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房地产广告对炫耀性消费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利娟  郭大燕 《新闻世界》2012,(5):136-137,148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住宅商品化的趋势明显使得房地产广告蓬勃发展。本文解读了房地产广告从物的消费到符号的消费的转变过程,以及广告所营造的“拟态环境”对受众的影响,并分析了当前消费社会背景下,房地产广告中所凸显出来的炫耀性现状。  相似文献   

2.
正广告的天然功能是促进商品的销售。在建构广告文本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把能否有效劝服消费者作为文本符号选择的标准;它紧紧抓住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依靠物(功能性价值)而存在,人通过物的符号意义(象征性价值)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它不断激起消费者的各种欲望(当然,这种欲望只有通过消费商品才能获得满足)。人与物的关系、人们追求欲望满足的心理,是广告构建商品符号意义、创造劝服说辞的起点。同时,广告是一种文化,它在实现其  相似文献   

3.
消费社会的到来使得人的消费行为和生活发生了转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关系转变就是人与物的关系转变,即从最初的"人役物"转变为如今的"物役人".物对人的捆绑成为消费社会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现象,一方面它代表着物的丰盛,人对物的依附,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严峻的问题,即商品符号对人的绑架操纵.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作为后发式国家,通过对消费社会中符号操纵现象的探究分析,将有助于建立一个较为不同的消费社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商品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同时,其社会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也凸显出来,符号取代物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物的符号价值是由大众传媒塑造的,是大众传媒在物与符号之间的任意联结。在大众媒介的作用下,作为符号的物成了人们身份、地位等的象征,人们展开了对符号的追逐,对商品符号的消费构成了人们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识别体系,在对商品符号意义的占有过程中人们形成了符号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5.
《消费社会》的中心议题是人们为什么会消费?它从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是对于物的分析,解释了什么是物与物的生产;二是人们消费物的原因。透过研究,它发现消费已经控制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被异化了,社会成了消费社会和符号社会。它对于广告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深刻揭示了大众媒介与广告配合背后的无意识劝诱。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阐明了什么是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从广告是一种符号语言和广告传播是一种符号操作两个方面解析广告对符号消费的介入,寻找到广告如何构建符号消费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的文化批评学者,本雅明对现代社会的研究中碎片性地反映了其消费文化思想:符号消费、迷狂消费、恋物消费,这些思想预见性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消费状况、大众的消费诉求,对当代广告人的广告策划、创意、宣传等活动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广告策划应构建"品牌一符号"理念,创意应凸显"品牌一概念"文化,宣传应传播"商品一个性化"思想。  相似文献   

8.
刘亚萍 《新闻世界》2009,(10):150-151
在消费社会中,广告连接着消费者和商品,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广告所建构的理念开始分离,消费者通过对商品符号的消费构建了自己生活方式,强化着人的生存尊严和荣耀与物品相关,但是,人们对使用价值的消费是满足“需要”的消费,而人们追求消费品的社会意义的消费则是满足“欲求”的消费。  相似文献   

