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且以抒情诗为核心。这不仅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抒情性文化氛围,也构筑了长期积淀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深层中的抒情心态。这种抒情心态对各种艺术形式都有极强的同化力。这样,以叙事见长的小说便也注入了抒情的成份。早在“五·四”时期,诸多作家便把小说艺术与诗歌艺术的融合作为自觉的追求。废名便是较有实绩的倡导者和探索者之一。他以其独具特色的田园小说创作,为小说中的诗意追求和诗情的抒发,开通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创作社作家开始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试验。30年代,施蛰存注重心理分析小说的技巧锤炼,呈现出“谨慎、细致、华美”的风格。但都走入了为心理而写心理的歧途。40年代,张爱玲将心理分析与故事叙述有机结合,赋予较深的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3.
庐隐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式作家.她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她的浪漫抒情和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化小说、张洁小说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无助、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社会化的迷茫、林白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扣问、方方对人的生命的关照等这些风格都带有庐隐五四时代的影子.如果说庐隐是五四时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产儿,那么这些后续的女作家则是带着庐隐式风格的社会产儿.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受史传文学和说话人手法的影响很深,追求故事的生动性、曲折性,情节完整连贯,抒情化的作品并不多见。直至五四时期,因各种原因的影响,抒情小说才大量出现,并自成流派.郁达夫即是其中重要一员,其小说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特色,可具体作以下几方面的分析。五四时代,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运动的高涨,人的觉醒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主题。郁达夫强调:“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个要算‘个人’的发现”①。他信奉“文学作品是作家的自叙传”的文艺观,并以生动的小说形象把个性自由和表现自我的原则带进创作领域,从而…  相似文献   

5.
“青春激情”指的是人在成长阶段所表现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精神现象。自五四以来 ,它就成为中国现当代小说所关注的一个持久不衰的话题。然而 ,由于时代语境、作家创作心态等诸因素的关系 ,不同时期作家对“青春激情”的书写又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以感伤抒情为主的小说,但由于时代的特点,作家们视野的狭小,生活经验积累的不足,创作想象力的薄弱和难以突破的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使其在小说创作中忽视了对现实本身的细密描绘和深入剖析,而过分夸大了情感的效用,以致许多小说题材、情节雷同,或所抒情感矫饰、夸张,给人留下了伪抒情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是一个在创作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作品强烈的主观抒情有别于其他作家的作品。他的小说淡化了客观的叙述,强化了主观性的描写,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绪,构成了他小说的抒情性特征。本文以《沉沦》为范本,从感伤美和病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浪漫美和诗意美、抒情的散文美四个层面来品味郁达夫小说的抒情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8.
庐隐是我国开辟现代小说道路的先驱之一,“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本文以庐隐初期小说创作为依据,联系其生活经历和“五四”社会思潮,分析她从问题小说、心理问题小说到自叙传性质小说的创作过程,从而把握庐隐初期小说创作的主题及心态,并同“五四”其她女作家进行比较,显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早期小说大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突出作为故事人物的"我"的心理世界与作为叙述者的"我"的主观感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其作品中的"我"与作者极为相似,小说的抒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这使其小说具有散文特质。早期小说的抒情化和真实感影响了其后期小说创作,其抒情性被继承了下来,成为后期小说散文化的内在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五四”运动七十周年,诞生于“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新文学,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既出现过群星灿烂光彩夺目的辉煌时期,也曾在低谷徘徊,而且充满着尖锐的斗争。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对进一步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事业,是颇有禅益的。本文仅就“五四”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做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探讨了凌叔华小说曲思想意义,创作心态以及她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凌叔华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写女性,写儿童。以深婉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象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一样.具有“水晶似的清莹”,成为别具一格的心理写实小说;同时,凌叔华又是画家.她以画入文,为小说增添了“自然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尽管有过五四时期的抒情时代,但从总体上讲,它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却是理性的张扬。不仅革命文学、抗战文学的广大作家张扬着理性的大旗,就是五四文学主将鲁迅的小说也不乏理性因素,而真正集理性之大成功者却是茅盾。茅盾是在大革命失败的1927年开始他的小说创作的。创作活动可以看作是她政治活动的一种继续。这使他一开始便带有明显的理性化倾向。他自己曾说过,写作《幻  相似文献   

