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讨论形容词ABAB重叠形式的种类、形成时间、语法结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分析双音性质形容词ABAB式重叠的来源和双音状态形容词ABAB式重叠形成的动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2.
国内《现代汉语》教材论及的大都是双音节动词ABAB的重叠形式,本文探究双音节动词的另一重叠形式AAB式。从动词结构类型的角度剖析了双音节动词的ABAB、AAB这两种重叠形式,主要对AAB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作品中,动词常常以AA、ABAB和AABB三种形式重叠。其中ABAB式和部分AA式表示“稍微……一下”,附加了短暂、轻微的意味;AABB式和部分AA式则表示动作的多次反复,附加了描述的意味。后者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常见的。  相似文献   

4.
《元曲选》宾白的动词重叠可以从重叠格式、语法意义及表达功能三方面进行考察。重叠的格式分为两大类12小类,其主要格式是单音节重叠的“A-A”式。单音节重叠式及双音节的“ABAB”系列的主要语法意义是表“时短量小”,双音节的“AABB”式则表“时长量大”。否定形式则含有“应该如此”的语法意义。其表达功能与重叠式的时间特征有密切关系。《元曲选》宾白因其体裁特点,使其未然动作的重叠式占优势。表未然动作的重叠式的表达功能主要是缓和语气;表已然动作的重叠式的表达功能主要是叙述或描挥。  相似文献   

5.
重叠是汉语中的一种普遍语法现象。《金瓶梅词话》作为明代晚期一部白话小说,内中大量运用动词的重叠形式。文章分析比较了《金瓶梅词话》中的双音动词重叠形式ABB式、AAB式、ABAB式、AABB式在语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特点,并揭示了这四种形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一般语法教课书中,在讲到动词重叠时,往往只提到单音动词重叠式是 AA 式,双音动词重叠式是 ABAB 式。其实,双音节动词不但可以以 ABAB 式重叠,而且可以以 AABB 式重叠,不但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为 AABB 式,而且单音节动词也可采用重叠连用的方式构成AABB 式。例如: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是表示动作量的。朱德熙先生说:“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的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在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都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如“看看书”、“理理发”之类。(《语法讲义》第66页)  相似文献   

8.
进行体构式表示特定时刻持续进行的活动或进展中的事件,能通过识解将各类动词压制成一致.进行体要么凸显各类动词的动态性中间过程或预备阶段,要么将动词所表示的事件通过总体扫描识解为整体,然后将一个个整体通过顺序扫描识解为过程,从而容纳各类动词.事件结构是进行体构式对词汇体压制的基础,而认知语法的详略度、凸显和扫描揭示了进行体构式对词汇体压制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诗文作品今存130余篇,其中文13篇,诗120余首. 《陶渊明全集》(以下简称《陶》)①包括四卷诗、三卷文,共8l篇.其中"重言"即词的重叠共90个(不计重复出现的次数).如《停云并序》: "霭霭停云,蒙蒙时雨."《时运并序》:"迈迈时运,穆穆良朝."对于这种语言现象,前修时贤已有论述,如柳士镇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②中讲到: "汉语中动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单音节动词重叠的AA式,二是双音节动词重叠的ABAB式.我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见到的只是前一种形式.此期的AA式动词重叠常常用来表示动作的反复与持续,尚未发展后来作为AA式主要用途的表尝试与短暂的语法意义."柳先生把形容词的重叠分为性状形容词重叠和象声形容词重叠两类,而且把后者排除在考察的对象之外,认为真正的AA式重叠的形容词是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语素叠用而成,其意义同构成它的单音节语素大体相同,即对事物作描写以及修辞上的强调.柳先生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本文拟借鉴其相关结论,对《陶》中的重叠现象作穷尽性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重叠无论在普通话还是方言中,都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而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庞大的一员,壮语中的动词重叠现象更是形式多样,并且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和语义表达功能。文章以语言事实为依据对壮语中动词重叠结构进行分析,主要揭示壮语动词重叠的形式、基式和重叠式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的语法意义及重叠的"量"范畴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现象异常丰富,但是否动词重叠现象都是由动词重叠形式构成的呢?对此,语法学者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讨。从整体上说,学者们都承认AA式和ABAB式是动词重叠的形式,至于其他一些形式,则所说不一。其间,论及动词重叠形式的较具代表性的文章或著作有:颜景常的“论动词叠用”,陆宗达、俞敏的《现代汉语语法》,徐仁甫  相似文献   

