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金融报道虽然说不上面目可憎,但在读者贴近性方面的探索相对滞后。那么,在现阶段,什么样的金融报道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贴近受众? 笔者以为,金融报道强调贴近性必与其报道领域的特质紧密结合。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具备专业性、政策性强的特点。金融报道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就是要向受众尽可能提供他们看  相似文献   

2.
在发达国家,金融、财税、贸易是经济新闻的三大支柱,金融报道的主流地位早已确立。在我国现阶段,金融报道在传媒业中的地位呈不断上升趋势。然而就一般的地市级媒体而言,自采自编的金融报道还是弱项。存在的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般化报道多,热点新闻少;从工作角度报道多,从读者角度考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因为经常涉及“政策”,人们往往将“金融”与“宏观”联系在一起。于是,许多举着“贴近读者,服务读者”大旗的地方党报,很多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忽视对金融报道领域的开拓。但许多实践证明,金融报道也具有“贴近与服务”特质,用心地去挖掘,地方党报是可以让金融报道“出彩”的。  相似文献   

4.
《深圳商报》复刊近两年来,我们一直把金融股市的报道放在重要位置上。把它作为群众关心的热点新闻,进行全方位的连续报道,发了上千篇稿件,创办了股市专栏和专版,受到了读者的好评,促进了股市的发展。回顾走过的道路,可以说在股市报道中认识了股市报道,学会了股市报道,探索出了一条股市报道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金融报道与百姓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受众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如何做好此类报道成为地方党报宣传中值得积极探索的新课题。做好金融报道不仅要充分反映国际国内金融政策、经济发展和变化,还要积极创新、策划,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他们传递信息、资讯,做百姓理财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6.
我国金融报道的起步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推进,金融受关注的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及世界范围的金融动荡,使中国读者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在现代经济运行中的特殊作用有了更真切的认识。与之相关联,金融报道在经济报道中也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20年间,金融报道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报道领域不断扩大,报道形式不断出新,报道水平不断提高,报道深度也在加强。金融报道对于增强人民群众对经济规律的了解,增强对金融风险的警戒意识,更深刻地理解党和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作用巨大。 去年以来,国家为启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和财政措施;最近几个月,一系列重大措施、重要法规的出台对经济运行也产生或将产生重要影响。1999年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第七次降低存贷款利率;199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将开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入法制化轨道。这些,既会对金融报道的内容和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又会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总结和剖析近年来金融报道的经验和得失,探讨在当前形势下金融报道的规律,对提高广大记者、编辑的政策法规水平,帮助记者、编辑和把关人掌握金融报道规律,提高自觉维护经济安全、遵守新闻纪律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7,(10)
形成系列报道增强监督力度——办好读者来信版的一种探索文/郑州·陈亚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读者来信版怎样适应新形势,增强监督力度,提高批评报道效果?近几年来,我们从转变思想观念和报道方式入手,使批评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从而树立了党报的威信,提高了...  相似文献   

8.
沈平 《新闻前哨》2008,(5):42-42
楚天都市报提出“主流化转型”思路后,围绕主旋律报道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主旋律报道只要工夫下到位,一样能抓人眼球,为读者所喜爱。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热点报道在党报上与读者互动起来,是近年来许多地方党报都在探索的一个问题。丽水日报今年4月份改版后,开设了一个以读者参与互动的方式来报道发生在百姓身边热点问题的版面——《热点互动》就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从实际操作来看,通过读者互动的方式,对热点问题进行引导,让读者参与到报道中来,与读者更加贴近,起到了化解矛盾,疏导公众情绪的作用;同时该版面也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爽 《新闻与写作》2008,(10):59-60
近年来.党刊在强调政治性和宣传性的前提下.就其新闻报道的规律性进行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某些党刊新闻报道的程式化、面孔呆板、内容单凋等现象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制约着党刊的发展。如何把党刊办得鲜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成为党刊新闻工作者的共同追求。党刊要吸引更多的读者,就要创新报道的内容和手段.努力提升报道质量.增强报道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11.
财税金融报道是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报道领域,多年来也是地方党报在经济报道中的一个报道难点。那么如何做好财经新闻,让更多的读者接受呢?笔者以为,尽可能地把财经新闻做得简单明了,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一提到金融新闻,读者眼前常会浮现出现代化的金融电子设备、高端气派的办公大楼、专业精干的白领队伍等画面,理所当然地认为金融新闻多是聚焦缤纷多彩的现代都市生活。金融新闻能否更贴近基层读者,也散发出泥土的芬芳?《南阳日报·金融时空》专版对此做出了有益探索。该版大胆创新,转换视角,积极策划社会活动,将新闻触角深入偏远山区,用故事代替说教,用百姓语言讲述经济新闻故事,打造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伊始,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版面改型、报道转型的背景下,如何改进对外经济报道的模式和思路,成为经济社会部面临的迫切课题。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尝试,改版后的《财经视野》面貌焕然一新,读者给予好评,海外媒体纷纷转载。海外版领导多次称赞财经报道心中有思路,眼里有读者。中宣部新闻阅评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金融行业有其特殊性,不仅波动性强,而且脆弱,这就决定了金融报道极为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根据近年金融新闻采写编辑经验,我认为地方党报金融报道不仅要讲究报道技巧,大题小作、深入浅出,为读者传递准确有用的信息,当好百姓理财助手,而且从事金融报道的记者编辑更要政策敏感性强和有全局意识,能够"热点问题"冷处理,担当起社会责任,为金融业稳定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读者参与式报道的探索中,大多数媒体将读者看作新闻报道议题的来源之一,而邀请读者应答问题、集中和展示民意智慧的逆向参与式报道的做法相对较少.受众作为信息、知识、权力相对弱势群体状况的逐渐转变,给读者参与式的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每年的“两会”报道是各级党报的规定动作,也是一年报道的重大战役之一。如何让“两会”报道更可读、可亲、可感,对读者更具有亲和力,是一个值得努力探索的课题。我们认为,除了在内容上做到准确、及时、全面,更加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外,在报道形式上,注重与读者、代表委员和网民的互动,是增强“两会”报道亲和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有大、小题材之说,但是也不绝对,因为只要题材反映的是更多老百姓的生活,就堪称大主题。从关注小额贷款公司这类金融小题材开始,笔者陆续关注了民间借贷公司、民间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公司、村镇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小题材,所做的报道获得了读者的关注,这让笔者信心大增,决心在金融小题材上不断下功夫,不断提炼出更好的大主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不少晚报、都市报加大了时政、经济报道的分量,力图达到“报道主流新闻,影响主流读者”的目的。然而,与报道此类新闻历史悠久、驾轻就熟的党报相比,都市类报纸还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要么落入党报报道的窠臼,耗用大量版面又彰显不出自身特色;要么蜻蜓点水般抓不到要领,报道远远满足不了读者需求……努力探索时政经济报道的新路子.成为许多都市类报纸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七条专门就如何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等问题进行了阐述。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金融报道的重要性。金融报道对于增强人民群众对经济规律的了解,增强对金融风险的警戒意识,更深刻地理解党和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重大举措,起到了很大作用。 1999年,本刊曾组织“金融报道剖析与对策”一组专题文章,总结和分析金融报道的经验和得失。今天,再次组织专题,希望在新的形势下,探讨金融报道的规律,为报道实践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书通过对金融故事的生动讲解和专业解读,首次全面系统地回顾了从"次贷危机"到"次债危机"产生和蔓延的过程,探索了危机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成因,让读者在把握次贷、次债、衍生产品等金融脉络的同时,了解危机背后的秘密,感受经济的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