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光文被誉为"开启台湾文学第一人",他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律诗与文赋传播到了台湾,对于台湾古典文学的发展有着筚路蓝缕之功。在遭遇华夷突变之际,虽然寓居台湾,但作为明末遗民,沈光文一方面仍以诗文为武器,坚决表示不与清廷合作;另一方面却联合清人组织了对于台湾古典文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台湾第一个诗社——东吟社。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沈光文文学风格及地位的阐述,本文则从遗民心态的角度,把存在于沈光文身上的矛盾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沈光文诗作中的遗民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光文是台湾的第一位诗人,也是台湾第一位遗民诗人,在他之后,徐孚远、王忠孝、卢若腾等一批明末文人先后渡海至台,开创了台湾遗民文学和乡愁文学的先河.明朝遗民的心态早已成为众多大陆学者研究的对象,作为"开启台湾文学第一人",沈光文在台湾也得到足够多的重视.然而,沈光文诗作中的遗民心态却较少有人关注,沈光文的思乡之作、诗作中频繁出现"饥"、"饿"二字等,都与他的遗民心态密切相关,可以说,抓住遗民心态这条线,就找到了读懂沈光文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海东文献,推为初祖”的沈光文,是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种子撒播在台湾岛上的第一人,是为台湾文学的开创发展而鞠躬尽瘁的杰出拓荒者。他的一生经历三个时期:读书与求仕,抗清与为官,遗老与诗人。他对台湾文学的贡献,一是文学形式,二是文学活动,三是文学内容,即开拓了反殖文学、遗民文学、乡愁文学和山水风俗文学,其影响迄今不灭。对他的研究,有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4.
台湾乡愁文学从作者个体"怀乡"经验的投射,到追求政治理想、政治诉求,到历史意识的觉醒,再到追寻精神家园的哲学世界,是遗民文学精神从现实境遇到精神追寻的升华之路,是台湾文学"乡愁"演绎发展的一条隐形路径,折射了文学"乡愁"的遗民文化属性。"文学乡愁"意象,寄予了汉族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以及"民族主义"的精神本质。通过对台湾文学"乡愁"的分析,论述台湾乡愁文学所投射的遗民政治意识、遗民抗争的历史意识以及遗民"疏离"、"孤独"的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5.
王忠孝是南明福建抗清斗争的重要遗臣,其晚年追随郑经东渡台湾,促进了台湾地区的文教发展。《王忠孝公集》是现存的、为数不多的明末迁台遗民文人别集之一,它反映了明清易代之际的政治、社会状况,提供了有关南明福建抗清政权的重要史料,同时又是遗民文人个人生活及情感经历的真实记述。因此,基于《王忠孝公集》对王忠孝的政治作为及生命情怀的细致考察,既可以展现易代之际遗民文人的政治生态及情感变化,又可以为相关的南明文学、台湾文学研究提供学术借鉴。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鄞县人沈光文致力于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因其在甬台文化交流史上的特殊地位,宁波本土学者格外关注沈光文其人其事研究,乐承耀著《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研究》一书就是典型代表作之一。文章就该书主要内容,学术创新和需要商榷之处进行了述评,认为该书是一部具有一定创新的学术著作,但也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书中的一些疏漏也影响了全书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明末清初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沈光文诞辰380周年,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市民革、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了沈光文学术讨论会。沈光文(1612—1688)鄞县人,他为反对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及在台湾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海东文化始祖”。9月25日我市理论界,文化界及师  相似文献   

8.
风雨如晦, 鸡鸣不己。 ——《诗经》 在“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台湾新文学迄今已有六十余年了。因为台湾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以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成立,作为台湾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分界。一九四九年以后的台湾文学,把它称之为台湾当代文学,不仅是为了统一使用当代文学这一历史概念,而且也符合台湾文学发展的实际。在解放战争的炮声中溃退到台湾省的  相似文献   

9.
清初遗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形成并繁荣于长江以南地区,显示了文学的地域性。清初遗民文学在江南地区的繁荣除了和历代的文化积淀有关外,还与其他诸多必然、偶然因素有关,本文试着讨论清初遗民与遗民文学在江南地区出现并繁荣的诸多因素,探讨文学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0.
沈光文是台湾文献初祖,他从小接受浙东易学,又深受晚明易学大师黄道周、刘宗周影响。自顺治八年冬,飘海入台,旅居台湾三十余年。三十余年中,他设馆开蒙,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弘扬广大浙东易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乡先贤、“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之生平进行了述考。  相似文献   

12.
郑闰同志《沈光文与晚明浙东易学》一文称《栎社沈氏宗谱》记述了沈光文与沈一贯的世裔关系,这是与事实严重相违的。其所列一贯→泰泳→延履→光文之世系,也似缺乏根据。沈光文、沈一贯与栎社沈氏同宗,至于沈光文是否栎社人,其祖辈世系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中国文学史近、现、当代分期讨论中的一家之言。提出,以五四运动为界限,把前此的文学(通常所称的近代文学)归属于古典文学,称之为晚清文学;将五四以后的文学(即现、当代文学)则应统称为新文学或现代文学,是符合文学发展实际的。而晚清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古典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它承上启下,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古典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基础,它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古典文学的研究方法,走过了长远而又曲折的历程。本论文对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进行了简略梳理,总结了研究中得出的经验,以期对古典文学学习者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王平 《大连大学学报》2007,28(4):1-5,1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局面,在各个层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了使古典文学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应当解决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三种关系,即“文学本体”研究与非文学本体研究之间的关系,“当代”意识和历史主义之间的关系,“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当务之急,当然是挖掘其作为“文学本体”所蕴涵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发现、利用其所具有的其他各种价值,同样十分必要。应当以一种历史主义的态度去研究古典文学,但任何历史都是当代意识观照下的历史,古典文学研究同样如此。中国古典文学的民族性固然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但如何适应“全球化”语境的趋势,把中国古典文学推向世界,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6.
古典文学研究作为一种文化研究,无非使用历史或逻辑的方法。就目前看,或因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或受重兴“国学”热的影响,古典文学研究整体上似乎日益拒斥曾一度热乎的形而上学化逻辑研究趋向,而向历史与实证的方法回归。所谓历史的方法有两层意思:一是认为文学深刻地嵌入历史之中,把文学放在历史既定的时序框架内考察;  相似文献   

17.
在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要使古典文学进入当代人的文学知识体系,进而转化为当代人的文学实践活动,古典文学研究就离不开当代文化的洗礼和民族主体意识的参与。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古典文学研究同当代文化的关系,进而探寻古典文学与现实人生的契合点,由此将古典文学研究引向现实社会,以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讯》杂志创刊于1983年7月,是台湾发行最久的书讯杂志。长期以来,《文讯》除了立足台湾、关怀本土之外,也关注大陆文学的发展,并将视野投向世界华文的趋势。对于大陆当代文学在台湾的传播发展,《文讯》不仅藉由杂志专题、座谈会议、动态报导、研究资讯等,兼顾深度与广度,还以长期搜集整理刊载的文学史料,为台湾读者提供认识和研究大陆文学的渠道。《文讯》杂志创设了一种新的文艺传媒范式,以文学史料开拓研究视野,型塑出一种文化探索风格。  相似文献   

19.
从三个层面分析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仇恨与死亡主题的特征 ,指出了它对于古典文学里同类主题的超越 ,以及其所显示出来的人类精神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单就全部古典文学史而论,先后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作家,取得了光辉灿烂的伟绩,构成了文学的发展洪流,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次要的作家附属其间,也不容否认起了一定的作用。要想对于古典文学发展的全貌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于这些次要的作家,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