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微信、微博传播的迅速性微博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它基本上采用的是人际传播的传播模式,不需要采访、编辑、审核、发版等环节,可以随时随地的发布信息,使得发布信息的时效性大为提高。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发生火灾的事件,最早就是通过微博传播开来的;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最初时刻,一个微博名叫"Kayne"的年轻人,利用微博,第一时间发布受灾消息,让外界知道这场可怕的灾难,被网友称为"报道灾情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不到两年的时间,微博这一全新的传播方式就迅速走红.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为了适应这种传播方式,也出现了相应的微博版或栏目.这些栏目一般设计成网页格式,使用网络语言,将微博元素嫁接到版面,成了有"报纸特色"的微博,或是有"微博特色"的版面.其实,在模仿的背后,报纸办微博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传统媒体该如何看待国内微博的发展现状?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博开发新媒体空间?  相似文献   

3.
高涵 《新闻爱好者》2012,(17):53-54
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它优于现有传统媒体的特点,使其逐渐成为新闻采集与发布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平台,其专业性虽无法与专业新闻机构相媲美,但在突发事件及直播事件、娱乐事件等新闻中微博的速度与力量不容忽视,而且,微博这一新媒体发现新闻、创造新闻及制造舆论的能力愈发增强。本文将在论述微博的媒体特点和传播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微博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邓晓旭  孙莹 《新闻知识》2012,(2):71-72,75
微博传播方式的便捷得到受众的青睐,其所关注的公共事件更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郭美美事件"可谓其中引起关注度较高的事例。本文透过"郭美美事件"在新浪微博的发展,结合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简要概括并分析微博中舆论监督的平民化、实时性、广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王珂 《青年记者》2012,(26):17-18
作为大众自媒体平台,微博成为许多重要新闻发布的第一现场。从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到唐骏"学历门"事件、方舟子遇袭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等等,这些突发和热点事件,其第一手信息都源自微博。微博的即时性、开放性、交互性、便捷性,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介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挑战传统媒介的权利体系与话语权,赋予了公  相似文献   

6.
2010年被称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中的"微博元年"。这年中,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占网民的13.8%。①一系列事件由于微博的介入改变了原有的轨迹,如宜黄事件、李刚事件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事件可被称为"微博事件"。"微博事件"作为中国"新媒体事件"②的新类型,不仅意味着事件平台的新转换(从论坛、博客等转移到微博),而且可能带来对舆论生态、新闻生产常规的新冲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仍然拥有更大规模受众的"主流"传统媒体如何处理和对待新出现的"微博事件"?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微博  相似文献   

7.
杨黎 《大观周刊》2012,(18):127-128
随着微博这种新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都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微博的影响力也日益加大,新闻事件借助微博传播也越发迅速。本文研究了在微博实名制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希望能对新闻的传播方式有更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形态将打破媒介边界,通过信息多维度的传播,实现媒体融合。专业类期刊面对细分受众,全媒体传播的优势有哪些?路径是什么?一、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信息在全媒体时代会以什么样的传播方式?发生在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是最好的例证。2011年6月,一个注册名为"郭美美Baby"的微博用户,经常在个人微博页面发布她拥有的奢侈品、跑车以及高调奢华的生日聚会。这本是个人行为,只因该用户的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一名慈善机构的总经理如此高调炫富,这足以吸引众多博友的注意。"郭美美Baby"的炫富微博被众多网友纷纷转发、评论,继而吸引了大"V"知名博主的注意,他们在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地  相似文献   

9.
微博的出现,改变了新闻传播方式,这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微博对新闻传播影响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的对待微博中的"新闻",也可以让传统媒体从微博中吸收长处,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10.
微博正在改变传播方式 从2010年的舆论热点可以看出,除了传统媒体自主调查并披露引发的热点外,由网络引发的热点大部分起源于微博,或在微博上得到当事人的回应.2011年春节发生的微博"打拐"事件,更使"微博"一词成为2011年春节最主要的关键词,微博的力量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如今网民们似乎不再热衷于写博客,取而代之的则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微型博客(微博)。微博三言两语就可以记录现场,发点感慨,宣泄心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微博热,而在国内,新浪微博最受人们的青睐。微博的兴起对大众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原因是它的便捷性、原创性和"背对脸"的交流方式深得人们的喜爱。笔者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微博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之所以受到大众青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段时间以来,广播电视媒体在报道某些新闻事件时,出现了扮演事件中的新闻人物,演绎已经“时过境迁”的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引起了新闻界内部的争论。有人赞成,说是新闻手段的创新:有人反对,说是弄虚作假、有违新闻的真实性。就是在听(观)众中也有不同反映,赞成的说这样做,新闻生动了,  相似文献   

13.
正媒体融合的关键李思辉在《媒体融合关键是以人为本》一文中指出,媒体融合,首先,要满怀信心不悲观。纵观历史,一部人类的信息传播史就是一部传播方式不断变革的创新史。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蝶变只是时间问题。其次,需要破除守成心态。传统媒体的蝶变需要主动求新,不能等不能靠。目前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方式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已经撼动了  相似文献   

14.
陈植源 《新闻天地》2002,(11):48-49
有人听了可能会不解:新闻怎么又会藏在新闻里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怪问题。按理说,记者通过采访抓到了新闻,就应该写出新闻来。但有的就写不好新闻,常常将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淹没在次要的材料里或一般的叙述中。于是,有人就把这种新闻叫做"藏在新闻里的新闻"。对这样的新闻,记者必须耐着性子细心地从头读到尾才能找到新闻,而对一些习惯于快节奏生活的读者来说,一见开头没有新闻,就很可能弃而不看了。可见,这种"藏在新闻里的新闻",是不受读者欢迎的。  相似文献   

15.
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产物,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重要参与者和互联网媒介的强大催化剂。微博正在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与特点冲击着现在的新闻传播模式,被业界称为信息传播方式的又一次革命。微博来袭有利有弊,看清微博模式下新闻传播的不同特点才能促进信息传播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传媒业表现得很热闹。其实也就是百天的时间。先是有上海报业“百日革新”的研究讨论,后有马航事件中国媒体的反思和自省,现在又有微博活跃度最高的明星娱乐事件,新老媒体的交互营销。在这些喧嚣中有一种理性的声音值得注意,那就是:有人在说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李瑞 《新闻前哨》2013,(9):19-19
机"无一例外成为关键词,思考的方向都是如何"适应、破局、突围",整个你死我活的氛围。其实,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呈现形态,不同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各有利弊。新媒体有"快"的优势,也伴随而至了"快中易错、广而不深、读题弃文"等各种(?)。而且,新媒体并非就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传  相似文献   

18.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及至2011年,"王功权私奔"、"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达芬奇事件"、"卢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等无不显示微博在社会公共议程设置中的主导性地位,加上传统媒体的跟进,更是放大了这一议程发展过程,使新闻事件产生空前的裂变式效应。笔者  相似文献   

19.
当前,"玩微博"成为一种时尚,微博开启了一种新的传播体验。传统媒体紧随时代,纷纷上线微博,在微博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纵观诸多网络热点事件,媒体在微博舆论中有着强大的引导作用,具有一定的"意见领袖"的功能。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探究热点事件中,媒体微博的评论特征及其影响,以期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能够更好的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代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新闻传播方式中,微博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新兴的微博新闻传播方式中,传播过程5W模式的各个环节呈现出新的特点.笔者以传播过程的5W模式为视角探究微博在当前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