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西王母的形象在多部文学作品中均有涉及,但内容不尽相同,有关西王母的画像石更是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至今被发现的画像石而言,有关西王母的画像石占到了很大的比重。画像石中所表述的西王母的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西王母故事之间,在戴胜、梯几、高居仙山、三青乌(三足乌)相伴等方面是相似的,但是在形象和故事表现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体现了汉代的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这一题材为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增辉添色,也为我们后人理解研究汉代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2.
汉代以前文字记载的西王母是个神话的形象,表现了原始母神主生杀的功能,到了汉代,文字记载的西王母由神话对象转化为民间宗教信仰与崇拜的对象.但是图像表现的西王母与文字记载的西王母不同之处在于汉画像直觉形象地刻画了西王母形象及其随从,如三青鸟、九尾狐、玉兔、蟾蜍、伏羲女娲、东王公等,这些图像才使西王母仙境得以完善.这些仙境的形象带有神圣的符号性,不仅是文字记载的补充,而且汉画像的图像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世界.因此,文字与图像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不仅可以互相补充,而且不能互相代替.西王母汉画像美学意义的根源是符号性的隐喻象征,西王母这一宇宙象征主义的图式,不仅表现为人对现实世界的生活图景,而且表现为人对死后世界的理想建构,从神话、宗教的视角发散开去,走向一种审美的幻觉.把凶神恶煞的西王母幻化为美丽的妇人形象体现的是人类欲望升华的象征,西王母演变象征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3.
神话反映了原始人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他们的世界观、方法论。说到神话就势必要提到传奇古籍《山海经》,全书涉及古代地理、植物、神话、古史等方面的内容,是我国神话传说的源头。自然界与社会上出现的吉凶征兆现象都是怪异,山岳神话更是其中最为特别的。汉画像石中的图像可以让我们更加生动地"想象"过去,增强了对文本的感性认识。汉画像石以其特有的形式表达了汉代人的审美观念,更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精神核心,展现了永恒的生命力量。神话学上,昆仑无论是规模还是特质都属于所谓"宇宙山"或"世界大山",自古以来都是神、人共同追求的理想乐土。当文本与图像碰撞,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古老神话中"昆仑"仙境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石棺有着很强的地域性,但在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上与汉画像石是一致的。从时间上看,汉画像石棺出现并流行于东汉;从地域上看,以四川盆地最为集中;从宗教内容上看,主要表现死升仙的愿望。通过对“天门”、仙界等的深入认识,在相关的比较后,汉画像石棺为我们理解汉画像石的宗教内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汇中心,是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该地区汉画像石中保留的大量阙的图像,集合了汉代丰富的思想内涵,蕴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具有典型的时代性与艺术性。本文试以徐州地区出土及散存的汉画像石阙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资料,探讨画像石中阙图像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汉画像石是一种造型艺术,在出土的众多汉画像石中,多次出现了“捣药兔”形象,汉画像石中的“捣药兔”不仅表现了汉代人的心理愿望及生命轮回的文化内涵,更表现了对长生不死的追求与历史部族的怀念。此外,关于“捣药兔”的神话也是汉代人的思想观念的折射与对生命长存的愿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陕北米脂官庄出土大批汉画像石,其中门吏图像较多,带有丰富的本地特色以及中原文化元素。通过对其分类、图像内容、门吏组合关系、门吏图像布局位置研究,弄清汉画像石的具体内涵,汉代的物质与思想文化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汉画像石中的吉祥动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代的墓室、祠堂、门阙等的建筑石材装饰画中,保存了大量的反映汉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及风物人情的重要资料。汉画像石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是汉代其他物质文化遗存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汉画像石就是汉代特别是东汉这一历史时期的缩影。近几十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汉画像石中所反映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人们进一步了解汉代社会作出了贡献,然而美中不足之处是极少有人对汉画像石中刻画的大量的动物所表现的吉祥涵意进行专门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9.
先秦神话人物西王母是道教尊崇的女仙,西王母所居的昆仑山是古代神话叙事中的神仙境界。先秦时期的西王母神话有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西王母神话充满对神仙世界的丰富想象,生动地反映了中华先民的原始思维和宗教观念。道教对先秦西王母神话进行了吸纳改造,赋予西王母统领女子学仙者最高权威的女神形象。道教认为昆仑山为天之中岳,乃西王母统众女仙所居之地。道教宣称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都归属西王母管辖,而西王母所居宫阙,就在昆仑山墉城之内。在魏晋道教的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各派中,上清派尊崇西王母奠定了道教西王母崇拜的基石。上清派三茅君的茅盈、茅固、茅衷和王褒、魏华存都尊西城王君为师,而西王母则是居于上清派诸尊之上的祖师。道教上清派对西王母神仙形象进行了完美建构,道教女仙西王母与昆仑山叙事是仙山崇拜的典型。道教在秦汉西王母传说的基础上,对西王母女仙形象不断润色创新,奠立在神话思维基础之上的道教西王母神话,将道教仙话的想象力、表现力推向极致。道教西王母仙话是道教神仙学说的重要内容,道教赋予西王母神话和昆仑山以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石盘汉墓彩绘画像石的发现,改变了晋陕两地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统观念,再次拓展了对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全貌的认识。对该墓葬较为确切的纪年判断,关系到对该地区画像石风格特征、演变规律的研究,也关系到汉代彩绘画像石在中国古代美术发展过程中的位置等问题的研究。石盘墓的断代,其发掘报告中说得较为宽泛,"约在东汉桓帝、灵帝之间"。运用图像语言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该墓画像石的图像结构与造型特征,均与桓帝和平元年画像石相去甚远,而与灵帝建宁四年、熹平四年时相近。因此,石盘墓的完成年代应该就在175年前后的数年之间。  相似文献   

