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周边农民土地不断被征用,农民逐渐转变为城市居民.本文主要对西宁市城东区N镇失地农民养老问题进行实地调查,从经济、心理、生理等多视角分析失地农民养老的现实困境,提出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体系,使城市近郊失地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养老福利待遇.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区不同区域征地政策不一致、同一区域不同征地用途政策不一致、不同阶段征地政策不一致、土地级差地租分配不合理等是我国城郊集体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在于土地产权不清晰、土地征用法规不完善、征收补偿费分配不合理、征收行为中权益不对等及部分地方领导发展观与政绩观出现偏差.因此,加强城郊集体土地非农开发和征收政策的宏观调控、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合理分配级差地租、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养老、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从制度安排和社会实践角度对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征收补偿进行系统分析,土地征用问题归根到底是权属问题、分配问题,症结在于补偿标准偏低、配套补偿措施不力。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机制,逐步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安置的有效办法,努力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规范政府的征用行为,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得很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如何安置城中村失地农民,将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城中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保障缺失、制度缺陷、传统养老功能弱化、农民缺乏保险意识等问题。构建城中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应完善土地补偿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保障措施,提供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5.
土地经营权流转后将有大量农民从农业领域集中转移出来。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水平和质量关系到土地有序流转的持续进行和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因此,为破解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民就业关联性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提出了创建失地农民就业事前分析机制、开展专业农民技能培训认定工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内部就业、推进城镇化建设拓宽非农就业空间、加强权益保障力度完善就业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市区规模不断扩大,大片城郊土地被占用,大批农民失去了土地,他们的生存状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呼和浩特市厂汉板村随机抽取的50户失地农民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该村的征地情况及村民的安置现状。并相应提出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与建议,主要是规范征地补偿标准、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和培训的机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维护失地农民权益以及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最低生话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失地农民的就业基本情况有转移就业压力大,无就业和隐性失业等工作不稳定的状态,因土地征用而产生收入下降、生活得不到保障、助长社会不良现象的问题。影响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因素有土地征用制度、再就业安置措施、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就业歧视。今后必须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和就业安置方式,完善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就业培训,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土地是农民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农民的"命根子"。现阶段,土地被征用的速度在整体上超过了城镇对失地农民的吸纳能力、农民社会转型能力相对偏低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能不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不能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事关城市化建设健康发展,事关农村的社会稳定,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福建晋江市推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为推进和完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推进,广大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侵害,继而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以及对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从法律、产权等制度的层面展开探讨,能够厘清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完善土地征收程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以及建立完善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是维护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农地被占用,出现了土地征收范围随意扩大、征收补偿标准低、失地农民的生活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两种性质的土地所有制、法律规范的缺失以及经济利益驱动等。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明确征收界限和程序,最大限度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土地征收的补偿制度,建立土地征收的救济机制,应成为未来几年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与完善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和基本条件,对农民而言,土地具有三种基本的社会功能:即提供就业岗位、获取经济收益、基本生活保障。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必然。尽管各地政府在征地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但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许多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仍无保障,由此产生了诸如征地补偿标准低、补偿安置不完善、再就业难、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失地农民问题。由此,立足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考虑,建议政府政策思路重点放在土地的"功能性替代"上,通过制定合理的补偿和增收机制、构建再就业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系统性方案设计,最终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土地需求增长强劲,许多农民因此失去土地。从失地对农民家庭财产的影响、失地对农民依托土地而享有的持续权利的影响、失地对农民社会身份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分析失地对农民权益的影响,认为由于我国的安置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标准低、补偿方式单一等缺陷,造成失地农民家庭财产减少和持续权利丧失。因此,必须树立可持续的安置补偿理念,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城镇化稳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在目前来看是不客乐观的,妥善地安置失地农民,帮助他们脱离生活窘境,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措施,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建设等任务迫在眉睫.政府毋庸置疑地成为完成这些任务的主力军,通过解决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实现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广大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正日益凸显,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流失速度加快,土地赔偿无法与失地农民诉求相匹配,失地农民身份转换,却得不到相应基本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规范滞后,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失地农民法律观念淡薄,司法救济渠道缺失,政府信息透明度不高,农民难以表达合理诉求,部分领导干部的唯政绩观念,重GDP而轻民生。要明确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地位,严格政府责任,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合理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公平分配征收土地补偿款,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合理安置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盐都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安置失地农民,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盐都逐步形成了以.土地换社保"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征用、补偿和安置政策措施.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进一步发展、完善,建立全方位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水电移民城镇化安置方式呈多样化方式发展,这些安置方式虽然破解了传统的安置土地方式的困难,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移民的住房、教育、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等生活条件,为水电移民安置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但也出现了移民小区产业不发达,劳动力就业困难,不稳定因素增多,保障体系不健全,后期待遇不落实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对昭通市昭阳区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城镇化安置小区"金江社区"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后期扶持,培育小区产业;发展家庭经营,搞活流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制定办法措施,规范小区管理;落实待遇保障,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确处理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证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二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征地范围过宽、补偿偏低、安置不当,其原因为“公共利益”界定不明、集体土地产权缺陷、政府权力寻租和政府行为缺乏规范。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应从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和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着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失地农民)备受关注,尤其是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研究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选择问题,首先将以实地为例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养老保障具体状况;之后分析我国现有的几个针对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模式,更加全面的进行比较分析后探索出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养老保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也在加快。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失地农民不可避免,农民失去土地将会面临一系列严重的生存问题,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农民失地是在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也必须在城镇化的进程当中加以解决。以当前加快城镇化发展为背景,分析失地农民面临的生存问题的表现,依据城镇化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永州市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办法不完善、相关法律基础薄弱、征地程序和征地管理及监督不规范等缺陷,农村大量集体土地被征收,土地供需矛盾增大,有关失地农民的信访案件越来越多,影响了社会的稳定,造成了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本文通过对三年来永州市征地拆迁方面的信访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介绍了永州市征地拆迁信访问题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信访问题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减少及处理信访问题几点建议。为永州市征地拆迁信访工作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使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更加和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