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运动训练:科学精神昌大与人文精神弘扬并行不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科学精神昌大与人文精神弘扬须并存于现代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理念约束下,对科学精神进行了多方位理解:高度概括科学训练内涵;合理评价训练科学化程度;更加理性地对待训练经验。探讨了弘扬人文精神的四个切人点:训练方法的采用应以不损害运动员的健康为度;运动技术的发展应以不损害运动员的身体为度;同时关注运动员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培养;注重运动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加强。  相似文献   

2.
论竞技运动训练中的人文精神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目前的竞运动训练体系价值目标与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背离,以及由此造成的运动员的异化,指出目前的竞技运动训练体系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本文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初探竞技运动训练的应然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学及逻辑学的角度分析“人文奥运”中”人文”的本质属性是“人文精神”,其具体内容是摆脱物质主义对人的束缚,实现人性的自然回归;在对人文精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奥运会中人文精神的兴衰历程.阐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内涵及其对奥运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今国内高等体育专业偏重于培养“体育专业人”、注重强化科学的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同步进行相关的人文教育等问题,提出要深入研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体育专业素质课程体系,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体育人才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竞技体育长期保持优势的现象进行研究,认为其关键原因在于能够在竞技体育训练上持续创新。这主要体现在:训练理念的创新、训练过程管理的创新和训练理论的创新,归纳总结了各个方面的若干创新做法,勾勒了辽宁竞技体育训练创新体系,旨在总结经验,为其他地区的竞技体育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号召人们重新审视体育应有的人文精神与教育价值。多年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改革缺乏创新。高校体育教育应在江泽民同志“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讲话精神指导下,大胆、科学地进行改革,突出内容的终身实用性和人文精神,以促进实现北京人文奥运。  相似文献   

7.
罗萨的训练思路和训练理念在肯尼亚的马拉松训练中获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九天一个训练小循环的周期安排,重点抓好马拉松运动员的关键环节,通过四个负荷强度区域的合理分布,促使马拉松运动员发展专项耐力、专项速度、专项力量水平,使运动员马拉松的专项竞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这种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及训练思路对促进我国马拉松项目的发展,尽快提高我国马拉松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具有学习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人文体育与2008年"人文奥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承办权以后,要兑现"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提出"人文奥运"的主题.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将人文体育和人文奥运的理念内涵进行了科学理解及其相互关系加以分析,并在人文体育基础上讨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人文奥运"战略目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球员的训练效果决定着其成年后的竞技能力。中国足球在世界大赛上的表现使国人意识到,今天中国足球的落后源于几十年来青少年训练的落后。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根据现代足球运动的特征及规律,从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教育性训练理念、实战性训练理念、科学的操作性训练理念、青少年足球全面性训练理念等角度构建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的主要框架及相应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兼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人才,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两者既各有其内涵和特点,又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根据这一关系,院校思想政治课程设计的思路,应该强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互渗和融合。这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军队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与研究竞技运动训练体系里,存在着对人的关怀的缺乏,金牌成了判定运动员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运动员们为金牌而奋斗,甚至异化为获取金牌的工具,这种价值观念已经远离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因此,作从人精神的角度初探竞技运动训练的应然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梳理东京奥运周期蹦床项目竞争格局,分析东京奥运会我国蹦床的夺金实力,全面揭示成套动作难度、飞行时间、完成质量、动作稳定性与奥运夺金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东京奥运会备战策略。