的宽度可以提示过去气温变化的情况。每年树木长大若干厘米,因此树木能反映过去几千年气温每年的变化情况。然而,树的成长还取决于其他因素年轮宽度视树种...  相似文献   

18.
李强 《科学课》2009,(2):32-33
教材分析 《气温的变化》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对气温的测量与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活动:测量气温、观察百叶箱、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并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根据教材的安排,以让学生讨论“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为题引入,再观察百叶箱的构造,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气温的变化》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到对气温的测量与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活动:测量气温、观察百叶箱、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并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根据教材的安排,以让学生讨论“气象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为题引入,再观察百叶箱的构造,  相似文献   

20.
对于沙漠生物来说,最大的困扰就是缺水,此外,还要承受额外的威胁——极端的炎热以及骤变的气温。白天,火辣辣的阳光下,碎石和沙砾导致的地面辐射使沙漠变成一个大火炉。而夜晚,气温又会骤然下降。从理论上来讲,沙漠的气温变化远远超出了生物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加上缺乏维持生命的水,沙漠生物生存的概率是很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