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山石经》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并被誉为"大字榜书"。如今对《泰山石经》的研究多集中在书者的考证、刊刻年代的考证、书法研究、书法与宗教的关系、残字考辨、描述介绍、文物保护等几类。同时,这也为我们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研究《泰山石经》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考证了作者吴承志生平。此书是明清两代《山海經》研究繁榮背景下的地理考证重大成果。全书分6卷,对应《山海經》原著,因尘封20馀年,书稿有缺失。吴氏地理考证成果表现在《五藏山经》的"点""线""面"兼顾,对后世《山海經》地理研究影响很大,吴氏古籍整理研究观和技巧也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丁亥初秋,王友谊先生到泰山有活动。于是,笔者便有机会向王先生问字和采访。王先生不仅是著名书法家,也是书法教育家和书学理论家,于书法谈古论今,思维敏捷,往往语惊四座。他说:学习小篆,《泰山刻石》、《峄山刻石》都是临习的最好范本。如果写《泰山刻石》,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书法自学丛帖》中有165字本,可以由  相似文献   

4.
<正>在登临泰山的过程中,一路观赏众多古今摩崖刻石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纪泰山铭》两处巨型摩崖刻石,气势恢宏,令人震撼。《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简称《泰山金刚经》(图1),北朝时期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一公里经石峪山谷的花岗岩溪床,明代隆庆年间万恭在旁刻有"曝经石",故此摩崖又有"晒经石"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其没有题记、刊刻年月和经主、书丹者姓名,后经金石专家考证,书者有可能是北齐书家僧安道一。尽管书刻者无定论,但并不影响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位置和后人的关注喜爱。  相似文献   

5.
二、论文要目论泰山金刚经摩崖的艺术结构/姚盗铭//同上石刻《泰山金刚经》摩崖书法刍议/李大斌V同上泰山没字碑的性质与时代间题/顾铁符//文物,1964.5中国北朝佛教摩崖刻经儿泰山经石峪刻经、新泰祖徐山刻泰山无字碑考辨/李锦山//文物,1975.3经j/王思礼等//同上关于北齐刻经/(日)八木宣谛y印度学佛教学研究27一],山东北朝佛教摩崖刻经现状:〔泰山经石峪刻经、新泰狙徐卫978一下9山刻经〕/王思礼等斤同上我国现存最早的碑刻——泰山刻石/囹芬//文物天地,试论泰峰诸山摩崖刻经的两个问题/孙坚奋//同上,n。。。泰山无字碑考辩/姜丰荣//泰山…  相似文献   

6.
<正>《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是山东书法摩崖之首,影响非常大,整个金刚经刻在一个山坡上,气势宏大。它的字体具有北齐时期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特征,字体造型比较宽扁、端稳,基本上保持隶书宽扁的造型特点,但已明显地出现了楷书的笔形和笔意。楷书系从隶书逐渐演变蜕化出来的一种书体,而非脱胎于行书,北齐的字体特征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说,整个书法的母体字是由篆书到隶书,再由隶书产生草书、楷书和行书。《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山东、四川的其他摩崖不一样,它刻得比较规范,其他的摩崖写得比较率意,有写意的风格,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整体上非常规范、规矩。  相似文献   

7.
<正>泰山经石峪石刻,在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上刻隶书《金刚经》,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故俗称"晒经石"。《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属于北朝摩崖刻石,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北经石峪花岗岩溪床,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泰山金刚经》与其它摩崖刻石不同的是,既无题记和刊刻年月,也无经主和书丹者姓名,后人或以唐邑所书;又有推测为王子椿所书。后经过金石专家考证认为,应该是北齐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6月下旬,以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为首的"齐鲁之行、访碑游学"艺术考察队,对山东境内的主要碑刻书法和相关文化遗迹进行系统考察研究。他们登泰山,看《经石峪金刚经》,品泰山历史文化;看岱庙,访《张迁碑》《衡方碑》,体会汉碑之雄强;走曲阜,观《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张猛龙碑》,体悟汉魏书法石刻之博大精深;到济南,看山东博物馆,赏大明湖之美景;去济宁,品博物馆汉碑,看汉墓石刻,观水牛山摩崖;赴邹城,看博物馆,观四山摩崖刻经。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以连载的形式呈现艺术考察队在访碑游学过程中的见闻与思考,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9.
《泰山很大》是汪曾祺游记散文《泰山片石》的首章,是概括介绍泰山的。其实把它视为独立的文章也未尝不可,因为它收摄了泰山的魂魄,使人觉得文无遗思。  相似文献   

