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古汉语副词与上古汉语副词相比呈现出简化规范的趋势,新旧副词常以双音节的形式组合使用。《战国策》一部分副词消亡或词性产生变化,也有相当一部分副词被继承下来了,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使用。在副词用法上,我们发现,《战国策》与《宋书》无明显的区别,体现了副词语法特征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论语》《孟子》时间副词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语中,副词的使用情况复杂,使用频率很高。而在副词中,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副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频率上,都占不小的比重。为更好了解先秦时间副词面貌,文章选取先秦时期有代表性的两部文献《论语》和《孟子》,对其时间副词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极为真实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算术书》中的副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系统的考察了《算术书》中副词的使用情况,这对研究上古汉语中的副词使用情况及其演变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慧书》是重要的禅宗文献,也是近代汉语研究可依据的重要语料。《大慧书》使用的范围副词共26项,体现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三个不同的时间层次,展现出一个继承多于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历史面貌。通过对《大慧书》中使用的范围副词进行全面的分类描写,并对相关副词的来源和演变进行讨论,丰富了近代汉语副词的研究成果和针对《大慧书》专书副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韩慧鸽 《现代语文》2010,(5):147-150
本文在对《颜氏家训》语气副词系统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将其与先秦时期《孟子》中的语气副词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总结出其特点和发展趋势。并进而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揭示了语气副词在中古汉语中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是上古时期一部重要的文献典籍,书中出现的限定范围副词有"独""唯"等。从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并加以详细的描述,希冀对了解上古汉语范围副词系统,特别是限定范围副词有所补益。《战国策》限定范围副词属于上古时期的限定范围副词系统,常位于谓语前,少数也可以位于名词前;其语义指向以后指为主,具体所指不一,部分限定范围副词语义还可以前指。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简帛文献,为汉语吏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真实的材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对张家山汉筒中《脉书》的副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全面系统的考察了《脉书》中副词的使用情况,这对研究上古汉语的虚词使用情况厦其演变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论语》就成书于这一时期,因此研究《论语》中的语言现象对于了解当时汉语发展情况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论语》中的副词系统,并从中管窥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汉语副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副词是古汉语虚词中数量最多、最为复杂的一类词。副词研究对古汉语语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论语》是研究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语言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其副词系统的考察分析,可以管窥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汉语副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魏书》中共出现副词561个,其中时间副词有153个,在所有的副词次类中数量最多,占到副词总数的27.3%,由此可见,人们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时间是人们最先关注的问题之一。《魏书》中沿用上古汉语的时间副词总数多于中古时期新兴、盛行的副词总数。从整个时间副词系统的发展趋势来看,双音节时间副词的发展已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编撰的一部政论性著作,它的言语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口语的特点,因此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较高的语料价值。探索《盐铁论》中时间副词的来源及发展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汉语时间副词的发展与变化的足迹。  相似文献   

12.
“都”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副词,很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其做过研究。用归纳法选择现当代文学经典著作《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中的含有副词“都”的句子作为研究对象,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其中的副词“都”作一研究,以探讨“都”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国语》是研究战国中期齐鲁地区汉语语法的重要资料。对《国语》的范围副词进行穷尽性的考察、描写和分析,揭示《国语》的范围副词的语法功能和范围指向(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是一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此书多处剪裁取用《战国策》文字资料,并作以精妙评述。有的直接转引原文佐证自己思想观点;有的裁剪引用策士言论为我所用;有的重组《战国策》的部分文字,以凸显《淮南子》的辩证思维;有的浓缩《战国策》故事,取其精髓化为已用。《淮南子》多次评判苏秦、智伯等人的成败,反映出其较浓的道家历史政治学与道家理论思维。刘安等人在对《战国策》史料的融裁运用中,体现出自己的政治、历史、哲学等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5.
《银雀山汉简〔贰〕》第二、三部份中副词的使用情况比较丰富,共有38个,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语言使用面貌。其中,时间频率副词和肯定否定副词出现的个数较多;否定副词"不"出现的次数高达282次,可见"不"当时在否定副词中占了主要地位;"方"、"尤""、纯"3个副词不常见于其它汉简材料,这为我们研究上古汉语副词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6.
《平妖传》是一部近代汉语文献,一直以来,关于该书的研究成果不多见。本文在对《平妖传》中的119个时间副词进行穷尽性调查及总结前贤对时间副词的分类原则的基础之上,试谈了笔者关于《平妖传》时间副词分类的一些看法及其分类情况。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战国策》常用词研究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选取了《战国策》中的“讲”、“让”两个常用词,并对其在《战国策》中的用例、词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醒世姻缘传》中的反问副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反问副词有"岂"、"没的"、"难道"、"可"、"岂可"、"却"、"莫非"等。它们意义相同,但用法不尽相同。与《金瓶梅词话》比较,《醒世姻缘传》中的反问副词有简化的趋势,但使用总次数明显增加;这些反问副词的使用频率也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及裴注中的语气副词“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志》及裴注中语气副词"其"主要表示命令希望等祈使语气,其次为推测判断语气、反诘语气等。这与《左传》中"其"主要表示推断、反诘语气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借此可以看出语气副词"其"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的用法变化。  相似文献   

20.
李萍 《教学随笔》2013,(16):135-136
本文主要以《发展汉语Ⅰ》中的副词为研究对象,考证《发展汉语Ⅰ》(第二版)中所出现的副词是否符合副词的定义并对该册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副词进行分类,同时探讨教材在英文注释汉语副词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而给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