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两篇精读课文——《白鹅》和《猫》,两篇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一则语文园地。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  相似文献   

2.
王静静 《山东教育》2011,(25):28-29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两篇精读课文——《白鹅》和《猫》,两篇略读课文——《白公鹅》和《母鸡》,一则语文园地。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  相似文献   

3.
于惠 《现代语文》2006,(2):45-46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中美两国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各自选取一篇课文进行微观比较,尝试探讨不同的编写风格与特色。《斑马》选自美国EMC公司于2001年出版的教科书《探索文学》。这套教材在哥伦比亚市的李察德中学、哈林顿市的哈林顿中学等诸多学校使用,并受到任课教师的普遍好评。《最后一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这两篇课文都编排在七年级的课本中,体裁为短篇小说,将描写作为教学的重点。下面将两篇课文中所呈现的内容从四个方面来比较一下,力求揭示不同的编写理念,希望为教科书的编排提供一个参考,以使我国的教科书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4.
一李清照的《醉花阴》《声声慢》是人教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中的一篇课文。而在课程改革之前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中,仅有《声声慢》是作为自读课文中的篇目之一列出的。我认为,高中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将李清照前后不同时期创作的两首"闺怨词"组合在一篇课文里,应是别具匠心的。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的课文,是精读课文《短新闻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还有两篇作品分别是中国报告文学三大里程碑之一的《包身工》和记录中国航天事业辉煌发展的《飞向太空的航程》。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小语第三册27课《狐狸和乌鸦》是篇童话。它借用狐狸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教育儿童了解爱听奉承话就会受骗上当的道理。这篇课文中的“叼——掉——叼”,则构成了狐狸骗(乌鸦),乌鸦被(狐狸)骗的思路主线。  相似文献   

7.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木兰从军"的故事编入了美国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的"冒险"主题单元里。人教版教材也收录了《木兰诗》,编入"祖国"的主题单元。我把两份教材的练习题做了一个比较分析,下面是美国教科书中的练习题,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练习题在此就不再赘述。1.一边读课文,一边自检对课文的了解程度;再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前两篇课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课文《猫》《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这几篇课文同样写动物,但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因此,运用的表达方法也有所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张立霞 《小学语文》2009,(10):16-18
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讲鲁迅、读鲁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鲁迅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是我们教材编写者的夙愿。与鲁迅相关的课文,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主要有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有的人》。这几篇课文是分散安排的,前两篇在教科书同一册次的不同单元,后一篇编排在另一册。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则专门编写了“初识鲁迅”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篇课文外,新编入了《一面》。  相似文献   

10.
《采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二首,是新课标教科书改版后的一篇新课文,笔者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在教法上做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美国教科书和中国教科书在呈现方式上作了比较。美国教科书选用的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探索者》丛书。该书是根据美国第一部科学教育的国家标准《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在美国本土50个州4200所学校普通使用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教科书。中国教科书选取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简称《生物学》)。因为两种教科书在编排上有较大差异,在此选取内容相仿的“人体的消化与吸收”章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遇到困难怎么办?动动脑筋,你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课文中的故事内容简单明了,一年级学生大多听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感受乌鸦由找水的着急到喝着水高兴的心情变化过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和探究实验,加  相似文献   

13.
《乌鸦喝水》是小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大家熟知的一篇课文.  相似文献   

14.
中美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使用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科书使用制度。在义务教育阶段,美国形成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中国形成了一次性消费使用制度。本文以比较的眼光叙述和分析了中美两国教科书使用制度的文化和制度成因,以借鉴的角度思考了循环使用制度对中国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和暂时全部实行的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樱花》与《桃太郎》是日本昭和初期小学国语教科书第一册中的两篇课文,分别位于该册教科书的开头和结尾。《樱花》一课重在培养学生的“日本魂”与“大和心”,《桃太郎》一课旨在塑造学生的“爱心”、“勇气”、“孝行”与“海外发展”的品格与精神。这两篇课文在日本国语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其课程价值取向具有浓重的军国主义思想色彩。对日本昭和初期小学国语课程价值取向中的军国主义思想进行深入的剖析,无论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列举了汉族、藏族、壮族、苗族、回族等6个民族,以此表明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整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教学,针对第一课时做如下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7.
老舍的《母鸡》人选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的第四单元,是一篇略读课文。初读课文,似乎觉得非常简单,就是两个内容,先写母鸡令人讨厌,后写“我”对母鸡不再讨厌。先抑后扬,通过对比,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听一位教师教这篇课文,分析时,他提出的主问题就是:读完全文,你觉得母鸡是怎么样的?  相似文献   

18.
《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所选的课文。两篇课文在同一单元出现,编排者的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让我们在教学时注意对两篇课文的比较。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变化”,由两篇主体课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黄河象》和两篇拓展课文《楼兰之死》《中国一日》以及课文后面的“综合活动”组成。《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以深圳特区为例,用前后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一定数量的由小说改编成的课文。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这类文本的体裁特征,研读课文,走进人物?《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语教科书四年下册的课文。这篇课文根据罗贯中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刘备三次亲自到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