10.
七、《泰山刻石》拓刻的流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各地曾先后刻石七处。及二世立,又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现大都湮没无存,唯存《秦琅琊石》(见图版3)86字和《泰山刻石》10残字,为历代学者视为珍宝。因此  相似文献   

11.
齐鲁学人     
徐北文,男,汉族,1924年生于山东泰安城内一个教师之家.其父徐芝房曾任泰安乡村师范学校校长,其母王正秋曾任泰安女子小学校校长等职.其外祖父王建屏及舅父王次通先生均致力于泰山文献研究,并辑录《泰山丛书》40余种.其父芝房先生亦曾主办泰山文献征集室,并重印乡贤《石徂徕先生文集》、《泰山道里记》等著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两个角度展开,首先对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张说的生平行状进行考证,对前人漏考之处予以补充;其次对《张说墓志》的书法进行考证,对梁升卿的书法、《张说墓志》的书写风格、志盖书写者为梁升卿等问题进行考证,同时对玄宗李隆基、张说、张九龄、梁升卿等人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考述.  相似文献   

13.
从南北朝至明、清各朝代刻写、书写《金刚经》蔚然成风,佛经促使书法的发展,书法弘扬了佛法,特别是《泰山金刚经》刻石书法,结构疏朗空灵,笔势奇古雄秀,体在隶楷之间,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佛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夫之在经学与史学上均有精深造诣。他援经论史,以史证经,把经学与史学的密切关系表现得十分透彻。其中王夫之《春秋》学见解直接成为他史学研究的思想根源,所以,研究王夫之史学离不开他对《春秋》学的理解。而《春秋》学对王夫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春秋》书法上,即《春秋》"尽而不汙"和"惩恶劝善",使王夫之史学研究形成了直笔和致用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藏于商丘市博物馆的吴大澂大篆《孝经》刻石,涉及到《孝经》的流传注疏、吴大澂的书法等问题。从《孝经》刻石的保存流传、吴大澂的书学成就及大篆《孝经》刻石书法、《孝经》“开元御注本”考释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刻石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与考证,可以发现吴大澂书《孝经》的书法价值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五岳之首泰山的玉皇顶是摩崖石刻比较多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是唐玄宗的隶书代表作《纪泰山铭》。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书家,他所写的八分体在唐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隶书作品除刻于泰山之上的《纪泰山铭》外,还有作为西安碑林象征的《石台孝经》。唐代隶书和秦、汉隶书的最大区别在于取法各异,取势不同。秦、汉隶书以  相似文献   

17.
赵生群先生从事《史记》研究三十多年,成果丰硕。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五个领域:其一为太史公研究,考证司马谈作史、太史公为官名、补证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其二为《史记》断限与续补研究,考证《史记》记事讫于太初及《史记》亡缺与续补;其三为《史记》取材研究,考证《史记》取材于诸侯史记、《史记》与《战国策》的关系、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所载史料不可尽信、司马迁所见书;其四为《史记》编纂体例研究,重点考论《史记》体例、述史框架、《史记》书法、史学理论、纪传体与传记文学;其五为《史记》及三家注文本整理,最大成就即主持修订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相似文献   

18.
《“泰山石敢当”是何意》(《语文知识》1997年12期)一文引杨羽仪的《太阳·神和人……》中“村夫石敢当为民除害驱逐妖孽而被敬为泰山神”之语,以此断言石敢当为一“村夫”,这实乃大错特错也,石敢当并非姓石的村夫,而是龙的第五个儿子。相传野龙生有九子,形态各异:第一个儿子叫贪婪,它的四足踏的一是兵书、一是宝剑、一是金元宝、一是珍珠。后来衙门的堂门上都画有贪婪,官员参拜均在此画下,  相似文献   

19.
书法、篆刻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研究书法、篆刻不仅能得到艺术熏陶,同时能了解历史面貌。据此回答1—4题。1.下图是《陀罗尼经》经卷(部分)。《陀罗尼经》是1966年,在韩国庆州佛国寺702年建的一座宝塔里发现的,经文里有武则天造的字。据考证,此经卷刻印于武则天时期,后传入新罗。这部经卷的发现说明了(C)(D)①唐朝时期,我国同朝鲜半岛的国家就有友好往来②朝鲜半岛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③唐朝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④《陀罗尼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书法自东汉末年…  相似文献   

20.
方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9):127-128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杂考各说》汇集对《诗经》学基本问题的考证,"诗入乐"说、"国风次序"论、"周南召南"考为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问题,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梳理诸说源流,体现马说的优劣之处,从而弥补对于马瑞辰诗学理论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