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学内容] <小鹰学飞>是课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目标,从而使小鹰领悟到学无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人生哲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别讲述了小鹰飞到大树上面、大山上空和更高的天空时,老鹰对它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小鹰学飞》一文叙述了在小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给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使小鹰明白学习没有止境,要不断进取才行的道理。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分三大段来写小鹰学飞的三个阶段,在小鹰和老鹰的对话中渗透着文本蕴含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简析:《小鹰学飞》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鹰在跟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领悟到学无止境的人生哲理。课文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对文本中不同角色的体验、感悟和理解。教学目标:1.能正  相似文献   

4.
《小鹰学飞》一文叙述了在小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给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使小鹰明白学习没有止境,要不断进取才行的道理。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分三大段来写小鹰学飞的三个阶段,在小鹰和老鹰的对话中渗透着文本蕴含的道理。因此分角色读好对话既是本课教学的朗读训练目标之一,也是明文知意的重要途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以演促读、在读中明文知意作为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镜头一师: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在准备起飞时,小鹰可能会怎么做?[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有的学生伸开双臂,做出拍打翅膀的样子;有的脚下在不停地走动;还有的学生边做动作嘴里边喊着:“飞呀,飞呀!”学生全身心投入,尽情地体验着准备飞行的快乐。]师:小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也插上翅膀,和小鹰一起跟着老鹰学飞行,看谁学得快,能“飞”起来。准备——起飞![这时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尽情“飞”着。他们脸上充满着快乐和轻松。]镜头二师:(手指着黑板上的大树图)小鹰们,你们现在飞到哪儿了?心里在想什么呢?生1:第一次飞行就成功了,太棒了!生2: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6.
正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篇课文《小鹰学飞》,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鹰跟着老鹰学习飞行。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老鹰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小鹰又跟着老鹰向上飞。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老鹰又摇摇头说:"飞得只比大山高,还不算会飞。"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小鹰学飞》一课时,我出示了一个“看到白云上面还在盘旋的那几只老鹰,小鹰想:——”的句式让学生练说。第一个学生回答:“看到自云上面还在盘旋的那几只老鹰,小鹰会想:妈妈,我到底要飞到多高才算会飞了呢?”第二个学生说:“看到白云上面还在盘旋的那几只老鹰,小鹰想:等我长大了,我也一定能飞得和它们一样高。”  相似文献   

8.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内容是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飞到了大树的上空,小鹰以为会飞了,老鹰告诉它飞得只比大树高,不算会飞;小鹰又飞到了高山的上空,老鹰告诉它,飞得只比高山高,也不算会飞;小鹰鼓足了劲,飞到了更高的地方,大树看不见了,高山也矮小了,老鹰告诉它这还不算会飞,因为在小鹰的头顶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这篇课文的本意是想通过通俗易懂的童话寓言故事告诉学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知道学无止境,坚持不懈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相似文献   

9.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我觉得这篇课文不适合让这些八、九岁的孩子来学。这篇课文说教的成分太重,有悖新课改精神。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我们把文中的这只老鹰看成是一位教者,把小鹰看成学生的话,在现在大力倡导评价机制以表扬为主的课堂,老鹰一定是一个失败的,或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者,他在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将小鹰的自信心一点一点地消磨掉。尤其在小鹰飞行本领一次超过一次的情况下,因为老鹰的否定,小鹰完全没有了自信。我们可以从文中小鹰在三次飞行后的三句话中可以看出:第一次说:“我已经会飞啦!”第二次说…  相似文献   

