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数字化已经成为新商科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职院校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数字化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当前数字化人才特质及新商科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跨界融合、数字化驱动、全球化视野等数字经济时代新商科特点,提出了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和实施路径,探索了数智商务专业群和跨界分层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逻辑和思路,并开展了基于成长思维的场域融合的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具有数字素养、数智思维的新商科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发展与新商科项目建设都对新商科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商科人才数据分析能力体系包括数据价值观、数据基础知识、数据分析模型与方法、数据分析工具等。新商科人才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策略包括拓展传统商科课程内容、新建数据类新商科专业“、产教科赛”协同等。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这对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商科来说,无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本文从新疆目前的数字经济建设与发展着手,分析在此背景下新疆对新商科人才需求的现状,提出新疆高职院校新商科教育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应从设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基于专业互通的复合型专业技能、设定科学的新商科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与培养体系、设置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黄冰毅 《大学教育》2023,(17):131-134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商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重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符合地方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商科人才。在重构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课程设置与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要求脱节、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比较弱、教师实践能力和跨学科能力不足三大问题。文章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五化”教学改革举措,即推动学科专业数字化升级、开发课程模块及开展区别化培养、打造多维化教师团队、开展校企合作实战化培养以及融通化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亟须具有全球视野和数字商业价值观,多种思维交叉融合,知识技能跨界复合的数智化人才。传统商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实践应用关注不足、培训标准不符合市场用人要求、跨学科融合阻力大的问题。文章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导,以实践创新为中心,系统构建产学研互动教育教学体系,探索在数智化背景下实践创新的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新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网络大数据时代市场调研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商科人才。  相似文献   

6.
新商科以数字经济为背景,迫切需要知识技能跨界、多种思维融合的复合型新商科人才。湖南大学针对商科专业开设的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方面进行改革,设计的教学和实验案例注重专业性、生活化和递进性,并在头歌实践教学平台设置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训练其计算思维。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企业实际岗位对商科人才基本需求角度,结合高职院校商科人才培养特点,探讨商科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路径问题,为商职院校培养商科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S学校商学院以培养具有“新思维”的跨界、复合型人才为目的,调整了专业设置,改革了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表达能力和职业道德。但从实践来看,仍然存在学生“跨界”能力不足,实践能力弱、所学知识未能与岗位匹配等问题。以“产业学院”为核心,发挥其资源优势和整合能力,形成产学深度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制订培养计划,助力培养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新商科人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蔚然成势,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有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与社会不断融合,使得新商科应运而生,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更有可为。文章在分析新商科时代背景与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商贸类高职院校培养新商科人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慧流通行业为例,从优化专业布局、聚焦数字赋能、立足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了新商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高职商科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即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给出了“学--产--工匠”的能力提升路径。按照这种路径来逐步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质量复合型商科人才,为高职院校商科专业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新商科背景的形成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目标出现了相应的变化,需要高职院校结合新商科的影响重新对人才培养策略进行确定.鉴于此,研究中结合新商科背景,对高职院校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进行探究,在深度探究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训教育的组织实施、教师队伍的建设等角...  相似文献   

12.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应该立足于培养和满足企业与社会人才需求为基本点,探索在新的教学形式下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高水平交际与高能力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培养计划与培养模式。本文在介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初步得出"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具体对策,为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研究方向和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数据成为新的经济资产和重要的基础资源,大数据产业逐渐变为新兴产业。大数据时代要求人才应当具备数据思维、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表现、数据产品制作等能力。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跨专业联合培养、建设大数据中心等方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创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依托教育大数据,积极调整教学模式,更新学习方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葛露珊 《大学教育》2023,(12):45-48
数字经济时代,高校、行业企业以“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商科人才。文章以山西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调研对象,对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新商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产教融合合作不够全面深入等问题,继而提出应构建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2+1+1”模式并制定相关保障措施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国内各行业的运营模式和发展轨迹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旅游经营和服务企业更需要大批符合信息技术要求的高素质专门型应用人才。阐述"互联网+"背景下对旅游经营和服务企业所产生的影响和改变,具体分析"互联网+旅游"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总结互联网新时代旅游管理人才能力培养的新举措,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朱蔚冰 《科教导刊》2021,(2):191-192
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优质建设的主要考量要素,对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做出了顶层设计.本文归纳总结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借鉴法国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有益经验,提出新商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服务社会能力的对策和建议,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方商科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以及大学教育专业知识面窄、技能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等诸多因素影响,地方商科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强.本文提出"三体系、三平台、多模块"的创新型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设计了基于能力拓展的金融人才培养环节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能力拓展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商科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以及大学教育专业知识面窄、技能训练不够、不注重思维方法训练等诸多因素影响,地方商科院校金融专业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强。本文提出“三体系、三平台、多模块”的创新型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探索设计了基于能力拓展的金融人才培养环节方案。  相似文献   

19.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围绕“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探索建设校园现代儒商文化和培养学生现代儒商精神的有效途径,创建“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的有效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拓展和专业教学的互通互融。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各类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肩负的使命更加艰巨。高职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的专业技术型、管理型、复合型等各类人才,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就业能力,已成为很多高职院校共同关注的话题。通过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本文提出几点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希望为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及高职学生就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