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关剧《窦娥冤》,颇有地理概念含混不清的感觉。今人引述此剧,于地名大都语焉不详,甚至避而不谈;间或有明指者,又往往未加深察,以至出现错误,引起争议。弄清《窦娥冤》的地理概念,对于原著的理解、欣赏和改编,应该是有益的。 考证《窦娥冤》地名,首先牵涉到版本问题。《窦娥冤》版本今存者有三:一为《古名家杂剧》本,传为明陈与郊编,明万历戊子(1588年)龙峰徐氏刊(下称徐本);一为《元曲  相似文献   

2.
七、地名的考证方法地名的考证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广阔,但主要是地名的由来和词义的解释。词义的解释关系到各个方面。大家知道,古代词义的书写和读音同现代的就有差异。古词义联系到历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和社会结构、人口的移动以及文化和风俗等问题。因此地名的考证需要有广泛的知识基础和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才能对一些疑难的问题,求得正确的解决。比如有的资料说,一九二五年石家庄建立了石门市的行政机构,如果我们相信它的记载,肯定就不会再探索了。其实在一九二五年前,当时全国大部地区,尤其是河北省并没有市行政制度的设置,就是北京当时也只设了“京兆尹公署”,统辖清代顺天府  相似文献   

3.
江浙一带曾经是我国古百越民族的栖息区域,他们先后建立了吴、越等地方政权,但随后迁至湘黔桂粤地区。然而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名被保存下来。以江苏徐州市为考察点,涉及其辖区内的市区、乡镇、村各级行政区划单位。针对发现的"贾汪","圩"类地名,以及"思田"、"岳骆王"等疑似古越语地名进行解释和考证,从而为古吴越地名中有侗台语底层这一观点提供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诸多学者对“桃花源”古地名的考证从未停止过,而且众说纷纭。本文根据历史文献、文化遗迹、地理环境等因素考证了桃花源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5.
固原地方史的研究,主要是从80年代初期编史修志工作开始后启动的。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宗教、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也有历史地理、建置沿革、地名考证、古文化遗址、历代灾异、古今人物、农民起义、党史、革命史等方面的专题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近20年公开发表的固原地方史研究的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百越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概念。从武平已出土的文物、地名、语言等方面考证,可以推断武平是闽西汉代以前的政治文化中心,在闽西古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考证武平的出土文物,既可以探索闽西古越族的文化内涵,也可以对探索南海国的王宫地址提供一些史证。  相似文献   

7.
史学前辈对《明史》作了大量考证工作,但仍有一些讹误未证。本文主要对明神宗大兴矿税的原因、矿税监进奉内库数目进行补证。  相似文献   

8.
中原自古以来作为政治、军事等的重要历史舞台,其典籍中的古地名繁杂难识,尤其是同名异指现象屡屡出现,不利于人们阅读时正确地理解文意。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加之新按,对典籍中的中原若干古地名同名异指问题进行了考证性的阐释,对于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古洎今,登努勒与塔勒奇都是伊犁河谷与天山北麓交通的隘口古道.登努勒唐代称为车岭,为弓月道的必经之路.塔勒奇始为山岭名,后演变为隘口名、山谷名、河流名和城池名.这两个伊犁古地名的音义,扑朔迷离且多有误解.对登努勒与塔勒奇的地名语源、音义演变和地望漂移的考证,有助于地名层面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水经注》堪称一座蕴藏丰富的地名宝库。据统计,书中记载地名达二万个左右,作者并对一部分地名作了考证。分析郦道元所作的这些考证,对于今天开展地名学研究以及地名整理工作也是有益处的。就笔者管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之前,岭南有不少"高"字作词首和含有"凉(梁)"字的地名,如"高凉"和"陆梁"等,这类地名,许多专家学者曾作过考证和分析。文章从古越语的角度,以"高凉(梁)""陆梁"为例子,分析这些地名的含义,指出"高凉(梁)"是黄壮和白壮族人的含义,对研究岭南文化语言和历史具有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颜师古<汉书注>在释义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声训来推求语源,有不少同源词已经被前辈学者所考证.但仍有一些尚末考释过的同源词,需要对他们的音义关系进行疏考,以确定其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学文言文注释经由前辈学者详细考证后编写,作为专用教材对提高中学生的文言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仍注意到有一些词的注释值得商榷,本文就中学文言文中的一些词,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适当考证和补释。  相似文献   

14.
在进行世界地理研究与教学中,要接触到大量的外国地名.外国地名大多数是音译成中文的,似乎是由一些简单枯燥的音节组成,读、写、记都不容易.但是只要我们对外国地名作一些研究,就不难发现外国地名都是一些意义鲜明的符号,并有一定的命名规律.研究外国地名,不仅可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大量有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对世界地理研究与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夏国强 《文教资料》2012,(18):46-47
西域历史地名的语音变迁涉及对音及古今音变化问题,需要利用音韵学知识来厘清其演化脉络。作者通过对唐代岑参边塞诗中记录的一些地名的语音变迁作简单梳理,分析声、韵、调的变化对历史地名语音的影响,可以对历史地名的教学和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鞍山作为地名,其历史溯源在历代史料中都无明确有序的记载和说明. 古西鞍山和东鞍山山地与鞍山的地名由来密切相关. 本文根据历代文献涉及鞍山地名的线索和相关古地图的考证,结合鞍山历史的发展脉络与古西鞍山山地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历史的探究,另辟蹊径,通过古代鞍山曾用名"安山"和"龙凤山"的分析论证,阐明了"鞍山"作为地名在不同时代的演进进程.  相似文献   

17.
古都南京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作者在对历来歌咏古南京的大量诗词歌赋作品进行细致研读的基础上,对诗文中所涉及的古南京地域内的有关地名进行了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8.
一、固原三百年间的惟一州志固原地区在我国历史上常处于令人注目的地位,从而引起历代文官武将、学者诗人为她写出大量文字。因此,本地的多种地方志,则具有更大的史料价值。本地区的志书,据近代张国淦的《中国古方志考》,宋代以前已有《安定图经》,元代有《开城志》,但都已失传。现存明代的有《固原州志》两种,分别成书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和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自此到清代,乾隆和光绪两朝,甘肃省先后修成两种卷帙浩繁的省通志(分  相似文献   

19.
思浑川与蛰失蜜——伊犁史地论札之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历史、文化、语言、地理、气候、生态等多方面考证伊犁的古地名“思浑川”与“蛰失蜜城”的音义和地望及其变化,得出前人所未发的结论:思浑川为鹿川,蛰失蜜城为素馨城。  相似文献   

20.
“三岩”曾经是康区的一处特有地名,《武成县志》、《岗拖条约》都有记载,但对“三岩”的地域范围界定不尽一致。新中国成立后,“三岩”的范围又有变更。因此,“三岩”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地名。文章对“三岩”的由来、区域以及变迁进行考证,确定了它今天的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