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闻战线编辑部约请我们写篇文章,谈谈拍摄电视系列专题片《同心曲》的体会。为了这部电视片的诞生,17个摄制组、100多位摄制人员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紧张工作。可以说,《同心曲》是电视专业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六协作的产物;是许多同志共同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的结晶。领导机关出好点子还是在1988年冬天,市委宣传部领导同志从全市的宣传工作战略出发,提出了拍摄《同心曲》的主意,我们称之为“同心计划”。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收到贵刊转来的仲大军同志的读者来信,我们矿务局的领导和宣传部都很重视,因关系到淮南局的荣誉,特别要我介绍一下《深情》的拍摄情况,以消除误会。  相似文献   

3.
杨大勇 《记者摇篮》2005,(10):23-23
胡锦涛同志、吕枫同志与青年干部在一起的照片发表在《中国干部教育》杂志1993年第二期上。我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千秋大业新一代——胡锦涛与青年干部在一起》在辽宁省新闻摄影学会当年举办的优秀作品评选中被授予“总编辑摄影奖”。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编辑同志:你们好!看到新出来的《军事记者》第8期杂志封三上刊登了我拍摄的一幅军人与奥运的彩色图片,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从未在报刊上发表过照片,这可算是我发表的“处女作”。当初投给贵刊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没想到我的梦想成真了。  相似文献   

5.
八月的鄱阳湖桀骛不驯而又值得关注。《生活空间》栏目编导王凝、摄像朱永琪一路风尘,来到江南“鱼米之乡”──波阳县,拍摄纪录片《荒山之恋》(关注青年大学生陈札敬、许琳娟立志下乡,承包荒山之后的生存状态)。作为参拍人员之一,我有幸目睹了《荒山之恋》等三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受益匪浅。《生活空间》拍摄周期较长,编导们每次外出,希望除主选题外,再拍上几个选题。作为地方台的同志,我们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在当地收集到五、六个人物情况,其中不乏当地领导的善意安排,朋友的热心推荐。王凝用了整整一天…  相似文献   

6.
火速进京 1992年11月,中央电视台召集全国部分省市电视台联手合作,策划拍摄推出大型电视系列节目《走向大市场》。 节目策划的背景是,1992年8月3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开播。节目开播不久,便以其显著的特点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并引起了邓小平同志的关注。10月21日晚,邓小平同志的秘书给中央电视台领导打电话,转达了小平同志关于“经济信息联播”的谈话。节目开办以来,邓小平同志几乎是一天不落地定时收看。他说“经济信息联播”专门谈经济,开办得及时,  相似文献   

7.
王宝安 《兰台世界》2007,(11S):51-51
2007年8月的一天,市档案局局长陈利众同志收到一封来自于大连机车车辆厂女职工毕丽华同志寄来的《感谢信》。她在信中说:“感谢葫芦岛市档案局的领导以及为我热情服务的有关同志”,你们“真是让我喜出望外”,是你们“使我多年不能解决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闻爱好者》刊登的“新闻知识百题问答”我感到很好。虽然我从1950年开始学写稿,至今40年,但是对新闻知识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特别是缺乏理论学习。有些问题只是从报刊上学习一些片断,在开会时听领导讲一些写稿知识,听先进的同志介绍一些写稿的经  相似文献   

9.
最近看了于为民同志写的《范长江与河南》一文(载本刊2011年11期(上半月))及王天定同志在我父亲去世前所在地拍摄的珍贵照片和报道,也听说了当地领导同志和老乡对我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深受感动。这些天追思往事,浮想联翩,欲罢不能,专写此文表达对父亲深切的悼念之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从2007年开始,根据浙报集团领导的指示,我承担起中央领导同志来浙考察和省委主要领导同志日常活动拍摄任务。白驹过隙,一晃已有5个年头了,我拍摄过17届中央政治局9位常委和12位委员的形象,难忘按下快门时的美好瞬间。  相似文献   

11.
黄秋耘(我们周围的人习惯地称呼他为秋耘同志),是我1959年大学毕业分到《文艺报》编辑部工作时的直接领导之一。“文革”前夕,他调回原籍广东。“文革”中,他是“解放”较早的干部,曾任广东省出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从1976年开始,秋耘同志被指派担任《辞源》修订本的编纂,是  相似文献   