13.
不论从哪个意义上说,苏育的小说创作都可谓典型的妇女写作。现代文学史上,“五四”新文学虽产生了一批女作家,改变了向来由男作家一统天下的创作格局,给男权话语带来别样的文学景观办五·四女作家创作中流露出的性别自恋倾向),这类“妇女写作”虽带有朦胧的女性主义特征(男女平等的启蒙意识是同“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时期紧密相联的),但实际是权力——话语的补充和再述。五四新文化落潮后,女作家创作的逐渐中性化倾向虽经萧红异军突起的创作改变了某种轨迹,但就其创作的意识形态性质来说,仍然未具妇女写作的基本特点,正是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考察了三十年代后期沈从文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种变化,即:湘西社会变化中的堕落趋势逐渐成为他关注和表现的中心,其文体遂注入了更多的现实内容,抒情的笔致中也浸入了越来越多的现实讽刺。这和他原先充满牧歌情调的乡土抒情小说相比,显示了沈从文小说创作走向现实的倾向。对于这种变化的原因,本文从现实的社会政治压力、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审美心理的变化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小说的散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场革命.从鲁迅、郁达夫、庐隐到废名、沈从文、萧红,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丰富了小说的样式.他们的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相比,小说的本质已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可以抒发一种情怀和感受,故事情节明显弱化.究其原因,一是现代小说家受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强化了小说的抒情性,追求"小说的情调"和"小说的意境";二是受西方近代文学的影响,五四作家模糊文体界限,追求小说的"诗趣";三是五四时期追求的思想解放、个性解放,也直接影响到现代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中国小说创作由古典形态向形态转型的过程中,从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到其他作家,流派,团体小说创作,几乎无不受到外国文学的深刻影响,正是在这种冲击,吸收,融合,创新的情况下,中国小说创作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此走上了它的现代化发展进展。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小说具有浓厚的抒情性特征,这种抒情性功能是通过郁达夫小说叙事的样式来实现的。郁达夫小说在叙事上具有“叙事的琐事化”和“琐事的情意化”的特征。他的小说不追求完整的情节叙事,而是以日记式的“琐事”展开,具有高度个人化的特征。情感的表达在这些个人琐事的表述中得以展开,“琐事”型的叙事单元由作者情感的内在贯穿而获得了新的统一性,从而形成具有抒情功能的琐事型叙事样式,这是郁达夫时现代小说叙事的抒情化变革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故乡》在鲁迅的小说中独具风格,它的抒情性、画面感使它有别于作家的其它小说。钱理群先生把它分析为“心灵的诗”是极其恰当的,“它内蕴着鲁迅‘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和生命体验,自是十分明显的。”^[1]《故乡》的确犹如一首流淌在作家意识深处的小诗,隽永、伤怀、抒情,它那强烈的抒情感染了读者,  相似文献   

19.
在作家们关注农民工生活,写出了大量农民工题材作品的同时,也出现了模式化的创作倾向,如农民工形象的模式化、小说情节的模式化和作家视角的模式化。这些模式化的创作倾向,阻碍了作家对农民工进城复杂性的深入探讨,限制了该类题材小说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非表现”的表现──“五四”浪漫小说抒情风格论张忆中国现代小说,有相当部分作品由于淡化情节而呈现出“散文化”倾向。“散文化”的本质是小说由叙事向抒情倾斜。在这类小说中。一情节的中心地位程度不同地削弱、作品的结构核心与叙事线索,常常不是情节,而是叙事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