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严歌苓是一位在异域文化语境下热切关注新移民的生存境况的作家。在审视新移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坎坷境遇和多舛命运的过程中,严歌苓更倾向于边缘化女性类群的抒写。本文从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中的女主人公扶桑的边缘人生出发,结合严歌苓的异域生活经历对扶桑这个女性形象进行诠释,由扶桑的生存境况,以及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女性特有的姿态,探索边缘女性内在的特质与心理,从而探求边缘处境下女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犹裔美籍作家文学作品中对各类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塑造包含着从性别、种族及历史的变迁等角度探讨女性生存境况的大量内容,其中内容丰富的女性生存意识,表达了历经民族苦难与性别压迫的犹太女性面对移民生活生存状况的融入、抗争和追求,也体现了更有生活自觉和觉醒意识的犹裔美籍作家群体对于犹太女性现实生活的设计。因而,不论是就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而言,这些生存意识的表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玛雅·安吉罗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她的作品通过文化意识的融入来关注美国社会道德和黑人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关注黑人女性生活境况和文化身份的建立。采用文本解读和分组归类的方式,通过对安吉罗的多首诗歌的分析来解读其中的黑人女性意识,即直面黑人女性生存境况、引导黑人女性走出边缘以及重塑黑人女性完美身份。安吉罗诗中的黑人女性意识之所以值得我们研究是由于其提出了两性平等融合的展望,这也是安吉罗女性主义思想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4.
生活在北平的梅娘与生活在上海的苏青的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将焦点对准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梅娘关于沦陷区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短篇小说,展示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各个侧面;而苏青小说主要集中在长篇。因此,梅娘小说与苏青小说从“断片式”到“全景式”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女作家对作为“人”的意识的追求表现为对女性自我实现的追求。而庐隐、凌叔华对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使得她们对女性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产生了怀疑。庐隐揭示了处于不同境况下的女性生存现实,反映出在没有变化的社会与家庭体制里女性自我实现的艰难;凌叔华则通过对女性自身弱点的揭露,表现了女性自我实现的艰难。她们通过自己的写作,表示了这样一种观点:要改变女性作为“第二性”的状态,就必须改造社会文化形态,而这必须首先有赖于女性自身的认识与觉悟。这正是她们在探索建立女性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达到的深刻体认。  相似文献   

6.
《青衣》是毕飞宇优秀的中篇小说,透过从容不迫的语言叙述不仅让人看到了自古以来女性的生存困境,也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困境包含的悲剧意蕴。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生存境况的深度关注,使作品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蔡东短篇小说《伶仃》为研究对象,关注面临社会与家庭双重危机的现代中年女性,在失去另一半陪伴,被迫出走家庭之后如何以自洽、向上的努力重建自我生存秩序,透视以卫巧蓉为代表的现代中年女性的生存境况与情感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8.
苏青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描摹了她们日常生活真实的生存境况,记录了中国女性由愚昧走向觉醒的漫长成长之路,反思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苏青以自己创作的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平凡的女性形象极大的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的生存境况中,以现代经济体制为基础,貌似开放文明的媒体背后隐含着根深蒂固的封建男权思想。这种思想因为更具包装性和隐蔽性而造成了对女性新一轮更有力的压制和误导。因此,只有自觉地甄别和抵制这些落后思想,女性解放与社会进步才会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无望的突围:评德拉布尔的女性小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英国当代妇小说家玛格丽特·特拉布尔的小说创作,以关注当代女性的生存境况,考察女性生命的本质为焦点,反映具有听当代知识女性背离传统价值,挑战社会规范,谋求精神突围的果敢和执,着重表现女性生命微妙细腻的情感体验和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女作家在其系列长篇中试图在传统的女性角色和现代女权主席的中间地带寻找一块理想的生存东土,她的每部小说都是对女性生活道路的某一种可能性所进行的有意识的尝试。突围是执的,成  相似文献   

11.
李碧华的言情小说《青蛇》并不是纯粹的言情小说。本文结合新历史主义相关理论,认为她在该文本中不仅以女性书写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构,而且还原了被古老的男权文化压制和漠视的女性欲望,亦肯定了女性对爱的执着与追逐,并且把现代女性生存境况投影于主人公身上,借以承找作者对现代女性人生困境的思考,从而表达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女强人形象,它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描写女性在多元时代下的情感困境和生存境况,这些女性在传统观念和世俗社会面前一改以往的弱者面貌而以强者的姿态直面种种困境,而从弱到强的形象转变是女性形象的进一步发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的生存境况中,以现代经济体制为基础,貌似开放文明的媒体背后隐含着根深蒂固的封建男权思想.这种思想因为更具包装性和隐蔽性而造成了对女性新一轮更有力的压制和误导.因此,只有自觉地甄别和抵制这些落后思想,女性解放与社会进步才会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通过对"死亡"的抒写,以暗喻人类当下的生存境况,她更以文本中"死亡意象"的创设,揭示蕴涵其中的关于人类生存与死亡的深刻思考。同时,她试图用一种母性的温柔呼唤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女性个体尊严的召唤结合"死亡意象"来表征当代作家的美学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的冬天》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给我们展现了在父权制社会里女性地位低下,且无法发出自己声音的生存境况。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开始反抗,不过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女性自觉接受了男性给她们的规定和压迫她们的种种规矩。因此她们的反抗也就带有了更多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6.
曹文轩在创作中无疑是偏爱女性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偏爱女孩的,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这样的女性形象。曹文轩是把自已的文学追求、美学理想交付于这些充满古典诗意的女子来完成的。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作家在创作中对优美的执著;承载着作家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折射出作家对人类当下生存境况的关注与追寻。  相似文献   

17.
曹文轩在创作中无疑是偏爱女性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偏爱女孩的,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这样的女性形象。曹文轩是把自已的文学追求、美学理想交付于这些充满古典诗意的女子来完成的。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作家在创作中对优美的执著;承载着作家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折射出作家对人类当下生存境况的关注与追寻。  相似文献   

18.
唐传奇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对它的研究绕不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法律作为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造成的社会风貌、体现的价值观念对唐传奇皆有影响,自然也是研究唐传奇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唐代婚姻法对女性社会地位、生活处境等均造成影响,在唐代婚姻法影响下形成了唐传奇典型的三类女性形象。从唐代婚姻法的角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女性的生存境况、理解不同女性形象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蒂里希关于勇气的本体思考深受存在主义尤其是海德格尔的影响。本文便以此为立论之基,深入探讨他对勇气的本体追寻如何关联人的生存境况,由此存在的勇气根源于“超越上帝的上帝”,进而最终需要“终极关切”;指出面对生存境况,基督信息与时代境况的关联是一个很好的范式,而此范式的核心“终极关切”于今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某一类人的主观意愿甚至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唐传奇虽然是艺术化的且包含虚构成分的文学作品,但它也基于现实,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影射。唐传奇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大都是作者自身或社会集体潜意识的反映,记录了整个唐代社会对女性的解读及价值期许。以唐传奇中的女性角色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爬梳和分析,有助于探寻唐代女性的生存境况及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