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地球表面是一层薄薄的土壤、水、空气和生活在其中的形形色色的生物,我们称它为生物圈。这是一切生命的国度,也是人类生活和发展进化的场所。生物圈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可以叫做生物圈资源。从发展农业的观点看,这些资源又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也称它们为农业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由地貌、土壤、植  相似文献   

2.
自然环境的基本构成自然环境由阳光、空气、水、土壤和各种生物构成。人们又常常把自然环境分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海洋中的生物资源海洋拥有地球上80%以上的生物资源。其中,动物18万种,植物2万多种。生物圈的范围从地壳表面或海洋深12千米处到大气对流层10千米高处都能找到生命。在生物圈里有2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3万多种微生物。还有60亿人口在其中。什么是环境污染开始人们认为环境问题仅仅是环境污染,即人类活动排放的有害物质在自然环境中某一系统或区城积聚,其积聚量达到危及或潜在危及人类和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圈一词是1875年由奥地利地质学家爱特德·苏斯提出来的。它指的是地球表面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科学家们把生命休养生息的地球称为“生物圈1号”。美国一些自称为“太空生物圈冒险家”的学者出于对太空旅行和人类是否能移居到月球上生活的极大兴趣,于1984年开始设计并建造了模拟地球情形的“生物圈2号”,使它作为一个实验基地研究地球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研究植物、动物,特别是人能否长期生活在里面。  相似文献   

4.
人类世界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程,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并向更高级的境界前进。但是,人类在向自然界获取巨大利益的同时,并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与环境构成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以人类的活动为中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了人以外的自然环境,并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了一个多元结构的综合平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物地球化学即研究大气圈、水圈、地圈、生物圈以及人类圈之间的生物地球化学平衡对于人类自身具有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地壳中的各种岩石在大气和水的长期作用下不断地形成了土壤。地球表层的土壤在包括雨水、河水、地下水的水圈的侵蚀和冲刷作用下不仅破坏了表层中包括生物圈在内的各种生态平衡,并经由河流等各种途径把土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壤动物学研究10年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是一种特殊的生物生境,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镶嵌的环境,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载体,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物质源泉。在土壤中生活着的多种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理结构、化学性质和有机物的分解等起着重要作用,使土壤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活体,无偿地、持续地为人类提供肥源,因而被看成是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淡水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它是我们星球上一切生命的条件,是任何社会的和技术的发展的促进因素或限制因素,是幸福或悲痛的可能源泉,是国际冲突的潜在触发剂。它也是极有效的溶剂,溶解人类活动的废物,把它们运到这个星球最遥远的地方。继续滥用这种宝贵资源,将引起水质退化,干净水短缺,环境普遍恶化。处理与水有关问题的传统方法必须根本改变,现在所用废水处理技术必须加以完善,并最终用新的、经济上有效的、环境上健康的技术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8.
正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是当今世界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首选途径。然而,在核燃料循环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含有强放射性、高毒性及较长寿命的放射性核素。虽然经过特殊处理和处置,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不会对人类生活环境产生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这些放射性核素会通过不同介质经土壤、大气等进入生物圈而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运动之一是水的运动。水时时刻刻都在圍繞着海洋——空气层——陆地——海洋这一路綫,周而复始地运动着。每旅行一次,它就将陆地上可溶性物质带走一些。据估計,它每年从陆地带往海洋的东西,約有三十亿吨之多,所以在水的老家、在汪洋大海里,蘊藏着巨大的物质財富。聚宝盆海洋里的一切都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海洋里丰富多采的生物,是以数百亿吨計算的水产資源;海底下的金屬、燃料、肥料是人类待以开发的矿物资源;海水中儲存着大量的动能和热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  相似文献   

10.
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水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水又是构成生物体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发生、发育和繁衍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涉及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但资源问题是中心问题。资源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并获得生产、生活资料的源泉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基础。可持续发展要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基础。因为非持续现象的产生是由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引起生态系统的衰退而导致的。为此,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对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是由各国政府及非官方国际组织间合作进行的一项生态学研究计划。其目的是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努力,研究生物圈及其不同区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观察研究人为活动引起的生物圈及其资源的变化以及对人类本身带来的影响,为合理利用与保护生物圈资源,改善全球人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该计划自开展以来,已有八年的历史,目前已由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阶段转入广泛开展工作阶段。据统计,现在已有九十四个国家成立了“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进行了十四个课题  相似文献   

13.
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土、岩石、生物等一切自然因素的总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的优劣,既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还要殃及人类优生。优生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民族繁衍、兴旺发达、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三优”(优生、优育、优教)的攸关因素。优生的必要条件是要给胎儿提供适合于其最理想的生长发育环境,减少危险因素对胎儿的干扰和侵害。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分析认为,影响优生的因素中80%是环  相似文献   

14.
土壤是一种自然资源,有了它人类才可以生产、生活下去。对农业而言土壤是根本,因为必须在土壤里农作物才能生长。所以,要想实现高产、稳产的农业,必须要注重土壤的重要性,核心就是关注环境同土壤的联系。当下土壤侵蚀变成全世界都为难的环境问题,它对社会进步、人类生存都有着严重的威胁。而土壤又属于不能再生的资源,毁坏土壤很容易,但是形成土壤至少要上百年。  相似文献   

15.
袁子恭 《资源科学》1980,2(3):57-63
一、水是宝贵而有限的资源 自然界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而在这方面水资源却发挥着其它自然资源所不能比拟的重要作用。 我们说水是自然界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其理由首先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没有水,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不能生存,当然也就不会有人类。其次水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李勉 《青海科技》2014,(1):90-91
<正>1986年,美国石油大亨爱德华·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出资2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动工兴建了仿真地球生态环境实验室——"生物圈2号"工程。之所以取名"生物圈2号",是把地球作为"生物圈1号"。后来因为空气恶化,最初原定两年的生态实验被迫提前结束,"生物圈2号"工程以失败告终。"生物圈2号"计划的目的"生物圈2号"计划的目的是想研究人类和约四千种动植物,在密封且与外界隔绝的人造系统中,是否可以经由系统内的空气、水、营  相似文献   

17.
从未来土壤学看环境与生态优先研究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土壤学已由原来仅研究土壤本身向土壤圈及其与各圈层之间关系的方向扩展。土壤圈是地球上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交界面上的一个圈层,它处于四个圈层的中心,既是地球各圈层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枢纽,又是地球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的作用在于通过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物质交换影响全球变化,通过人为活动对土壤圈的强烈作用,对人类生存与环境起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面向21世纪的斯德哥尔摩水会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面向21世纪的斯德哥尔摩水会议本世纪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年了,世界即将进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21世纪,人类正面临愈来愈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淡水危机便是一大挑战。地球是颗水的行星,水是这个行星上一切生命须度不可离开的。然而,目前人类的生产生活即经济规模已大...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仍将是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科技仍将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和深刻的科技领域。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全部知识的总和。物质世界存在的一切资源、资本、人员、工具的结构、功能、时空分布及其运动和相互作用,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环境问题与整治对策石忆邵,彭珂珊自然环境是一个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历史自然地域综合体,是人类和生物界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必然作用于环境,导致环境的变化。侵入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害物质数量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