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睿 《巢湖师专学报》2014,(1):106-111,119
在简要介绍当前法庭审判问答现状的基础上,着重用会话合作原则相关理论分析法庭审判问答中各方的互动与合作,进而探究不同目的关系说话者之间不同的言语行为对推动法庭审判的影响.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描述法庭各方会话合作的言语行为特征,分析会话合作原则相对于庭审的适用度,总结得出不同程度的五种合作形式以及庭审不同角色采取的语用策略.为进一步探讨庭审问答的合作现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庭互动话语属于语用学研究范畴。那么,语用原则按照钱冠连先生的解释就是为了使交际不致失败而遵循的一套原则;而语用策略则是为了使交际顺利而使用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廖美珍教授揭示了法庭审判中问与答的机制与特色提出了目的原则。笔者在此基础上,初探以目的意图原则为导向下的法庭互动问答中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庭审问答中,公诉人通常使用预设策略询问证人,以获得对控方有利的推理。公诉人在使用一般疑问句、附加疑问句、信息疑问句和陈述疑问句时带有一定的预设,而预设是否成立取决于证人对含预设问话的回答。是否对公诉人问话中的预设进行确认,取决于公诉人问话的目的与证人的立场是否一致。当双方目的一致时,证人倾向于采取合作态度,承认问话中的预设;当双方目的冲突时,证人倾向于采取不合作态度,否认问话中的预设;当证人对公诉人的问话目的未知时,合作与否是未知的;当证人认为公诉人的问话目的为中性时,合作与否是个变量。  相似文献   

4.
刘畅 《海外英语》2016,(4):184-185,191
预设是法庭审判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策略。由于预设具有主观性、单向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律师在问话中经常运用这一技巧,来获得利于己方的信息。而证人及被告方同样需要识别预设的陷阱、阐述自己的观点。该文以著名的克林顿弹劾案的审讯笔录为语料,从法律语言学的角度对分析法庭会话中预设理论的运用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预设策略在庭审中的识别与反向运用使克林顿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对自己不利的庭审局势,为自己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5.
模糊限制语被广泛应用于言语交际中,不仅常见于人们的日常会话,在法庭话语中也广为使用。本文采用Prince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对法庭回答中的模糊限制语及其会话含意进行分析,旨在说明模糊限制语在法庭问答中的使用可以使话语违反合作原则并产生丰富的会话含意,从而使语言尽量准确或进行自我保护;模糊限制语在法庭问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司法人员的关注,在庭审中予以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6.
法庭问答中的人称指示语形式多样。权势原则占主导地位,亲疏原则有时不能解释人称指示语的变换。语境、意图、人际功能、目的原则及其它的社会因素都影响到法庭问答人称指示语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潘小珏 《海外英语》2014,(16):236-239
该文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庭审各种参与者在内的法庭言语行为,旨在考察法庭上的权势关系以及言外之力的实现。为此,该文讨论了划分法庭言语行为需要考虑的标准和法庭言语行为的类别,并运用到庭审问答话语的分析中,发现参与者的地位可影响他采用的言语行为的种类,问者的过程控制可影响答语的言外之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语气系统涉及四个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疑问。其功能的实现过程涉及非一致式的实现方式,即语气隐喻。作为一种典型的机构性言语活动,法庭会话中密集、系统的问答过程为语气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语气隐喻的选择动态顺应于不断变化的庭审语境,且不同机构角色对语气隐喻的类型运用不同。语气隐喻作为法庭上有效的言语策略,在公诉人和律师的话语中运用尤为丰富,在法庭审判中实现了积极的语用功能:彰显机构权威性,提高论辩说服力,建构、夺取和维护话语权。这些言语功能也进一步印证了法庭话语的权势充斥性、话语权的不对称性、言语策略性及语境决定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9.
问答行为是课堂对话行为的一种,问答策略是教学对话策略之一.教师掌握了课堂问答策略就有了课堂交流的基本工具.大学英语课堂问答策略可分为发问策略、候答策略、叫答策略和理答策略.  相似文献   

10.
法庭参与者为达到各自交际目的,广泛使用模糊限制语。本文采用Prince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从违反合作原则角度,分析法庭问答互动中的模糊限制语,旨在说明在模糊限制语使法庭话语产生丰富的会话含义,应引起司法人员和法律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