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前言:在我国组织实施跨世纪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时,对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兴趣与日俱增.实践表明,以计算机网络和双向视频会议等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第三代远程教育的经济学特征与以印刷教材加函授和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大众媒体为技术基础的前两代远程教育不同.教育经济学在远程教育诸分支学科中是研究得比较充分的,并且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制约远程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是“规模-质量-效益“之间的基本三角关系.远程教育经济学主要探讨的就是如何解决好远程教育的质量、规 模和效益(效率)的关系问题.即,必须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研究规模和效益(效率):规模主要指远程教育系统的投入(投资)和产出(合格毕业生)的总量和水平;而效益(效率)主要指从投入到产出的转化率(成本效率),及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远程教育系统(院校)和对远程学习者个人的经济收益的关系(成本效益).远程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远程教育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达到较高的成本效率和成本效益.本系列论文将论述远程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国内外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评估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评估方案进行了研究。结合整个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计划以及开展的现状,在文献研究以及大规模调研的基础上,应用派生德尔菲调查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以及专家评议等研究方法,经过系统全面的研究,形成了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可操作性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评估方案。  相似文献   

3.
当前,军队信息化建设对军队现代远程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优势,融合MOOC在线课程与远程教育理念,提出了MOOC平台对军队远程教育发展的启示。设计了基于MOOC的军队远程教育平台的总体结构和具体学习、授课过程并对这一系统特点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章从现代远程教育的前景及现状、现代远程教育的实现环境、电大在线为远程教育系统提供质量保证、海南电大的远程教育情况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电大网络(电大在线)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多形式、多功能、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服务,将现代远程教育事业推上新的台阶,进一步突出了远程教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5.
迈克尔·穆尔博士(Michael G.Moore),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习和绩效系统系教育学教授,《美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国际远程教育界著名的理论家和实践家,美国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开拓者之一。在实践方面,他创办了美国第一本远程教育杂志——《美国远程教育杂志》(1987),在美国组织召开了第一个远程教育研讨会(1988),成立了美国第一个远程教育研究中心(1989);在理论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远程教育独立学习和交互距离理论,编辑出版了多部远程教育著作,包括新近出版的远程教育百科全书——《远程教育手册》。  相似文献   

6.
现代远程教育中师生时空分离,教务教学信息的传达至关重要,手机短信以其快捷、经济、针对性强、可移动等特点,已成为远程教育教学中学校和学生沟通的重要渠道①.本文利用服务提供商(Service Provider简称SP)的短信接口,基于J2EE技术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嵌入了手机短信系统,主要包括JAVA短信发送接口、调度发送和触发式发送三种嵌入方式,该短信系统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了信息传达效率,解决了传统远程教育平台由于师生时空分离带来的问题,在远程教育招生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流媒体技术的基础、流媒体系统的构成、流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方式.对数字版权管理(DRM)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系统的研究方法论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教育研究方法的规范应用亦是提升教育研究的关键之一。本刊一直关注我国远程教育研究与实践,继举办"中外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现状与展望:中国远程教育基本理论与学科体系"等学术圆桌活动之后,又同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于2007年12月23日联合举办主题为"远程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远程教育专家论坛",着重探讨我国远程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剖析远程教育研究方法与一般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共性和特殊性,揭示远程教育研究方法可以为教育研究提供的新启示,并试图比照国际相关发展态势,分析当前我国远程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变化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挖掘、总结、提炼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提升中国远程教育研究的水平。本次研讨会由丁兴富(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蒋国珍(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严冰(《中国远程教育》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共同主持。与会专家有:张伟远(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持续教育及终身学习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丽(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孙福万(中央电大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张亚斌(北京电大远程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高澍苹(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杨孝堂(中央电大资源管理处处长,副教授)。参加本次研讨会的还有庄秀丽(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等相关院校的师生。  相似文献   

