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野外钓鱼的去处,无非是那些水质良好的沟河渠塘,这里往往水草丛生,水深水浅不一,垂钓时当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打窝前测试水深时,最好在空钩上装一段蚯蚓,并不要让其露出钩尖,因为空钩容易挂上草根等看不见的水底异物,挂了蚯蚓的鱼钩,不光避免挂扯水底异物,同时还能侦察水底的鱼情,对打窝选点的最终判断能起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果在测试水底情况时便钓上了鱼,起码说明这里有鱼在活动。  相似文献   

2.
1.野外钓鱼的去处,无非是那些水质良好的沟河渠塘,这里往往水草丛生,水底不够平坦,垂钓时当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打窝前测试水深时,最好在钩上装一段蚯蚓,并不要让其露出钩尖。因为空钩容易挂上草根等看不见的水底异物,挂了蚯蚓的鱼钩,不光避免挂扯水底异物,同时还能侦察水底的鱼情,对打窝选位的最终判断能起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果在测试水底情况时便钓上了鱼,起码说明这里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7,(12)
一、野外钓鱼的去处,无非是那些水质良好的沟河渠塘。这里往往水草丛生,水底不够平坦,垂钓时当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打窝前测试水深时,最好在空钩上装一段蚯蚓,并不要让其漏出钩尖。因为空钩容易挂上草根等看不见的水底异物,挂了蚯蚓的鱼钩,不光避免挂扯水底  相似文献   

4.
方法:先将常规炸弹钩钓法饵料和好,捏鸡蛋大小饵料于炸弹钩弹簧上;捏紧固定后,将六颗炸弹钩穿上鲜活的红色蚯蚓,蚯蚓的头或尾部留于钩尖外约1厘米,然后分别将挂上蚯蚓的钩均匀地按在饵料上即可。由于改进后的炸弹食上,空钩都穿有鲜活蚯蚓,当饵料和蚯蚓同时溶于水底后,蚯蚓不断在饵料  相似文献   

5.
蚯蚓滑溜,穿钩时,常会从指间滑掉。有时两三分钟也空不好钩,耽误垂钓。一次偶然,在穿钩时蚯蚓滑落在大腿毛巾上轻轻搓几下,这一搓奇迹出现了:蚯蚓不滑了,很容易就穿女孩子钩了。经反复试验,效果良好,较之滚沙穿钩法为佳,而又不脏手。巧穿蚯蚓一法@钟岳登!四川资中  相似文献   

6.
纪录台     
我在水库钓鲤鱼时,喜欢用玉米粒撒窝诱鱼,熟玉米粒挂串钩。这种方法劳逸结合,窝点一天续一次,钓饵不上鱼基本不用换。但在实践中,发现这种钓组有几个明显的缺点:一是此钓组线不能长于50厘米,否则影响抛投的准确和距离;二是拴钩不能太多,3枚最好,多拴钩因上面的钩离水底远,很难诱使鲤鱼吃钩;三是因钩少饵少,获鱼的机会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垂钓实践,发现炸弹钩饵荤素结合,上鱼率高,效果好。其作法是: 先将常规炸弹钩饵和好,捏成鸡蛋大小,装在炸弹钩弹簧上,捏紧固定后,再将6只炸弹钩穿上鲜活的红蚯蚓,蚯蚓头或尾部留于钩尖外约1~1.5厘米,然后再将挂上蚯蚓的钩均匀地安插在饵料上即可。这样做好处是:①饵料溶解扩散快。当饵料和蚯蚓入水后,蚯蚓不断地在饵料上蠕动,可加快饵料进一步溶解扩散。②诱鱼进窝快。饵料入水溶解扩散后,香、甜、酸等味散发面积大,气味浓,促使鱼类进窝快。③上鱼率高。当鱼进窝后,发现蚯蚓在窝内蠕动,经不住饵料香味的诱惑,就会直接咬蚯蚓而上  相似文献   

8.
打窝是垂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垂钓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多采用水面撒窝或水底打窝,但往往由于诱饵投撒欠准或随水而流,出现钓上一两条鱼后就不咬钩了,甚至根本就不咬钩,成为“空窝”,饵料漂流到别处,自己打的窝钓不到鱼,而相邻的钓友却频频上钩的现象。如何解决诱饵流失少,打的窝子又能兼顾上中底层鱼都能寻到食的问题?笔者经过两年的时间在水库、鱼塘反复摸索对比,采用半水打窝的方法效果较好,实践证明比水底和水面打窝的咬钩率高二至三成左右,每次垂钓都能取得较好效果。 一、打窝器的制作。用容积75~100毫升铁罐一个,做成近似水底翻斗打窝器的样式,不同的地方,一是不用口大底小的杯状铁罐,改用直筒形铁罐,以  相似文献   

9.
何蔚蓝 《垂钓》2004,(7):48-50
我们讨论浮标的时候,经常会提及浮标“剩余浮力”的概念,它是在空钩不挂饵、两钩悬离水底的情况下,用浮标露出水面的标尖目数来表示的浮标浮力。例中调空钩5目,从这个刻度到标尖顶端平齐水面所承担的鱼饵重量  相似文献   

10.
巧用炸弹钩     
符兴肃 《钓鱼》2009,(4):49-49
海竿装上炸弹钩,由于钩多,诱钓合一,抛得远,因此很适合在江河水库里钓大鱼。底钓时,一般都是在钓线上先穿一个大活坠,然后紧挨着坠挂上炸弹钩。这种钓法有两个缺点:第一,饵团投出后横卧在水底,有半数钩被压在泥沙里,只有嵌在饵团上半部的钩才有中鱼的可能(图一);第二,收线换饵时钓线被坠压在水底,钩只能随坠沿水底滑行。  相似文献   

