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课堂教学也要适应“满负荷”、“快节奏”、“强刺激”、“高密度”、“高效益”的现代鉴赏与接受方式,注意适当地提高课堂上教学信息的强度与密度,我们把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叫做“密度教学”,开设语实践活动课是走向语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以“CBE”(模块教学)为参照系,对改造我们现有的语教学体系,实现语“五项全能”(书写、口语、听读、写作、思维)训练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教学的“少、慢、差、费”,多年来不断遭到批评却改进不大。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语课上得最多,结果却是“语学得最没底儿”,所以,语教学改革最为迫切。而课堂教学是语教学改革的前沿,课堂教学结构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以说,我们必须提高语课堂教学效率,争取以“最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语”教育观认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把发展语言的工作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不能把学生的语学习禁锢于校园之内。因而,我们要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课外活动和良好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教学体系。对此,作为语实践活动中的引导教师,则可以借助学生的兴趣让语新体系的两翼齐飞,学生的学习小卡片就是让两翼齐飞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面对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的“小语”教学单一封闭、高耗低效的窘状,自1995年9月始,我们开展了“‘大语’教学探索”课题实验。从“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综合素质”目标出发,构建了以语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加强语课外活动和拓宽语学习环境为“两翼”的“大语”教学体系,走出了一条纠偏除弊的语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语方教学质量,许多教师往往都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功夫。一些语教学专家为帮助语教师摆脱当前语教学所面临的困惑,也在反复研究、讨论甚至在示范如何上好语课。但在强调对学生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些只偏求于一方,囿于课堂上的教学还是不够的,对学生语素质的提高还不是高效的。有句名言:“语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这就是说语教学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说整个社会就是语教学的大课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水平,语教学就必须突破课堂教学时空,走向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语素质教学的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语素质教学,首先必须摒弃以讲析为主的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再次要突破课堂教学氛围,指导学生语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巧,全面提高语能力。”随着新大纲的推行和实践,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语教育观念滞后,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严重妨碍了学生语素质的培养和优化,也妨碍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笔认为语活动课对改变语教学中这些弊端,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语素质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语活动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语课堂教学评价,是以中小学语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效用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它是教育评价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中小学语教学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进行中小学语课堂教学评价,一定要牢牢掌握共性量标和个性量标,并使之和谐统一,从而促使中小学语教学走向科学、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9.
《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正确把握语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课程”。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得到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10.
语教材及其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要求我们借助课内外衔接,和其他学科整合,将狭小的语时空通向广阔的语天地。新课标提倡的“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其目的即在于将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密切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  相似文献   

11.
李举辉 《四川教育》2000,(11):25-26
要让语课堂教学活起来,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即,阅读教学应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激发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实现知能统一、知情和谐,师生互动,才能真正让语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篇     
看语文课是不是姓“语”,看课堂教学的定位是不是在“语文实践”上。 如果把语文课定位在“语言实践”上,那么语文教学就要实行另一个重大战略转轨,那就是从“教师讲解”的轨道转移到“学生自己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13.
张萍 《青海教育》2006,(7):40-40
语言是语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教学语言艺术,只有运用优美的语言教学才能使学生更易接受知识,更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那么,语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2005,(6):F003-F003
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聚集了一个身体力行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群体。这个群体的带头人,浙江省语特级教师崔国久校长于2001年提出“非预设性”语课堂教学形态这一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语教研中的“工具论”是导致传统教学方式出现误区的重要思想根源,人性是语学科的必有之义,倡导语教学中的人精神建构即是注重对人的丰富情怀与高尚精神的培养,因此,需将语教学的重心放在全面培养人的素质与塑造健全人格上;推行情境式语课堂教学;丰富语教学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的实践性、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并明确指出“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是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体现之一”,进而大张旗鼓地号召“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因此,在语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其它课程的相关知识、基本原理、学科精神巧妙引入,“嫁接”到语课程上来,使之成为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育出语课程的综合性大树,绽放语教学的五彩奇葩,实现教学创新,课程创新。  相似文献   

17.
语教学开展创新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对创新教育未够重视的实际,语教师应通过提高创新素质、树立创新目标、建立新的评估体系,着力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语创新教育活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一种以“三个突破”(突破本、突破教师、突破课堂)为基本特征的、以着眼于学生语素养的提高、语能力的发展为基本内涵的“语实践活动”学习方式,正在一些地区和学校悄然兴起。这种学习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动力,向传统语授受式课堂教学发起了冲击,引起了语教学的一场变革。笔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客观评价语课堂教学质量,应该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明辨“好课”的内涵,准确把握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0.
语教学的目的是语本身还是语所负载、传达的内容,这是语界经常争论的话题,也是语教学时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它关系到语课“上什么”和“怎么上”。认为语教学的目的是语本身,或认为是语所负载、传达的内容,都有片面之嫌。面对丰富多彩的语教学,应根据课的目的要求来决定语教学的重点。具体来说有四种方法处理它们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