研究表明:中国、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俄罗斯这五个国家形成了世界蹦床的领先集团,是东京奥运会金牌的有力争夺国家;在东京奥运周期蹦床世界大赛中男子获得53.33%的金牌,女子获得39.99%的金牌,男女选手均具备冲击奥运会金牌的实力,做好备战和参赛工作尤为重要;面对东京奥运会的激烈竞争,我国蹦床项目要进一步提升备战选手的“高难度、高飞行、高稳定、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射箭项目是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肩负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取奖牌甚至金牌的重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射箭运动员是射箭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射箭青少年运动员在数量上是韩国射箭青少年运动员的三倍,但培养质量方面却远不如韩国。青少年射箭在全国的发展还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培养体系不健全、基础训练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教练员综合执教能力不强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上海世锦赛和罗马世锦赛竞技游泳的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次世锦赛成绩差异较大,但是上海世锦赛是在伦敦奥运周期的前一年举行,并且是禁用"鲨鱼皮"高科技泳衣之后的第一次世界大赛,成绩相对于伦敦奥运会更具有说服力。美国队的实力继续巩固实力和扩大统治范围,男女混合泳、男子短距离自由泳、女子蛙泳和接力项目优势明显,上海世锦赛获得15个奥运项目金牌势必使美国在伦敦掀起夺金狂潮;澳大利亚继续北京奥运会后的低迷状态,男女优势项目都荡然无存,但是本届世锦赛2金8银的成绩说明澳大利亚依然具有较多的夺金点;西欧传统游泳强国逐渐复苏,上海世锦赛9个奥运项目的 11枚金牌使其在伦敦奥运会以团体夺金的实力来阻挡美国夺金的步伐;中国队本届世锦赛表现抢眼,传统的女子优势项目蝶泳、仰泳继续保持领先,两枚男子长距离自由泳项目的金牌使中国队出现巾帼须眉共同进步的场景,也增强了中国队在伦敦奥运会夺金点和信心;南美洲和非洲依然是靠少数优秀运动员的闪光在世界大赛夺取金牌,对世界游泳格局没有形成真正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对雅典奥运会与釜山亚运会赛事收视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雅典奥运会赛事和釜山亚运会收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大赛事期间体育节目收视率大幅上扬,妇女、儿童等非传统观众群体踊跃参与观赏活动,对两大赛事的观赏呈现"全民性"特征.两大赛事收视状况的区别:奥运会对体育节目收视率的拉动作用远远超过亚运会的拉动作用;釜山亚运会集锦类节目收视领先,雅典奥运会直播类项目收视领先.原因在于亚运会我国选手夺金点众多,亚运会金牌含金量也比不上奥运会金牌,电视观众不可能全都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因此集锦、快讯类节目成为收视焦点.奥运金牌得之不易,通过直播类节目目睹我国选手的"夺金时刻"成为观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现状及训练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径运动作为奥运会的第一大项备受各国的关注.其46枚金牌的设置也成为各国力争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拼争之地.纵观我国田径在奥运会虽有金银牌的收获,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田径总体实力还不容乐观,较世界田径强国有较大的差距,田径对我国奥运金牌的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2006年第10届世界杯田径赛的各项目第一名和前八名成绩,我国田径2005年度各项目最好成绩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力图准确定位我国田径的发展现状,并找出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我国田径运动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第27届奥运会金牌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以献资料法对第27届奥运会金牌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金牌分布具有下列特征:1.前三名金牌国所获金牌占金牌总数的32.9%。2.竞技实力特征:欧洲最强,其次是实力相当的亚洲和美洲,存次是大洋洲,最弱是非洲。3.项目特征:项目实力的分布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地域优势和劣势特征,但某一国家垄断某一项目金牌是极其困难的。4.性别特征:存在男女相当、男弱女强、男强女弱三种倾向。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中国跆拳道项目参加2008年奥运会前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子运动员具有夺取1~2枚金牌的实力,男子运动员水平相对较弱,夺取金牌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参加第28届奥运会各国体育代表团所获奖牌的结构数量、项目分布等指标进行分析,以期对下一轮次奥运周期目标定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我国目前仍位于第一集团的美国、俄罗斯之后,处于第二集团,排在第三位;基础项目实力薄弱的总体状况,未发生根本改观;部分优势项目金牌饱和度较高,夺金增长空间不大;部分世界级优势项目的实力表现与落后或潜优势项目的高水平发挥造就了我国高水准的金牌转化率;我国奥运竞技史上的“阴盛阳衰”现象仍然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