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朋友 《职业圈》2005,(9):33
湘西农家女小华来到省城打工,有了点积蓄后就决定做个小老板.今年"五一"这天,一阵鞭炮响过后,小华的干洗店开业了.都说时下开干洗店是"黄花莱凉了"的行当,农家女小华何以出此下策呢?  相似文献   

2.
木子 《职业圈》2004,(6):14-15
我叫许盈,1999年从家乡经贸大学毕业后,决定到深圳放手一搏.在特区,我做过天底下最乏味的流水线工人、外企公司的白领.为了顶住竞争往上爬,我拼命做事,虽然工资节节上升,却连谈恋爱都顾不上,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胃病、低血压、贫血.可不甘心如此"病态"地生存下去,萌生了另谋"阳光职业"的念头.当时有朋友劝我,还不如辞职开个小店自己做老板.可除了三四万元的积蓄,我就什么都没了,到底做什么好呢?  相似文献   

3.
巴尔扎克有句耐人寻味的名言:一个商人不想到破产,好比一个将军永远不预备吃败仗,只算得上半个商人.那么,商人怎样做才算得上"一个商人,即成功的商人呢?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直觉,有时真的是不可忽视的.大人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有时小孩子却会觉得很奇怪.就拿我来说吧,小时候听大人讲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时,心里就一直纳闷:那个绝顶聪明的司马懿,他为什么会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呢?难道他真那么傻?只要他稍微地去想一想,比如,派出一支小部队先行攻入城去试探一下;或干脆用大兵先将空城围起来再说(反正他司马懿手下带着十五万大兵,而当时蜀方正遭惨败,已不可能组织起任何强大的反击了),倒要瞧你诸葛亮这琴,究竟能弹到几时?然而没有!  相似文献   

5.
我参加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这次家长会让我永生难忘。家长会上,在谈到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时,校长异常气愤地讲起学校近期发生的一件"典型事件":那天他在巡视校园,忽然3楼厕所的窗户上掉下一块玻璃,一个男孩儿的头探出来看了一下又缩了回去。校长健步冲上3楼,逮住这个学生。学生老实承认,他和另两位同学在打扫厕所时,拖把不小心把玻璃碰下去了。这是多大的一点事儿呢?拍拍学生的肩膀,说你知道该怎样做就行了。我确信这位学生会买来一块玻璃请木工安上。可这位校长是怎样做的呢?他严令学生  相似文献   

6.
《职业圈》2005,(6):39
听一位朋友说,有人通过做一种像液化气一样燃烧的蜂窝煤而发财致富,笔者感觉很新鲜.有这样的蜂窝煤吗? 后来,笔者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北京中创望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在进行这种倍化蜂窝煤的技术转让.笔者想,自己生活的城市还有大面积的平房生活区,蜂窝煤消耗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这种煤真像广告上说的那么环保、干净,绝对是赚钱的好项目.于是,按照广告上介绍的地址,笔者来到了位于北京丰台高新技术园区的望园大厦.  相似文献   

7.
"化解"企业执行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在现代企业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的企业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尽管"执行力决定成败"这种"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的提法有些片面,但是无疑执行力和执行力文化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地导入执行力?又如何真正地烙印到员工心里?企业的执行力又是如何升华成为执行文化的?所有企业文化都以改善执行效果为最终目的,关键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同企业的文化相匹配.  相似文献   

8.
一位网友在我的博客留言说:"半小时前我很希望能管理一下自己的总经理,她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盛气凌人了,对我们副经理也是那样,别人讲话还没讲完她就走了,给人的感觉是不尊重别人.是做经理都有这种气质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望解答.谢谢!"  相似文献   

9.
《职业圈》2004,(9):28-29
中国已经进入电脑时代.然而,电脑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无法轻易完全掌握.其根本原因是学电脑就得学电脑打字,而目前的电脑打字还以"五笔"为主,字根难记难背.有没有一种简单实用、容易上手的软件产品呢?这个产品的市场有多大呢?可以规模经营吗?看看下面几篇分销商的文章,所有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职业圈》2004,(12):9
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贵刊的读者,也是一名落魄者.现在我都30多岁了还是一事无成.我曾经也做过一些生意,但是一次次都失败了.我卖过小百货、学生日用品,还搞过水产养殖,每次总是血本无归.生活做不下去我又去炒股,今年的股市行情却让我欲哭无泪.我一个大男人整天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家里人都讥笑我"烂泥扶不上墙".听到这些我心里特别难过.可我能怎么办呢?几年前因生意失败老婆离我而去,现在只有自己带着一个11岁的儿子艰难度日,这种活法让我消沉.可我还要生存,下一步该怎样走呢?看来别人做生意财源广进,我却苦于找不到适合自己做的项目.选项咋这么难呢?怎样才能找到商机呢?  相似文献   