12.
内罗毕分社的同志告诉我,我于六月十四日写的“南非种族主义者的新暴行”(以下简称“南非暴行”)一稿被评为好稿,我还以为他们是说笑话呢。“南非暴行”稿被《人民日报》采用后,我曾对一些同志说,如果不是发生南非入侵博茨瓦纳这种带有世界性新闻的事件,我在这里写的稿子是很难上《人民日报》的。有的同志就开玩笑说:“你们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3.
董岩 《今传媒》2006,(7):6-10
“要站着拍而不是跪着拍”(1992年2月,首都电视界举行了一次《望长城》的研讨会。刘效礼的老领导、原新闻部主任夏之平说,我是看着刘效礼长大的,长城挡不住他,我相信他还会有大作品问世。)刘效礼:也正是在这次研讨会上,我的思绪凝聚在19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这个伟大的日子上。就提出了拍摄《毛泽东》的动议,后因种种原因未批。1993年初,我再次提出拍摄《毛泽东》的具体设想,杨伟光台长拍板定案:“你们是国家队,要拍出国家队的水平。”此时,距12月26日还不到8个月。董岩:中国第一部纪念伟人的电视文献纪录片《毛泽东》就这样提…  相似文献   

14.
我在《新闻大学》1988年夏季号发表《关于新闻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以后,卢惠民同志在冬季号发表了与我商榷的《关于新闻和新闻价值定义问题》(简称“卢文”)的文章。卢惠民同志与我商榷的主要之点是:我在文中,列举的全国二十所大学联编的《当代新闻学》关于“新闻就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的定义,是否包含着唯物辩证的观点?《当代新闻学》对新闻价值的表述,是否比较恰当?鉴于“卢文”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观点,就有必要对“卢文”的、“商榷”进行再商榷。  相似文献   

15.
七月中旬,我去看望重庆市的老领导孟广涵同志,他把他刚出版的小说《莽原传奇》送我指正,我说我一定好好拜读。返家后,连饭也顾不上吃,看了内容简介,又一连看了“单骑遇险”,“上任伊始”,“王府巡礼”,“不速之客”,“绝处逢生”和“王府遭袭”六章,我不仅为《莽原传奇》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所吸引。晚上我爱人放弃了看电视节目的老习惯,捧起了《莽原传奇》一直看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她说孟书记的书太好看了,孔冬的人生太传奇了,她争取尽快看完。  相似文献   

16.
由河南电视台专题部摄制完成的大型文献纪录片《缅怀刘少奇》,荣获一九九八年度河南省新闻奖特别奖之后,近日又被推荐参加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选。 拍摄伟人传记片,一向是中央电视台的重头戏。作为地方台,能否完成这样的任务?当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带着省委宣传部部长的亲笔信找到台领导,台领导将拍摄任务交给专题部的时候,我们感到比较突然。后来经过策划与构思,认为完成这项任务还是有利条件多于困难因素的,一是有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专家参与撰稿与把关;二是刘少奇同志生  相似文献   

17.
辰目 《传媒》2015,(16)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在政府工作的老乡朋友找到我说,要拍摄一部以《大国钢铁》为片名的大型高清电视纪录片,希望我参与其中一些剧本的讨论和修改工作,以为我的知识面比较宽、视野比较开阔.乍一听,觉得和我所从事的新闻出版行当有较大的距离,仔细一想,不是也有“隔行不隔理”的说法吗,兴许能为纪录片的拍摄做些事情呢,或许也能从中得到一些不曾有的教益呢.于是,就答应下来.光答应下来还不算,我还拉着我的中央党校中青班同学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同志一块参加.  相似文献   

18.
由《求是》杂志总编室编、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三个代表”与创新》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论著,是对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很有启发很有助益的一本书。我以为该书的如下特色尤为引人瞩目:第一,匠心独具。这部书不仅原原本本地收集了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而且还收集了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学习、贯彻“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9.
7月15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我有幸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工人日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会议期间,经报社领导瞿祖赓、张宏遵的介绍,我作为《工人日报》特约通讯员的代表和齐齐哈尔市长跑爱心协会的代表,十分荣幸地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同志简要汇报了工作。听后。尉健行同志高兴地握着我的手说:“好,好。《工人日报》和工人心连心。”随后我与尉健行同志手拉手留下难忘的瞬间。这也是会议期间,尉健行同志惟一同与会者的一次单独合影。  相似文献   

20.
笔者曾参与过“中国野生动物”系列片的前期拍摄,这部6集系列片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野生动物片,它的完成是大家边学习摸索边“拍摄制作的。其中,我对《白鹤》、《黄山猴》、《青海野生动物》、《白唇鹿》这4集的拍摄印象颇深。此外,我还参加过其它一些野生动物片的拍摄。现把几点体会记录下来,以供将来拍摄野生动物的同行参考。一、合理地隐蔽隐蔽是拍摄野生动物最基本的方法。隐蔽有两种,一种是绝对隐蔽——人和设备都不露痕迹,一种是相对隐蔽──部分装备暴露在外。我们在鄱阳湖拍白鹤时用的就是绝对隐蔽。鸟类是一种机警的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