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谡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丢失街亭,导致诸葛亮精心策划且胜券在握的北伐功败垂成。相传,街亭丢失后,诸葛亮挥泪斩杀了马谡。这个故事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历史上真实的马  相似文献   

2.
“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街亭失守,马谡被杀,可悲可叹可惜。作为主帅的诸葛亮怎可推卸责任?马谡只不过当了一回替罪羊罢了。排兵布阵,是体现主帅作战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街亭之重要,诸葛亮不可谓不知;街亭战役之艰辛,诸葛亮不可谓不晓;马谡是谋臣而不是能将,诸葛亮不可谓不明;谁能作为张颌的对手,诸葛亮不可谓不白。街亭之役前,马谡作为参军跟随诸葛亮左右,出谋划策,屡建奇功。因为马谡的“攻心计”,诸葛亮才决定七擒孟获,巩固了大后方;因为马谡的“离间计”,司马懿被逐赶下野,诸葛亮才敢放心大胆北伐中原。马谡善作良谋,无人不…  相似文献   

3.
一、马谡失守街亭的启示 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派马谡率兵驻守街亭,以阻击魏军,并立下军令状,若街亭失守,马谡立当斩首.尽管马谡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他一到街亭,不在山下路口扎寨,却在山上屯兵,还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军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可结果被魏军围而攻之,失守街亭,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  相似文献   

4.
一、诸葛亮为什么派马谡去守街亭?诸葛亮一出祁山,蜀魏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是街亭,谁占据了街亭,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对这一点,诸葛亮的认识是非常清楚的———“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可是,这样一个战略要地,诸葛亮为什么要派马谡去防守呢?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就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但是诸葛亮对马谡不但非常赏识,而且还加以重用,以至在街亭之战时,不顾众人之议,提拔马谡统大军守街亭。这一方面因为马谡确实有些智谋。据裴松之为《马谡传》作注引《襄阳记》记载,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问计于…  相似文献   

5.
《失街亭》说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魏将司马懿率兵迎战;孔明遣马谡守街亭,由于马谡指挥不当,致使街亭失守,孔明挥泪斩了马谡。历来人们对马谡的评价是: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而对孔明的评价则是:料敌如神,深谋远虑,执法如山云云。对此,我不敢苟同。以往,向孔明建议采用安抚人心的策略,平定南蛮孟获等叛乱而  相似文献   

6.
一、马谡失守街亭的启示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派马谡率兵驻守街亭,以阻击魏军,并立下军令状,若街亭失守,马谡立当斩首。尽管马谡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他一到街亭,不在山下路口扎寨,却在山上屯兵,还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军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可结果被魏军围而攻之,失守街亭,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点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决定正确的方针、方法,从而做到灵活机动、克敌制胜。从实际出发的反面就…  相似文献   

7.
街亭一役,马谡死搬军事教条,又不听下属的劝告,导致全军大败,破坏了诸葛亮的整体作战计划,以他本人来说,死是罪有应得,更何况立有军令状在前,不杀不足以明军法。但换一个角度思考,杀马谡似乎不太应该。首先,从战争本身来看。双方交战,非胜即败,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就连诸葛亮本人,也免不了要失败。因为一次失败而杀带兵的主将,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用人失误以及马谡的狂妄自大导致街亭失守,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可事实却并不这么简单。因为诸葛亮在蜀汉危急存亡之际再度兴师北伐,他并非没有意识到街亭的重要性,出师在即就告诫将帅们说:“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再者,马谡向诸葛亮主动请缨、自立军令状后,诸葛亮恐有差失,当即派遣平素遇事谨慎的大将王平相助,寻思再三又吩咐高翔、魏延等上将在各处布防接应,最后直到他本人亲统大军,由斜谷径取眉阝城方才放心,安排部署可谓万无一失。至于马谡这位满腹谋略的参军也并非无能之辈,因屡出奇策(离间魏主与司马懿…  相似文献   

9.
本文之所以这样命题,旨在解决既成事实的内在原因。公元二二八年,蜀魏两军在今甘肃的天水地区爆发了一场争夺陇右的“街亭之战”,由于蜀将马谡“违亮节度”,致使蜀汉历史上最有希望的首次北伐以败北告终。街亭失守后马谡以身谢国,因此广为流传的小说、戏剧将其演义为骄傲自大的化身,这是极不公平的。作为蜀军主帅,马谡有  相似文献   

10.
《空城记》一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课文前面说的是马谡自告奋勇并以人头担保去守街亭,孔明虽然让他去了,但由于先主对他的评价是“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所以“犹豫不定”。马谡到街亭后.不听王平的劝告,占山为寨,王平只好自己领着一部分士兵另外扎寨,并派人把扎寨情况画成图本送给孔明。这不仅验证了先主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