11.
汉画像石(砖)是汉代的艺术作品,是建筑汉墓的重要材料,蕴藏着汉代辉煌灿烂的文化与文明。近些年来考古发掘的汉画像石(砖)中有大量关于孝的图像,即养亲图,葬礼图和祭祀图,从中折射出了汉代的孝文化。  相似文献   

12.
四川、陕北、河西本土汉晋以西王母为主神的天门图像、长江流域汉晋佛像和犍陀罗弥勒天宫等,促成了敦煌第275窟北凉弥勒天宫图像的出现,在敦煌北魏洞窟流行并影响云冈。中土早期弥勒天宫图像的形成是犍陀罗佛像与汉地西王母神灵信仰传统的契合,也是佛教艺术中国本土化的早期例证。  相似文献   

13.
汉画像石中鸟鱼组合的图像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 《大连大学学报》2009,30(1):96-100
汉画像石中的鸟鱼组合图像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鸟鱼组合图像起到镇墓辟邪的作用。第二类鸟鱼组合图像是对现实生活的延伸和继续。第三类鸟鱼组合图像含有阴阳复合、男女交合的思想。对汉画像石中鸟鱼组合图像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解析鸟鱼组合图像的本来意义,并且更加深入的了解汉代人的思想状态和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4.
汉画像石的动物图像不仅仅表现出原始宗教的影响,而且也表现出浓郁的宗教意识,以江苏地区汉画像石材料为例进行梳理,可以说明它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已经有了不同于原始宗教的宗教意识,这一意识在构图中得到表现,有序,完整和一致的特点使汉画像石可以归入宗教美术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大连大学学报》2016,(2):37-42
升仙是汉画像石的一种重要题材,其表现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西王母仙界、墓主升仙、仙人生活和仙话故事等几大种类,它们生动地展现了汉人的现实认知、生死观念和宗教信仰。升仙题材画像石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流行是在两汉社会经济繁荣、厚葬之风日盛、举孝廉政策推行、墓葬制度变化等基础之上,在当时盛行的阴阳、道教、谶纬和神仙等思想观念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瑰宝,产生于西汉中期、兴盛于东汉、衰落于东汉末年,是汉代尊崇孝廉,讲究厚葬习俗的产物。其风格浑厚灵动,充分展现了汉代精神。文章从文化的多角度浅析汉代画像石纹样的人文概念,只是希望能够找出一条融合艺术、社会、宗教、科学认识、人类心理变迁的路.可以用来更好地解析文化活动本质:  相似文献   

17.
门扉画像石不仅作为汉画像石墓中的重要构件而存在,而且其具有特殊的图像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墓葬艺术,门扉图像严肃而沉重,但这掩盖不住其充满生命律动的艺术本色和美学精神,磨灭不了汉代无名艺术家的智性创造,让人们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到一种汉时代的艺术精神和审美氛围。  相似文献   

18.
西王母在中国古代历史和神话中是一位重要的传说人物。古代关于西王母的传说虽有很多神话的色彩,但古典文献中最早记载的西王母,却反映了青海高原上还处于原始社会时期的母系氏族部落的某些生活风貌。西王母的传说表明中原内地与青海高原很早就有了交往和联系,同时也说明古代青海是我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汉画像中有许多以英雄神话为主题的图像,以不同的叙事模式描绘出多彩的英雄世界,隐喻着汉代人对于英雄的信仰。试从汉画像图像叙事对于空间与时间的不同处理方法入手,分析其英雄神话图像不同叙事模式中的表现手法,从而探寻汉画像英雄神话图像所创设出空间的独特文化意义,进而建构出汉代人英雄崇拜的独特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20.
汉画像石是反映汉代社会状况的活化石,集合了汉代丰富的思想文化.通过对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基的墓室建构、画像石内容的解读,寻求汉代黄老尊重自然客观规律,肯定人的地住及作用,"与物推移"、虚幻与科学相结合的自然现特征时汉代画像石墓建造的影响.尝试建造汉代思潮与汉画像石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文物研究中哲擘、关擘与考古学相综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