10.
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位老爷爷在河边钓鱼的简笔画。弯弯的钓杆上钓着一条大鱼。师: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生:图上画的是一位老爷爷在河边钓鱼。师:谁给这幅图取个名字? 生(甲):老爷爷去钓鱼。生(乙):老爷爷钓到了一条大鲤鱼。生(丙):老爷爷的运气真好! 评:利用音乐、图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协同发展。老师添画高山、太阳、白云。师:老爷爷什么时候去钓鱼? 生:太阳升起来了,天上飘着白云,天气很暖和,老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通过观察图我们学习了《晨读》的第一、二自然节。先一起回忆一下,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生:一个秋天的早晨。 师:(板书:秋天、早晨)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农村的一个小院子里。 师:(板书:农村)图上画的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有三个小伙伴。他们坐在磨台上认真读书。 师:(板书:三个小伙伴、磨台上)谁能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现将湖北省洪湖县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徐葆琼教学语文第四册27课《关怀》的实况记录整理如下: 师:这一节课是看图学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板书“关怀”,出示大挂图),先把整个画面看一看。生:(认真看图) 师:(看后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这幅图画的是在教室里。师:图上画了一些什么人? 生:这幅图上有小孩子和周总理。师:这样回答好吗?应该怎样说? 生:这幅图上有小学生,还有周总理。师:这幅图主要是画周总理还是主要画……(一个学生有所悟,连忙接口回答) 生:这幅图上有周总理,还有小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教材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片断一师(伸开自己的右手):这是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小组同学画在同一张纸上(5人一小组)。出示一小组完成的图画。师:我们的每一只手有五个手指头。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生1:两只手有几个手指?生2:三只手有几个手指?生3:五只手共有几个手指?师: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只手有1、2、3、4、5,二只手有……(边数边填)师:这样数,你感觉怎样?有更好的办法吗?生4:可以用加法,如两只手,就是5+5=10。师:还可以用我们前一节课的方法来做吗?生5:对了,可以用乘法,即2×5=10。生6:三只手就是5+5+5=15,用乘法…  相似文献   

14.
<正>"儿童之于童话,犹如鱼之于水"。因为童话和童心世界离得最近,童话的精神世界和儿童的精神世界彼此相契合。《小鹰学飞》为二上第四单元中的第一个拟人体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老鹰学飞行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目标,激励小鹰不断向上飞,并使小鹰知道"高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需要"向上、向上、再向上"(不断进取)的道理。故事"人物"性格鲜明,叙述的线条简洁、明快,情节简单、干净,语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是一篇童话,课文第5节着重描述了小鹰在向更高的目标奋进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两位教师对这一节的不同处理,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案例一:师(指读第一句话):哪个词告诉我们小鹰很努力?(鼓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苏教版第三册《小鹰学飞》后,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心胸顿觉豁然开朗。这是一篇童话,写的是小鹰跟老鹰学飞行,历经“大树——高山——天空”三个情境,揭示了“学无止境”的人生哲理。我觉得,我们的老师应该成为童话中的老鹰,引领如小鹰似的学生,在新课程这方蓝天下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 师:(出示图片)老师这儿有一幅画,大家看看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 生:图上画着一个小姑娘和一只狗,小姑娘把b和a推到一起,跟在她后面的狗在叫。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小姑娘觉得b和a太孤单了,就让它们在一起做好朋友,他们合起来就组成了音节。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个音节读给大家听?读得好的同学我们  相似文献   

18.
悬崖上有一个鹰巢。一只老鹰生育了两只小鹰,一只长着黑爪,一只长着花爪。老鹰抓紧一切时间,训练小鹰飞翔的本领,使它们能够尽快地独立生活。当小鹰长得大一些的时候,老鹰就鼓励小鹰展翅飞向对面的悬崖。老鹰说,谁能飞到对面的悬崖上,谁就是一个成功者。可是,小鹰总是飞出不远就跌到山谷里。  相似文献   

19.
小鹰学飞     
春天到了,小鹰开始学飞了。麻雀讥讽地说:老鹰怎么生出这么一个没出息的儿子?你看,他飞得还没有我快,真让人笑掉大牙了!鹌鹑也嘲笑说:想不到飞行冠军的儿子飞得还没有大树高!真是羞死人了!  相似文献   

20.
片断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看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生: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生: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生:水中有多少只海鸥?生: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片断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数出沙滩上海鸥的只数。师:我们先来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好吗?怎么办?生:数一数。学生自己数。师: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