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广告语翻译与其他文体翻译不同,在译文的选择和转换过程中,应符合大众审美心理,充分显现原文美的内涵。翻译美学是指利用美学的原理来解释和分析译者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美学问题,是翻译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从翻译美学的角度来看,中文广告语翻译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韵美、结构美和词汇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译文的推敲     
樊爱青 《海外英语》2013,(19):129-130
翻译实践过程中该如何把握译文的准确性是很多译者都需要深究的问题,这也是做翻译的第一个要求─"信"。该文从译者对译文进行深加工这一步骤谈起,详细论述了译者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把握译文的准确性,旨在以实例帮助译者及翻译爱好者提高翻译水平,提高鉴赏译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文体学的语言层次及音系层、词语层、句式层、修辞层来讨论《红楼梦》金陵判词译文的形式美 ,并探讨了修辞层中的不可译现象。但译文的形式美并不与灵活对等的翻译相悖。  相似文献   

4.
万正发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4):77-78,87
翻译是一种源于原文,涉及一系列角色和参与者的交际过程。译文是译者与众多社会因素协商谈判的结果。翻译行为中,译者和委托人的不同视角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翻译活动和译文的评价,译者与委托人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各翻译主体之间的和谐沟通,实现职业翻译活动的规范化,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移情(empathy)"是德国美学家费舍尔提出的美学心理机制。移情论是对审美思维运作规律的心理学阐释。广告翻译过程包含译者对原文,受众对目标语的审美。译者的情感投入和对作者和原广告的移情是高质量译文的保障。此外,受众依靠译文来获取信息和理解,因而受众对译文的移情对广告目的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在广告翻译中,译者要充分利用移情效应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作目的,在译文中"再现"原广告的意境美,音韵美,创新美,形式美。人文关怀,使译文符合受众的精神需求;同时,译者要利用文化移情和互文手法实现原广告审美价值的"再现"。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现转向主体间性研究,认为翻译过程中作者,译文,译者之间主体性关系是平等的,翻译是译者基于译文与原文及作者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对话,帮助译者对翻译策略进行针对性选择,使译文更能传递原文韵味。  相似文献   

7.
中英语言文化大相径庭,两个文化群体审美倾向有异,要实现对等转换,译者就得有艺术性创造发挥,尤其是文学翻译,而艺术性讲究的是美,所以,翻译与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罗慕士译本对《三国演义》的音韵美、形式美和形象美作了逼真的传译或创造性的转换。从中可以看出,典籍外译要求译者对两民族的语言、文化和文学有高深的造诣。  相似文献   

8.
陶然 《海外英语》2013,(3X):166-168
在该篇文章中,作者利用有声思维法、回顾法和追溯法比较了一个职业译者和一个非职业译者在句子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使用的差异。文章证明了Lscher、Gerloff、Fraser等学者关于这两类人员翻译策略差异的推论:职业译者通常会核查译文文本,观察译文文本的风格、类型在目标语系统中的适应性,而非职业译者关注的是他们是否解决了翻译过程中的词汇和语法问题。也就是说,职业译者的翻译策略是注重形式而职业译者的翻译策略则是注重内容。研究还证明了非职业译者通常关注一些小的问题,诸如词汇的选择和语法的重构,却忽略了翻译的连贯性和译文的风格。职业译者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好"翻译上,力求译出"好"的译文,而非职业译者则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做"对"翻译上,力求译出"对"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译文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运用翻译四步骤理论,自"信任""侵入""吸收"与"补偿"四个角度对《葛底斯堡演说》中译者的主体性问题进行探讨,并试图由此充分展现译者的主体性。翻译的过程即是阐释的过程,在进行阐释活动时,正确地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不偏不倚,对于提高译文质量、落实好翻译实践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接受美学和阐释学理论 ,译文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译文读者在译文的理解、接受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译文读者通过阅读实现了译作的意义 ,承认了译者的翻译实践。同时 ,译文读者对译者的翻译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能动作用 ,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译者实时的翻译实践活动中 ,而且也体现在其历时地对原文的选择和译文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但是读者的能动作用也存在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11.
科技英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兼而有之,为使两者得到并存,科技英语的汉译提倡美学翻译。本文以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和美学翻译的特征为出发点,对科技文本的美学翻译进行研究,为科技文本的英汉互译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商务英语合同的句法特征和美学翻译的性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商务英语合同的美学翻译进行了探讨。商务英语合同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往往兼而有之,故其长句的汉译提倡美学翻译,使动态美和静态美得到兼顾,这一美学策略对于商务英语合同的长句汉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然科学是一个美的世界,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包括知识中的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和知识探究中的发现美。认识与发掘自然科学之美,从美的角度去认识自然、研究自然,发现自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审美特质迥异,因此在寄寓人们审美特质的文学作品中用以表现音美、形美和意美的写作手法也各不相同,这无形中给文学翻译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但翻译家们匠心独运,以各种变通的方式,在音韵、文字、意象美等方面进行了再创造,弥补了翻译时遗失的美。  相似文献   

15.
审美是人类一种复杂而高级的心理活动,并受人类文化的影响。翻译是一门艺术活动,严复提出的"雅原则"(elegance)正含有此意。试图从美学的三个角度即音乐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出发,分析中英文互译时体现的美学价值;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中所蕴涵的审美特质,探讨中西文化的审美差异,因而进一步了解美学、文化、和翻译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耿玉芳 《海外英语》2011,(9):250-252
Literary writing is inseparable from aesthetic values and it is the same as with literary traslation.However,due to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 have different presuppositions and expectations of beauty,which cause difficulty in conveying this beau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respective effects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 values on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English one.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of philosophical influence,moral standards and the form betwee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English one,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is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s to make some adjustment in order to cater to the aesthetic valu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onvey the beauty of the original work to readers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17.
高师书法教学在加强学生书写技能的基础上,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更重要的是在传统艺术中挖掘素质教育的素材,增强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完美人格,使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为高校的素质教育营造出新的亮丽色彩。  相似文献   

18.
异质美重构是原作美在译作中的重新构建,主要体现在音韵美、词句美和篇章美的重构。重构的过程就是译者翻译思想美学特征的显性表达。曹明伦教授的三篇译文《苏格兰》、《豹子身上的斑纹是怎样来的(节选)》及《广告三则》作为异质美重构的典范,完整地呈现了其翻译思想的美学特征:敏锐的审美直觉、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语言文言美及语域风格美。  相似文献   

19.
恰当使用英语变体词是有效地运用英语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翻译中的"意美、音美、形美"三美原则亦可作为英语变体词的审美原则,用来探寻其使用过程中所折射出的丰富内蕴和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