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忠爱是杜甫精神的精髓。杜甫忠爱精神在南渡时期得以传承。安徽王之道可为例证。王之道和杜甫曾处于相似的历史境遇。王之道对待君主的情感,有同于杜甫对君主的忠爱之情。王之道在诗歌中表现了对杜甫忠爱精神的自觉接受。  相似文献   

2.
杨泽霞 《考试周刊》2009,(12):26-27
庾信和杜甫是各自时期文学的集大成者,二人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作为后来者,杜甫的文学创作深受庾信影响。本文从二人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传承的角度,论述杜甫对庾信的接受。  相似文献   

3.
近人认为,张问陶的诗学、诗歌主要受袁枚的影响,也受李白、苏轼的巨大影响.其实,张氏与杜甫的渊源关系最大.因为他在诗中大量引用、化用杜甫的诗句,直接论及杜甫、杜诗达四十条之多,且在题材、体裁、风格上与杜诗相似.他高度赞扬杜甫的人格、个性和思想,以之自况,并同情其遭遇.他全面、具体地评价杜甫的诗歌,赞同并生发其诗学主张.对此,清人多有论述,近来则罕见涉及,故反思与探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枯树图     
有一天,我用毛笔蘸好墨水,正想画一幅水墨画。谁知还没动笔,这墨汁便冷不丁地落在雪白的纸上。我气极了,气急败坏地吹,想让这黑乎乎的墨汁在我的白纸上消失。谁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刚吹第一口,墨汁就伸出了一条长长的  相似文献   

5.
砍断枯树     
有一只鸟儿栖息在沙漠中的一棵枯树上,它认为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有一天,一阵骤起的沙漠风暴,刮倒了这棵枯树。可怜的鸟儿只得竭尽所能、千辛万苦地飞到百里之外,另觅栖身之处。终于,它来到一片大森林里,林中开满了各色的花朵,流着潺潺的溪水。鸟儿感叹地说:"这儿才是我们鸟类的天堂啊!"  相似文献   

6.
杜甫、李商隐一生历经苦难,看透了世态炎凉,作诗多缘于情。而张佩纶作为和他们有着相似命运的人,在阅读他们的诗歌时,能够联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情感起伏,从自身经验出发,在杜、李诗中,寻求心灵上的共鸣与慰藉。所以他在《涧于日记》中的对杜甫、李商隐诗句的评价才显得尤为深刻、透彻,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7.
后代对柳永的词作评价褒贬不一,且多是批驳意见。然而有人将他的词比作杜诗,还有人将他比作白居易。柳永与杜甫某些作品中所反映的“太平气象”确有相似之处,且由于出身与经历的相似,“言志”传统在两人作品中反映出相似的内容与情感;而柳永与白居易则在作品中表现出相似的思想倾向和艺术追求,有着同样伟大的创新功劳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致枯树     
我不曾见你的一树繁花或者沉重的硕果像过去了的年代一样也许它们都是你的旧梦我不曾抚你的一树伤痕也不拾一片忧伤的落叶似冬日的飘雪一样连死亡也是你苍凉的美丽孤苦的枯树呵在风起的暗夜里北天没有一颗孤独的星它将雾一样地,轻曼地将你深情萦绕孤独的枯树呵我再致你笛鸣如月假若你在春夜里复活请你记得一个旅人他曾在你脚下静静伫立久久而望致枯树$广西贵港市民族中学(037)班@肖瑜  相似文献   

9.
院子中,一棵枯树,一株喇叭花。 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喇叭花正努力地生长。在她身旁,是一棵枯树,一年四季都无叶的树。喇叭花很是瞧不起这棵树,也讨厌自己生长在这么一个邻居旁边。她常常以鄙夷的眼光看着枯树,并向他炫耀自己的“王者风范”。  相似文献   

