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深入实施,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在对国家政务外网建设现状和业务应用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和体系架构,目标是满足现阶段基于国家政务外网业务应用对身份认证的要求并在政务外网范围内提供电子认证服务,最后介绍了国家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是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信息中心主办,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承办的中国电子政务领域最高层次的专业活动,从200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3届。  相似文献   

3.
2007年9月21日,“构建电子政务知识体系研讨会暨电子政务译丛项目启动仪式”在国家信息中心举行。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致开幕词,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先生、北美数字政府学会主席谢润·道斯(sharons.Dawes)女士分别做主题发言。会议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处长于施洋主持。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探讨电子政务的知识体系构建。电子政务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研究领域涉及到公共行政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学以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因此,对其学科取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而电子政务知识体系的构建,将深刻影响电子政务发挥作用的方向和发挥作用的大小。会议期间,来自美国北美数字政府协会、纽约州立大学、南加州大学的电子政务领域专家学者,与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电子政务》杂志社等国内电子政务教育与研究机构及媒体的专家学者一起,就开展中美电子政务的合作研究、探讨电子政务知识体系的构建,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发表了精彩演讲。 本次会议还举行了“电子政务译丛”(以下简称“译丛”)项目的启动仪式。“译丛”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政府技术研完中心共同发起的一项旨在推动电子政务研究的中美合作项目。“译丛”将由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和北美数字政府学会主席谢润·道斯(sharons.Dawes)共同担任主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经中美双方协商,“译丛”初步拟定出版7部著作,包括:《睿智的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控制风险与发现价值》、《电子政务的投入回报分析:公共价值的视角》、《电子政务管理中的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2020年的电子政务:未来发展的趋势》、《政务信息资源保存》、《电子政务案例集》和美国第一部数字政府教材《数字政府:高级教程与案例》。 本刊编辑部将研讨会期间各位专家的相关发言整理刊出,以飨读者。整理稿均经本人审阅,以发言先后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4.
“中美电子政务合作研究研讨会暨电子政务译丛项目启动仪式”将于2007年9月21日上午在国家信息中心举办,此次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将讨论电子政务研究知识体系构建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由国家信息中心组织编撰的2007年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NO.4》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电子政务正在成为当代政府管理创新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范围才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2009,(5):F0003-F0003
2009年4月16日至17日,“2009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在国家行政学院隆重举办。论坛由国家行政学院和国家信息中心共同主办,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以及地方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近500名从事电子政务实务和研究工作的代表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7.
5月18-19日,由国家行政学院和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2006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在国家行政学院隆重召开,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信息中心,信息产业部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国部分省市和中央有关部门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8.
为加深了解加拿大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2003年11月22日至12月4日,国家信息中心组团赴加拿大进行考察。考察团一行12人,团长和副团长分别由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王长胜和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程建林担任。考察团访问了加拿大总理府财务委员会(TBC)、公共事务与政府服务部(PWGSC)、工业部、安大略省政府、多伦多市政府、渥太华研究与创新中心(OCRI)、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城市应急通信中心等七个政府部门和机构,了解了加拿大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情况。此外,考察团还听取了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和美国ENTRUST公司在通讯和网络安全方面支持加拿大电子政务建设的案例介绍。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16—17日.由国家行政学院、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在国家行政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政府管理、深化公共服务”.电子政务蓝皮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09)》在论坛上同时发布。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以及地方行政学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近500名从事电子政务实务和研究工作的同志参加了论坛。论坛还邀请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数字政府研究中心、联合国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的学者参与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月21日,由国家信息中心网络政府研究中心和中国信息协会电子政务专业委员会联合编写的《中国政府网站发展数据报告(2013)》在北京举行首发式。  相似文献   

11.
主办单位:国家行政学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 承办单位: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联合国大学软件技术研究院电子治理中心、复旦大学公共行政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政府技术中心、英国牛津大学计算研究所、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相似文献   

12.
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是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的,当事人互不见面,其信用和身份只能通过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等安全保障机制来确认。电子认证机构是电子认证活动中的重要机构,它要对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双方乃至整个电子商务交易秩序负责,因而本文着重探讨电子认证中认证机构的法律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前,检索印度专利信息主要通过印度国家信息中心网站和欧洲专利局的esp@cenet系统,印度专利、外观设计及商标管理总局网站尚未提供免费检索印度专利的途径。本文主要介绍印度国家信息中心网站的专利检索系统。系统特点印度国家信息中心网站专利检索系统是以欧洲专利局出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研究文献的量化可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际电子政务研究文献的量化统计分析,划分了电子政务研究的发展阶段,分析了电子政务研究的学科基础,找出了电子政务研究的活跃地域;利用软件HistCite绘制了电子政务研究文献的引文编年图,在描绘电子政务研究的发展轨迹的同时,找出了电子政务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5.
李金 《科协论坛》2007,(1):9-10
实施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内对电子政务认识的不断加深,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工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使得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在电子政务深入发展的同时,它也对我国目前高校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章从电子政务专业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电子政务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并且对电子政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PKI/CA电子认证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概述了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PKI/CA电子认证技术是目前解决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探讨了其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及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校电子政务专业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内对电子政务认识的不断加深,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工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使得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在电子政务深入发展的同时,它也对我国目前高校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章从电子政务专业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电子政务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并且对电子政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陈氢 《情报杂志》2006,25(11):20-22
从多角度分析了电子政务信息流,并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流的四种模型,即电子政务信息流网络模型、电子政务信息流层次模型、电子政务信息流对象模型、电子政务信息流生态模型。  相似文献   

19.
实施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内对电子政务认识的不断加深,各级政府对电子政务工作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使得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在电子政务深入发展的同时,它也对我国目前高校电子政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文章从电子政务专业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电子政务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并且对电子政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冯巧娟 《科技广场》2006,(12):65-66
电子政务为现代社会政府工作带来了诸多变革,人们在感受电子政务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安全对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只有在分析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研究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才能为电子政务的安全设计提供更好的依据,所以研究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是保证电子政务安全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