9.
王建文 《大学时代》2006,(8):151-152
远程教育是学生与教师的分离,学生与学生的分离,利用传播媒体与传输系统组织的教学。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增加了学习机会,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远程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扩展。从技术上讲,远程教育系统是建立在现代传媒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应用系统,学生通过互联网点播多媒体课件,如果有疑问,还可以实时地和教师、同学在网络上沟通。但要实现这个过程,存在多媒体教学信息传播的实时性问题,原来通过完全下载后再收看的方式已无法适应(下载等待时间长,要求硬盘容量大)。于是便产生了一种…  相似文献   

10.
专家视点 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研究数据库开发…………………张少刚(1.13) 我国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及其主要成果(下)………丁兴富(1.16) ——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研究(五) 创新生长点:拓展功能,输出服务………………………严冰(2.5) ——以电大系统为主要依托构建国家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电大中期评估的阶段性回顾与前瞻……………………黄清云(2.9) 电大网络学习环境的建设………………………………任为民(3.9) 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e—Learning与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何克抗(3.13) 外延与内涵的拓展:2002年全国远程教育热点透析……张…  相似文献   

11.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及子系统构成的一个特殊的开放复杂巨系统。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应用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文章基于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思想,深入分析远程教育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子系统,采用ISM技术研究系统要素的内部关联关系,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解释结构模型,实现系统结构的层次化分析,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构建、应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存储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而教学资源的建设又是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教学资源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介绍了云存储的基本概念、结构模型和构建云存储的工具,给出了基于云存储的教育资源整合方案的体系结构,最后对该体系结构进行了实现和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阐明开展远程教育的重要性入手 ,通过剖析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 ,从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目标、教育系统、师资队伍、反馈系统等方面探讨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运晨 《天津电大学报》2013,(3):40-42,51
学习支持服务是保证现代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奥鹏学习中心回访学生单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为研究案例进行尝试和探索,提出建立教育机构(院校)、辅导教师-用人单位-学生三方联动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务系统数据为依据,研究了远程开放教育的辍学率及辍学呈现的规律特征。依托辍学影响因素模型,提出降低远程开放教育辍学率的对策。本研究有助于远程教育机构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辍学率,进而提高办学效益,使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受益于远程开放教育。  相似文献   

16.
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基于.NET架构的J2EE标准,以WebService为基础的web服务器构建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平台,以此教学平台框架开发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具有更高的跨平台性和互动性。利用基于.NET架构的J2EE标准,提出了远程教学系统平台的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Bandwidth capabilities of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have turned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ervices to a cost effective reality, targeting not only large companies, but SMEs and individual users as well. An application with direct social impact is tele-teaching and in the broader sense distance learning. A large numbers of colleges, universities, and othe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lready offer online courses to their local and remote students, via new methods of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WWW, the H.323/MPEG-4 protocol family and the CORBA model, we specify an open system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towards the Virtual Classroom realisation. Over this architecture an educational process is described using formal Object Modelling Technique (OMT) rules, while educational services are provided as methods of distributed objects. In this way, a framework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allow educational institutes to publish content in an abstract object-oriented manner, so as to become widely available via the well-known WWW interface.  相似文献   

18.
19.
一种新设计的技术媒介远程教学模式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建立一种新设计的技术媒介远程教学模式理论分析框架。首先指出教育技术学和教育传播学对研究技术媒介的远程教学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分析比较人际面授教学与技术媒介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技术媒介教学划分成技术环境中的面授教学和技术媒介的远程教学两类,随后集中论述技术媒介的远程教学的各种模式:教学信息传输模式、远程教学交互模式、远程学习模式,以及远程教学与远程学习的时空分离模式。最后,提出并讨论新设计的技术媒介远程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outlines an innovative project conducted at Macquarie University, in order to instigate a change in the delivery of the Postgraduate Diploma in Auslan/English Interpreting.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educational change project focusing on the training of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s. The goal of the project was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a new curriculum, and delivery mode for the program so that it could be offered in external (distance) mode, and therefore made accessible to potential students from all over Australia. Action research was used to guide the process as it provided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on. The project demonstrates that interpreters can be trained effectively using a blended approach to distance education, and that action research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change in an emerging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