11.
很多下岗职工做家务都是一把好手,因此做钟点工是很多下岗职工都会考虑的挣钱方式,一些私房菜做得好的下岗职工也想办法大展身手,也就出现了我们下边的这个例子-- 2002年10月,我随着企业改制下岗了.从此,每月那雷打不动的几百元工资无处可领了.上有老下有小,丈夫又长期患病在家,一家人都指望着我那点工资过日子呢.现在连这点救命钱都没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为了生计,我只得向朋友借了些钱,在街边摆了个卖苹果的小摊,边做小生意边找工作.由于没做过水果生意,进货卖货都没经验,加上羞于向人吆喝,我的苹果总是很少有人问津."都说天无绝人之路,可老天却怎么处处跟我过不去呢?"我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  相似文献   

12.
《职业圈》2005,(4):34-35
手机消毒机的创意还要追溯到2003年"非典"以后,那时北京创发得科贸有限公司的楼上"住"着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几家手机公司的重要人物. 一个偶然的机会,北京创发得科贸有限公司的总裁杨志军听说诺基亚即将开发一种带有自我消毒功能的手机.杨志军不由得灵机一动.他想,随着人们对健康与消毒的重视,手机消毒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既然诺基亚可以做带有自我消毒功能的手机,自己为什么不能设计一种专用的手机消毒机,给所有的手机进行消毒服务呢?  相似文献   

13.
"鲜活"是历史教学的灵魂,历史课堂缺乏应有的活力,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精彩,因此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史学功底,而且需要具有娴熟的驾驭教学活动的能力,历史教师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将已逝的历史"活"起来,进而燃烧起学习历史的激情呢?文章就这几个重点方面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的一种"软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它是一种"软约束"及它所具有的多种"软性"管理方式上.而我们一直实行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种"软管理"方式.那么,作为两种"软管理"形式,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不同,二者的关系怎样呢?文章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付军 《文化博览》2006,(10):34-35
记得小时候有句很流行的口号:打倒"孔老二"!孔老二是谁?孔子也。于是,从那时起,我就认定排行老二的都是坏人,理由很充分:孔老二孔老二,看到没,在家里肯定是排行老二!那时和弟弟打架,我就会喊出一声很响亮的口号"打倒付老二",弟弟就会闻之色变。长大后学习孔孟之道,细细一想,孔子的哲学,不就是一种活生生的老二哲学吗?孔子用自己的政治理想给中国人设计了一种老二型社会:人人礼让,个个知趣,不为福始,不为祸先。孔子是万世先师,他的哲学,就是中国男人的哲学。于是,许多中国男人都成为老二哲学的忠实信徒:不当老大,甘当老二。臣子面对皇帝,要甘当  相似文献   

16.
翼翔 《职业圈》2004,(12):52-53
效验神奇的"循经火疗" "‘循经火疗’真是太神奇了!这真是太神奇了!"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全国致富创业交流洽谈会上,笔者突然被一阵赞叹声吸引了过去.这是一个不太大的展台,前面却挤满了驻足观望的投资者.笔者凑上前去,才弄明白原来这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试用完"循经火疗"保健疗法后发出的赞叹声."循经火疗"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投资者留连忘返呢?  相似文献   

17.
半拉子人生     
"唉,我这辈子就算了,剩下的时间好好用在孩子身上就行了。"又一个人在我面前这样说,我的眼前,仿佛又多了一幢半拉子工程——不,是"半拉子人生"。进入中年之后,记不清到底有多少同窗旧友跟我说过类似的话了。都说是为了孩子。那口气听来既悲壮又无私,既痛苦又欣慰,还有一种大彻大悟的味道,叫人不由得这样想:嚯,这下他们的孩子就有指望了,就能成才了,就会有出息了。可是往深处一想就叫人疑惑了:他们的孩子真的需要爸爸妈妈用半拉子人生为他们铺路呢,还是他们的爸爸妈妈打着孩子的名义来遮盖自己的半拉子人生?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我  相似文献   

18.
黄毛毛 《职业圈》2005,(9):16-17
39岁的潘人凤,现任"红帽象亲子乐园"大陆区总经理.经手运作多家分店,均获成功.在台湾生长的他为什么能在大陆如鱼得水呢?他的创业经历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9.
文博的天地、学术的殿堂,中国丝绸博物馆刚刚度过25周年馆庆. 记得有哲人说过,要想阅读历史,就走进博物馆;无论它是综合的,还是专业的.受这样的影响,笔者与赵丰馆长相约,就围绕"一带一路"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作深度交谈.在小桥流水、传统时尚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我们聊丝绸之路,也聊丝路之绸的过去、现在、未来……  相似文献   

20.
朝冈 《职业圈》2004,(5):13
当大批的商家都在挤开网吧这个独木桥时,江西的一名叫曾林平的打工者却反其道而行之,破开荒地开起了"戒网吧",并一举成功.这个"戒网吧"是什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