10.
论章甫学杜     
进入南宗之后,受社稷变迁和时代苦难的激发,尊杜、学杜之风渐热,而章甫学杜正是当时文坛风潮的反映。章甫对杜甫其人其诗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思想的继承与化用杜句入诗、借鉴杜诗艺术手法。章甫学杜除了环境因素影响之外,与杜甫相似的人生经历及其师友影响也是他师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枯树--母亲     
剧烈的牙痛使我无法入睡,此时钟声敲过了12点。无奈之下,我再一次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尽管我是那样不愿打扰身在医院的她以及重病在身的父亲。听到母亲电话中那沙哑的声音,我知道今晚的她又一次失眠了,自从父亲得病以来,这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我蜷缩着身,躲在被窝里,眼望着天花板,想着母亲的一点一滴,一种深深的罪孽感啮噬  相似文献   

12.
水,匆匆,匆匆地奔向大海……山,无声,无声地眺望远方……人,无情,无情地走向未来……——题记一青灰色的三年时光在寂寞、无奈、空虚、不知所措中转过。站在黑夜里,我喜欢看无数灯火的缠绵,然后伤心地哭。可笑,让人觉得我有些莫名其妙。周围  相似文献   

13.
"妙笔生花",说的是以高超的技巧创作出优美动人的作品,也指巧妙地润色文句。枯树怎能复活?这还得从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巧妙续诗的小故事说起。传说北宋时有一位书生,虽然  相似文献   

14.
剧烈的牙痛使我无法入睡,此时钟声敲过了12点。无奈之下.我再一次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尽管我是那样不愿打扰身在医院的她以及重病在身的父亲。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读者》杂志上偶尔读到一篇名为“《砍断“枯树”》的寓言故事,不由顿生感触。故事的大意是:有只鸟儿栖息在沙漠里的一棵枯树上,它认为天底下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了。一天,骤起风暴,刮倒了这棵枯树。可怜的鸟儿只得竭尽所能,千辛万苦地飞到万里之外,另觅栖身之所。终于,它来到了一片大森林,林中开满了各色的花朵,流着潺潺的溪水。鸟儿感叹地说:“这儿才是我们鸟类的天堂啊”……鸟儿应该感谢那突如其来的风暴刮倒了那棵枯树。可别看这“枯树”,对于许许多多的鸟和人来说,它存在一天,他们就在这里延宕一天。有这样的“枯树”,他们改…  相似文献   

16.
陈小明 《现代语文》2006,(7):113-113
盛唐孕育了许多才情汪洋的诗人,李白、杜甫就是诗坛上两颗最为耀眼的明珠,其诗风、诗趣、人生际遇早有定论,在此无须赘述。本人通过施教高中语第五册第五单元李白的《将进酒》与杜甫的《客至》两诗,发现它们的意象组合、内容情节虽然极为相似,但表现的意境却有天壤之别,咀嚼品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7.
一棵枯树     
每当我看到楼下的花坛里的那棵树,心便如潮涌,思绪万千。那棵树原本只是一棵又干枯又不规则的树,枝杈七扭八歪,这边一根,那边一根,乱成一团,而且树枝上也从不长叶子,偶尔才会惊奇地发现树枝的某个地方,钻出一点点嫩绿,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8.
"妙笔生花",说的是以高超的技巧创作出优美动人的作品,也指巧妙地润色文句。枯树怎能复活?这还得从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巧妙续诗的小故事说起。  相似文献   

19.
杜甫是苏轼所师法的前代重要诗人之一,而学者专论世所罕见。苏轼对杜诗的接受与评价,是其在创作上受杜诗影响有力的间接证明。苏诗师法杜甫,主要表现为:题材领域的极大拓展;艺术意境的创造;诗歌技法的传承;创立“体兼众妙”的诗风等。其根本原因在于:杜诗是诗歌史上的“高标”;杜、苏生活阅历一定程度的相似,使苏轼容易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文简称“《茅》”)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下文简称“《十》”),分别是唐朝诗人杜甫和宋朝诗人陆游著名的风雨诗,诗中浸渍着自然和时代的凄风冷雨,饱含着伤国忧民的悲壮情感。因同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第25课,我们试进行对比阅读。一、诗人生活处境相似。两人都是仕途多蹇,衰老贫困。《茅》是杜甫50岁时所写。安史之乱中,杜甫历经坎坷,被俘复逃离,为官又弃官,“三年饥走荒山道”,才辗转来到成都。依靠一些亲戚朋友的接济,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有了暂时的栖身之所,并靠故人严武接济,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