11.
许多钓友认为露钩上饵的效果不好,其实,藏钩露钩孰好孰坏,这个问题绝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笔者在20多年的垂钓实践中,北京地区能下钩的水域去的不少,各种方法也变换着用过。实践证明,有的钓场挂整条蚯蚓或半条蚯蚓钩尖外露为好,有的钓场只挂一小段蚯蚓包住钩尖为佳。例如,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笔者在秦城水库垂钓,因库中的鲫鱼多且大,挂整条蚯  相似文献   

12.
事隔10年,记忆犹新。 1985年4月19日,我和钓友老曾骑车17公里来到幸福水库垂钓。 撒窝之后,天还没亮,看不见漂,俩人就地躺了一会。大约六点半钟,我在钩上挂了一整条蚯蚓,开始试漂垂钓。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浮漂突然下沉,抬竿放空,发现蚯蚓被吃了一大半。我马上换了一条大蚯蚓,重新下钩,没多大功夫浮漂又下沉。一  相似文献   

13.
任志新 《钓鱼》2005,(9):19-19
甘肃左其坤钓友发表在《钓鱼》杂志第6期上的文章,分析了光发窝不咬钩的三种原因。笔者深有同感,现补充一种,这就是在陈年老塘或自然水域钓场因水底淤泥或残留物过厚而造成的光发窝不咬钩。  相似文献   

14.
在水底悬浮物和淤泥较多的水域垂钓,饵钩(尤其是带坠朝天钩)一落底,常会陷入其中,尤其是用活蚯蚓饵挂钩,蚯蚓沉底后稍稍蠕动就能钻入浮泥之中。另外,进窝的鱼儿一多,相互争食抢饵,头动尾摇,不断掀起饵粉和泥浆杂物,躺底沉睡的饵钩难于被索饵的鱼儿发现。这时,如要适时采用底浮钓,效果会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海竿“窝中窝”钓,即在定点打好“大窝”之后,在串钩的铅坠上攥上诱饵团或在铅坠下挂上小豆饼块诱饵,随钩抛到窝点。  相似文献   

16.
多数钓者在天然水域钓鲫均为单钩,而不用双钩。其中主要原因是担心在天然水域钓鲫容易造成鱼钩挂底。但笔者经多年在天然水域钓鲫认为:双钩钓鲫要优于单钧,而且可以避免挂底现象。1.如何避免双钧挂底?在天然水域钓鲫,水底较为复杂,水草和杂物较多。初次到某一天然水域垂钓,在没有掌握水情的情况下,要采取“一看、二试、三清底”的作法,清除杂物,为钓鲫做好准备。所谓“一看”就是不要盲目下钧垂钓,先在岸边看好钓点,在此基础上,用钓竿空钩试钓点水域深浅。假若钓钩沉不到水底时,将一小锚钩拴在绳上,用钓竿将锚钩沉入钓点进…  相似文献   

17.
用蚯蚓、蝇蛆钓饵讲究的是色、香、味、活四字。本人在使蚯蚓、蝇蛆饵在水中保持较长活力做了一些改进,取得较为满意成效。 一、用蚯蚓钓饵若使蚯蚓两头在钓外蠕动,引鱼效果好这是无疑的,但是在钩尖蠕动的一头,有时会蠕动出来过长,尤其是蚯蚓较粗壮鲜活时,鱼吸饵时往往会衔走这一段蚯蚓产生提空现象,按常规穿蚯蚓,活虫成死食,诱鱼效果不理想。我是这样改进的:取中等大蚯蚓半条从切口处进钩进到剩0.8~1厘米处穿出蚯蚓体外,将其捋至钩膛上,钩尖上穿上大半粒粳米饭粒,或一小节蚯蚓,这样蚯蚓的切断面  相似文献   

18.
防挂爆炸钩     
用爆炸钩在江湖、水库钓鱼者,常常因钓点水底有杂草、树枝挂钩而烦恼。本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防挂爆炸钩,今介绍给广大钓友。  相似文献   

19.
看了《中国钓鱼》几篇有关鱼吃鱼肉的文章后,我觉得鲫鱼、鲤鱼、草鱼吃鱼肉并不是怪事。我经常碰到一些钓友用虾仁专钓鲫鱼或者专钓鲤鱼和草鱼。这些鱼类本来就是杂食性鱼类,用各种荤饵钓到这些鱼种不足为怪。很大一部分钓友衷情于使用万能饵——蚯蚓钓鲫鱼、鲤鱼或草鱼,但专门用蚯蚓或其他荤饵钓鳙鱼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有时用菜籽饼等粉饵打窝诱鱼,用蚯蚓做饵也偶尔能钓上鳙鱼,大家都知道,并不是鳙鱼去吃蚯蚓钓上来的,而是鳙鱼吸食粉饵误将挂蚯蚓的钩吸入口中,而误打误撞将鳙鱼钓上岸的。  相似文献   

20.
春春天是鱼类的旺食期,也是垂钓的黄金季节。但初春时天气尚冷,垂钓的效果并非很理想。这时垂钓,还要延用初冬的办法,暂不能钓浅,钓位还应选在深水背风的地方,饵仍要以荤为主。一般情况下,应用红虫打窝,饵料用血虫、红虫、蚯蚓等,主要垂钓对象鱼还是以鲫鱼为主,也可钓到鲤鱼;如将蚯蚓缠绕挂在钩上,偶尔草鱼也会光顾。一、钓组。因初春鱼类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