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美婵 《教师》2014,(3):121-121
正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而我也执著地追求着快乐教学,快乐育人,做个快乐而幸福的教师。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进一步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关注人类的幸福,教育应把焦点集中在对个人的心灵指引上面。是的,教育的本源就是让人幸福、快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幸福感、快乐感,而作为教师也要快乐幸福地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幸福"?幸福其实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是内心自我情感的一种满足.有人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高官厚禄是幸福,而我认为幸福源自快乐,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快乐,在快乐的工作中享受幸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快乐,喜欢自己做的事情就幸福! 那么,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老师好"只是一句平凡而普通的学生祝语,但能够每天平静、自然地接受孩子们的纯真祝福,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相似文献   

3.
帮助教师过幸福的职业生活是新课改深入进行的一个美好的话题。确实,要让学生在新课改实施中的学习生活愉快,就必须使教师首先过上愉快的、幸福的职业生活。而教师的幸福职业生活,主要依赖于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体验到成功及快乐。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较容易获得快乐、幸福感。而那些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伴随着挫败感,因而很少获得成功感,也就不容易过上幸福的职业生活。这些教师如果长期得不到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就很难有较好的发展,从而在学校里形成弱势教师群体。  相似文献   

4.
帮助教师过幸福的职业生活是新课改深入进行的一个美好的话题。确实,要让学生在新课改实施中的学习生活愉快,就必须使教师首先过上愉快的、幸福的职业生活。而教师的幸福职业生活,主要依赖于教师能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体验到成功及快乐。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较容易获得快乐、幸福感。而那些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伴随着挫败感,因而很少获得成功感,也就不容易过上幸福的职业生活。这些教师如果长期得不到学校的关心和帮助,就很难有较好的发展,从而在学校里形成弱势教师群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基于一定客观条件而产生的快乐和满意等情感体验.追求幸福是人的目的和权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幸福可以从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生活幸福两个层面考察.作为个体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生活幸福源自于对善好生活的追求.作为特殊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生活幸福源自于对职业意义、理想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幸福是一种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人生境界、德性水平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工作能力以实现人生幸福.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带着对教育的理解和解读,我们走上了"幸福教育"之路.8年的实践,让我看到了"幸福教育"的实践价值,也感受到了"幸福教育"在教育发展中的突出价值.我们提出的"幸福教育"就是让幸福充盈在教育生活的每一天,让师生共同拥有幸福——在学习与生活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充满理想.  相似文献   

7.
刘昕 《教学与管理》2010,(12):26-27
21世纪,是追求幸福的世纪;21世纪的教育,是追求幸福的教育.用幸福的教育价值观来完善教育,给老师一份幸福的生活,给学生一个幸福的人生,把学校建设成为幸福的乐园是我们的理想与追求.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有生命的东西,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生活即教育就是要不断适应新的生活,接受新的教育."这一思想对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我们率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有效而快乐的探索,真正把我们的校园打造成了一个快乐的语文天地.  相似文献   

8.
正幸福,就是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所引起的愉快感受,以及对这种感受的肯定评价。教坛二十载,春夏秋冬、寒暑易节,从中感受到了无比欢欣和愉悦,下面就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生活,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打造快乐课堂是幸福教育生活的核心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全在于你自己,同样快乐也是一种感觉,快乐不快乐也全在于你自己。多年来,我一直认为快乐和烦恼全部源于自我,正所谓:"心若喜,看万物皆  相似文献   

9.
“教育工作不仅要重智商,更要重情商,要以人为本,尽自己的所能使别人生活得幸福,别人生活得幸福,我就更幸福。”我的导师孙维刚的这一理念,指导我在教育的百花园中,在班主任工作的岗位上执著追求,一干就是18个春秋。18年来,导师的教诲时刻响在耳畔,引导我前行,使我享受到了人生追求中最大的快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0.
幼师队伍中职业的倦怠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怎样才能让老师们都能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的教育生活呢?我园提出了"工作着、辛苦着、幸福着"的口号,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倦怠的原因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既能解决教师职业倦怠又能增进幼儿园内涵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人应该富有诗意地活着。我一向是这样认为的,并且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也一向在用行动追求着诗情画意的生活。我同样认为,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让学生幸福地学习和生活,为学生的未来幸福奠基。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我们的学生感到生活幸福吗?有很多的孩子在学校感觉不到幸福快乐。不快乐地学习肯定没有好的效果。于是,我便想起了这样一个话题:营造充满幸福感的课堂气氛,用自己的爱为学生撑起一片幸福的天空。一、寻找学生课堂幸福感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每个人追寻的目标与理想。教师亦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感受生活的纯美。同时,教师也希望从职业中收获幸福、尊严与快乐。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幸福
  有学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黄正平则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正学校长廊里长有一颗郁郁葱葱的幸福树。有人问:"什么是幸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幸福就是桃李芬芳,亲眼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教育下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这时我内心甜蜜而快乐。但我以为这种快乐主要缘于教育工作的过程,这过程才是真正的快乐所在。  相似文献   

14.
多年的教育教学使我不止一次想到,成功的教育总是充满爱的教育。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有爱就有一切,在生活中如此,在教育中更是如此。在充满阳光、充满爱心的教育旋律下,我感到今生能和孩子们相处到一块,融合到他们之中去,幸福着他们的幸福,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工作着并快乐着,就是我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在被管理中,感受幸福与快乐.运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有效地促进班级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实现学生因管理而幸福,因生活而快乐,实现教育管理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的农村教师生活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守望农村教育是一种快乐的享受,是一种别样的幸福体验。农村教师的责任在于坚守自己内心那份真善美,不断学习,潜心研究,用心工作,快乐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阅读朱永新教授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讲演录一书,感慨颇多。 "教师工作的幸福在哪里?""学生学习的幸福又在哪里?"不知从何时起,这两个问题就盘旋在我的心底。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也一直在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幸福的滋味     
一晃,我在教师岗位上工作整整18年了。在这期间.我在幼教一线12载,校外教育5年。在这18年的一线工作岗位上我是辛苦多过甘甜。但是我还是“累而乐之,苦而爱之,幸福着我的幸福,快乐着我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发挥生活对教育的价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 --何其芳 每当吟起何其芳的这首诗,心里实实在在地经历一次快乐的荡涤,我在想,如果我们在"海洋"般的生活里摄取"快乐和宝藏"滋养学生的生命发展的话,生命发展该是多么幸福、多么美丽的啊!当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不是诗人的情怀对教育的一次浪漫,而是教育家对教育本质的理性质询.  相似文献   

20.
《河北教育》2011,(11):45-45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所有目标中,幸福是至高无上的。虽然以前并不知道这一理论,幸运的是,从教伊始,我便把"追逐教育的幸福,创造教育的幸福,享受教育的幸福"作为目标,自己追求工作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也追求让学生收获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正是在这样的不懈追求中,实现着我作为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