12.
褚纬纬 《考试周刊》2010,(34):34-35
构式语法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句法理论,是对语言结构组织的认知研究。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Goldberg认为构式的语义从本质上来讲是多义性的,并决定动词的及物性用法,像双及物构式这类基本句型是人类最基本经验场景的编码。双及物动词结构的中心意义是施事论元有意愿并通过某种行为使客体向接受者成功地进行转移,除了其基本用法以外还常用隐喻和转喻用法产生引申意义。本文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对双及物构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越南语和汉语重叠式形容词在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上均存在异同。相同的形式有AA式、AABB式、ABB式和BBA式,越南语中没有AXYZ和ABAB式;越南语形容词重叠后,有的意义加强,有的意义减弱,而汉语形容词重叠后往往含有程度加深的语法意义;两种语言的重叠形容词都能充当句子的谓语、定语、补语,都不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不同的是,越南语重叠形容词不能作状语,而汉语重叠形容词可以作状语。  相似文献   

14.
杨柳 《语文知识》2011,(1):84-85
重叠是汉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在动词重叠研究中,讨论最多、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本文以AB式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AABB式为研究对象,依据情状分析和"意象"图示,同时结合结构和语义分析,探讨其状态义。  相似文献   

15.
祁东位于湖南偏南部,属湘语永全片。在祁东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即动词的重叠形式。本文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具体的方言实例对祁东方言中"VV"式动词重叠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力求能够全面体现出祁东方言中"VV"式动词重叠这一特殊方言现象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构式语法中,构式被认为是语义和形式的结合体。和动词一样,构式也有其独立的语义,汉语中丰富的动词语料可以用来探究并验证这一观点,如动词“灌”。从CCL语料库检索到14557条与动词“灌”相关的语料,分析整合出动词“灌”的构式及其事件框架,基于此,结合构式语法尝试探究动词“灌”与其构式的关系。经分析,初步得出四种关系,即界定关系、因果关系、拓展关系以及方式说明关系。  相似文献   

17.
动词的“体”这个语法范畴表示动词所指动作进行的状况、特点,诸如动作的开始、进行、完成、未完成、持续、反复、节律、短暂,等等。各种语言各有自己特色的动词的“体”系统。俄语的动词大部分有未完成体和完成体两种形式,英语有与时态、式相重叠的两种体,即完成体和进行体,日语主要用动词的“连用形”加“接续助诃て”再加“补助动词”来表示各种类型的“体”。蒙古语动词的体的构成借助于两种方式。即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指动词的词汇词干上接加一定的语法后缀来构成体词干的方式,分析法乃是主要动词的副动词形式与赋予它以补充意义的辅助  相似文献   

18.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考察了《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情况,包括"AA"式、"A了A"式和"A一A"式。主要列举了小说中所有的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并从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9.
柳州话的重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州话属西南官话桂柳片。其单音节动词和形容词均可按 AA式重叠。表具体动作的动词AA重叠式用于“AA看”、“AA点”、“AA下子”和“AA 两 /几 量词”以及“AA没 B”等 4种情况 ;而表某种动作状态的动词 AA重叠式用于“AA的”和“AA点的”。形容词的 AA重叠式包括“AA的”、“AA点的”、“AA点”3种格式。柳州话中 ,ABB式重叠的使用非常普遍 ,其词干 (A)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 ,而 AAB式重叠是由双音形容词、心理活动词、方位词、时间词或某些短语重叠前一音节 A而构成的 ,此外还有“AABB”式、“ABAB”式、“A里 AB”式和“A倒 A倒”式等形式的重叠。所有这些重叠式的语义特征和入句功能都不相同 ,反映了柳州话重叠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诸萍  刘冬冰 《文教资料》2014,(23):36-38,42
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广泛分布于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之中。从形态学角度来说,现代汉语缺乏发达的形态变化,但有丰富的重叠变化形式。文章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方言中的形容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三平面理论"出发,采用描写法、田野调查法等对高淳方言形容词进行多角度分析,探讨归纳出方言形容词AA式、AABB式、ABAB式、ABB式、AXAY式五种构成形式及程度意义、状态意义、附加意义三种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