9.
池筠 《新闻世界》2010,(7):133-134
在消费社会中,汽车消费不仅是使用价值的消费,还是符号的消费,也是一种空间消费。汽车电视广告作为视听合一的符号系统,通过对符号意义的建构,刺激着人们的消费欲望。本文以一系列丰田汽车电视广告为文本,运用符号学、意识形态研究方法分析如何运用广告符号塑造商品形象,并解析丰田汽车广告带来的神话及其存在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消费社会符号消费盛行的视角下出发,研究商业橱窗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所呈现的内容和符号意象,并将之与德波所说的"景观"社会相结合做了一定阐述。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6,(20):21-24
对于消费文化而言,如何再现物的视觉形象构成了整个消费环节的重要前提。摄影通过技术性操弄塑造出一个个完美符号,通过在符号世界里所营造的仿像,歇斯底里的诱发消费欲望无限膨胀,最终超越消费者的真实消费需求。摄影从人类社会的记录者、旁观者演变为消费文化的形塑者,通过一次次的个体行为将"物的语言"转变为"人的语言",通过符号的细节化展现,直接吁求消费者的在场感和参与感,摄影俨然成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缔造者,实现者,这无疑不是其在消费社会背景下自身的一个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社会中,生产者以自我的立场为出发点,将广告作为工具来控制消费者,燃起他们购买本不需要的产品的欲望.广告符号暴力以一种温和的、不易被发现的形式存在,通过把物符号化,对物品进行等级、类别的划分来制造差异、等级、个性等社会分隔,人们以占有和消费物品来进入这个充满差异、等级的符号体系,获得自我与社会的认同.广告利用雄厚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等竭力推销商品,通过集体的推定来复制个体的欲望,使得个体心甘情愿地购买商品.真正使消费者沦陷的是广告中的关怀,它一再强调消费者无需作出改变,社会以慈母般的关怀来迁就个体,使消费者融入一整套技术和政治秩序,以此保持广告良好的约束秩序.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的美丽神话——车展中的女性符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也是一个符号世界.放眼望去,各种商品、广告、促销、行为无不包含着符号的意义.消费社会中,消费的核心在于商品的符号价值.在此主导意识背景下,女性尤其是美丽的女性--作为视觉的焦点,俨然成为一种符号商品,成为大众的消费对象.本文通过探究车展中的女性形象,从消费社会外部语境、大众心理及女性自身特点等方面剖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微博在消费社会的影响下日益呈现出新的特征:微博话题议程设置的情感消费;病毒式广告话语的符号消费;对女性欲望的二次消费,等等。本文试结合传播学和消费社会理论,对企业微博消费特征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商业社会广告随处可见。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广告符码所构建的消费环境之中。本文试图以符号学的基本理论为参照,探讨消费社会中大众的消费心理及广告的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岑 《新闻传播》2012,(7):150-151
在后工业时代,广告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力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层面向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入侵。广告作为促进销售的一种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向消费主体传播或者表达有关商品客体讯息的符号系统。文章从符号学出发,试分析广告符号的意义,以明了消费社会中广告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在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下,商品成为一种符号,人们追求物的交换价值,关注符号的能指,人们的消费现象背后隐藏的是流行。流行在消费社会下,造成了浪费,继而破坏了环境,并进一步加剧了不平等。同时,流行与人之间始终存在距离,它没有真实的时间和空间,与美之间也有距离,尤其是它造成了人与自身身体的距离。流行在消费社会中得以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流行追求与符号的同质以及大众传媒的助力,而最根本是由于资本逻辑的主导。鲍德里亚用消费社会取代生产社会、过分重视交换价值而忽略使用价值是其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18.
广告的价值在于在作为人与物的中介,给物赋予意义。符号学中的双轴关系横组合与纵聚合这对概念能恰到好处地分析广告意义的产生与增值。本文借助广告符号的跳跃、广告传播的共振、广告文本的互文性、广告符号的预设等常见的广告运作手法,分析了广告符号的双轴关系在广告传播中的意义增值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20):72-75
解读电影植入式广告,观众心理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切入口。本文从观众心理学角度,利用拉康与麦茨的理论以及关于消费社会的理论对电影和植入式广告进行解读,并以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认为电影植入式广告是观众"理想自我"镜像的刻画者,是观众消费欲望的象征符号,最终成为观众梦幻与欲望的交叠物。  相似文献   

20.
杨先顺  郝晟 《新闻界》2014,(2):45-50
消费社会背景下,品牌符号价值是理解奢侈品消费的最佳视角。本文认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体系由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心理价值、社会价值构成,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生产源于需求体系和社会交流体系两条路径的相互影响。奢侈品意义赋值过程可概括为:通过昂贵的价格和奢华的外观、广告中的明星和场景、时尚领导与秀场文化、商场服务与氛围等市场营销方式的互动构建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理解奢侈品品牌符号价值形成原因和形成机制至关重要,有助于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培育理性的消费态度,有助于引导社会的奢侈品消费循序渐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