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综述 电子政务建设是推动城市信息化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门户网站则是一个城市电子政务建设情况的全息缩影。政府门户网站提供服务的能力直接反映了政府信息化的综合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真实政府的运作情况。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8-2010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中副省级城市的区县政府网站评估数据,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数理统计和实例分析为研究方法,对影响区县政府网站绩效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副省级城市区县政府网站2008-2010年的绩效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寻了提升南京区县政府网站绩效水平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发展的主要特点从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2008年,政府网站结合时政热点开展网站内容建设,网站内容不断丰富;围绕抗震减灾,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更加及时;聚焦我国改革开放,政府网站信息质量持续提升;应对金融危机,政府网站面向公众迫切需求及时提供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政府网站建设水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鹏刚  胡平 《情报科学》2005,23(9):1387-1391
政府网站建设是推进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在提高政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部各省区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和政府网站建设。本文从“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省级政府职能部门网站建设”和“省、地(市)、县(区)三级政府网站的连通性”三方面,运用统计描述、聚类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西部各省区的政府网站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认识政府门户网站 尽管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人们对政府门户网站仍然缺乏统一的认识.在概念上还比较混乱。例如.各级城市政府所设立的政府网站毫无疑问是门户网站.但是有人将中央部委所建立的政府网站也称为政府门户网站,这就有违政府门户网站的“门户”属性。实际上.严格说来.所谓政府门户网站,即是指一级政府(中央或各级地方政府)在各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政府信息化工作的迅速展开,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政府网站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尽管其发展速度令世界为之惊叹.但我们仍然需要看到,中国的电子政府建设进程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委托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和中国信息化绩效评估中心(北京化工大学)开展2007年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各项工作,评估采样时间定为2007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为了提高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经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务院办公厅同意,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已分别将《2007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和直属机构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007年国务院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和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007年省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007年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地级市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007年县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发送给相应部门和各级政府以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07年9月15日。本刊被授权同时发布各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及设计说明。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政府网站建设越来越凸显其重要地位。通过分析研究政府网站建设质量评价的背景及意义,明确了政府网站建设质量评价要素,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对中国省级政府网站的在线调查,分析了中国省级政府网站建设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中国政府网站未来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吕华 《科教文汇》2012,(34):207-208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加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延伸,计算机信息化已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但部分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及政府网站建设水平还停留在原始的信息孤岛时代,其资源难以共享,信息难以直达,尤其是政府网站主站与分站服务内容的整合、分站服务内容的展现、网站易用性、为民服务、政务公开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200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信息公开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提出了通过加强重点公开信息专栏建设、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梳理和目录编制、加强依申请公开渠道和机制的建设等做法提升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指出全面梳理整合信息资源、不断完善信息公开目录、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建立健全公开政府信息的更新维护机制是我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规范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浅谈政府网站在线服务功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如何建设政府网站的在线服务功能,打造人性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政府网站。  相似文献   

12.
一、业务需求背景 北京市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整个北京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应用系统,可以实现政府相关部门对北京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环境卫生以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进行有效的管理,旨在改善北京软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该项目建设是落实首都信息化建设及远景规划的具体体现;是解决城市管理过程中诸如信息不灵、滞后,管理被动后置、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条块分割、管理脱节,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维护过度依赖政府等一系列问题的需要:是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现代大都市的需要,也是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3.
赵蕊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81-81,180
在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网站的安全性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结合新疆水利网站,浅析网站攻击处理与政府电子政务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等安全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中数据处理、信息管理、电子政务起步和电子政务全面发展等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和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概述了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在政府网站、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业务系统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政府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支持了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项能力的提升:展望了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指出其本质是政务体制与信息结构互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段伟 《今日科苑》2007,(10):74-74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统一建设始于2001年,从政府上网工程起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建设了公共网站,借助互联网在网上发布信息,信息化工作也从单机应用发展为多部门协作,建设了包括各级政府网站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四类主体、三种模式”,指出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行政主管/效能监察部门、第三方机构和网站用户4类不同评估主体的评估视角和评估目的具有相异性;对应的评估模式也有内评估、外评估和内外评估相结合5种;政府网站处在不同发展时期,基于发展的主要需求和目的不同,选择的评估方式也不同。回顾了我国自2002至2008年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情况,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信息协会和国脉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2006年政府网站群建设与运营高峰论坛”将于2006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交流经验、探讨模式、促进管理、提升绩效”为宗旨,从政府网站群建设和运营角度探索如何解决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门户网站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如何提升电子政务绩效。  相似文献   

18.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秀珍 《学会》2002,(4):59-60
1999年初由中国电信总局和国家有关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在我国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政府信息化普及活动,大大提高了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意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01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数约2650万,WWW站点数达242739个(福建占5.7%),其中具有gov.cn域名的政府网站达5181个."数字城市"建设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福建省在政府上网和推进社会信息化方面也位居前列,"数字福建"的重点工程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即将建成开通,这将有力地推动我省各级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汇集和应用上网,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19,(8)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子政务工作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信息化时代积极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能够提升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降低政府部门的运营成本。为此,文章在阐述政府网站整合与集约化建设优势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政府网站整合和集约化建设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当前业界和学界普遍认同的我国政府网站发展阶段论——"技术导向、内容导向和服务导向"及其阶段特征;认为当前中国政府信息化发展(包括政府网站建设)已经开始进入新的阶段——"法治驱动阶段",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及各类带有强制性或准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指标体系等,规范、引导甚至决定着政府信息化包括政府网站建设的方向、路径、内涵、架构、方式、形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