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新闻界》2013,(23):77-80
延安《边区群众报》作为一份创办于革命年代的大众化报纸,其社会新闻报道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从报道内容、读者对象、报纸的风格与特色等方面剖析其社会新闻报道编辑方针,旨在进一步深化对延安《边区群众报》的历史地位和社会新闻报道现实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免费报纸对我国读者来说还属新鲜事物。免费报纸任人取阅 ,会不会被人拿光去当废报纸卖?不少人有此疑问。经济学者、香港《信报》创始人林行止在今年第7期《财经》杂志发表文章《吃角子机不同设计的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无人售报形式的可能性 ,其观点对免费报纸的发行难题不无启发。为开扩读者视野、启发读者思考 ,我们特将林先生的文章摘选如下。———编者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要想做得好,让人信服,必须从多侧面、多层次立体化地分析变化中的事物,兼顾各方利益,才能让受众信服,促进事物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近几年哈尔滨电视台《新闻观察》栏目在新闻的立体化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闻报道在读者心目中到底有多少威信?由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和杭州大学等四所高校新闻专业教师组成的编写组,曾对公众对新闻媒体的评价作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目前新闻报道的可信度66%表示‘基本可信”’。(见《新闻记者》1996年第4期)。另据《中国青年报》调查中心和《希望月报》杂志社联合实施的读者调查显示:“有57.2%的被调查者不同意简单地说‘新闻是可信的’。”(见《办报参考》第132期)  相似文献   

5.
许英 《记者摇篮》2005,(7):24-24
报纸的娱乐功能或称娱乐性,绝不是读者看罢报纸一笑了之那么简单,更不可曲解为以黄色煽情新闻刺激读者。报纸版面的娱乐性应体现在新闻报道通过软性、轻松的事件或者有趣新鲜的事物使读者获得高尚的娱乐和美的享受,从而对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三十四中队党支部认为,写新闻报道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一可以培养学员的写作和思维能力;二可以通过写新闻报道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中得到启发,不断提高能力素质:三可以鼓舞士气。为此,中队便请院里的新闻干事和地方编辑记,利用节假日进行新闻报道培训,还订阅了十余种报纸及《军事记》、《新闻写作》等杂志。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说报纸要有声音,就是指报纸要有议论,要有各种各样的评论。现在,报纸的言论文章相当活跃,为解放后所少有,这是一种好现象,是新闻自由的具体表现。解放日报《解放论坛》今年十月二十日发表的专论《企业办托儿所利弊谈》,就是在这样的好形势下出现的,它是一篇熔新闻与评论为一体的可读、可亲、可信的好文章。可读。即让读者“喜欢读”。要使读者“喜欢读”,就要有能让读者产生“喜欢”的魅力。所谓魅  相似文献   

8.
报纸是一种大众传媒,这就要求报纸语言具有大众性,也就是说要适合大众的文化水平和阅读习惯。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新闻学教授米歇尔·V·查恩利在《新闻报道》一书中写道:“新闻媒体是大众传媒,这一特性是其写作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报纸标题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标题犹如广告,它向读者“推销文章”,它要“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报纸又要节省版面,容纳更多的内容。这些报纸文章的写作、编辑和阅读等多方面的特殊要求,共同决定了英语报纸新闻标题在排版、标点符号、词汇、时态、句法和修辞等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城市报纸要宣传好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宣传效果,必须大胆创新,扫除新闻报道公式化,破除陈旧、平庸、肤浅的老套子。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使报道更加接近了群众;读者也感到报纸可读可亲可信。  相似文献   

10.
城市报纸要宣传好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宣传效果,必须大胆创新,扫除新闻报道公式化,破除陈旧、平庸、肤浅的老套子。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使报道更加接近了群众;读者也感到报纸可读可亲可信。  相似文献   

11.
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而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又决定着报纸的传播效果。为此,每一家报纸都要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和评价,力争提高读者的信任度,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效益。 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日报改版30周年致读者》的文章,向读者表明报纸改革的愿望,并提出了要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亲、可信”的目标。从1986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版面的变化,读者已经明显感觉到报纸正在努力塑造一个令读者感到“三可”的形象。读者纷纷致函人民日报编辑部,支持报纸的改革。当时全国记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报纸的质量,更好地满足读者订户的需求,《江苏工人报》从4月9日起实施全新改版。经过半年来的实践,报纸的服务性、贴近性、可读性、新闻性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基本上实现了“版面可亲、内容可近、文章可读、维权可信”的预期目  相似文献   

13.
池澄 《新闻窗》2006,(4):28-29
目前,贵阳报业市场上的三张都市类报纸《贵州都市报》、《贵阳晚报》、《贵州商报》,在国际新闻版面上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前两者,每日的版面数量、见报稿件、版面设计几乎趋近于一致。读者在浏览其中一张报纸后,就认为没有必要再去看另一张了。这不仅体现出报纸自身特色的缺乏,更是降低报纸影响力、影响报纸销售量及广告收入的一大祸首。但是,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要想完全避免同质化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尽最大可能避免国际新闻报道的同质化,是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甘露 《东南传播》2011,(7):138-140
本文对《潇湘晨报》近年举办的十届读者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具备如下特征:效果上,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的双管齐下;时间上,整个读者节呈现出连续性、渐进性和针对性的特性;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形式上,其是传统媒体与受众互动模式的创新。另外,读者节注重多种资源的整合,不断使自身成为拓宽报纸新闻来源、丰富报纸新闻报道的强大力量,并在湖南市场成功树立品牌形象,产生一定的品牌效应。文章通过揭示其特征规律,力图对其他传统媒介的发展提供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5.
王龙根 《新闻世界》2013,(10):85-86
近年来,都市报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张报纸如何让读者爱看愿看,成为各个报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淮北晨刊》为例,从t吁艮纸为读者提供参考新闻传播途径,形成互动,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广泛性”、“报纸要积极创造条件,架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针对性”、‘‘满足读者对信息的知情权、观点的表达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批评建议权及监督权,形成监督互动,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亲民性’’这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一步优化新闻报道内容,增强报纸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高姝玥 《东南传播》2014,(12):121-124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获取本国或是本地新闻资讯,更是将目光投向国际社会,因此,国际新闻报道也适时而生,并成为各家报纸抢夺读者的重要阵地。而我国地方性报纸的国际新闻报道,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西安两家较有代表性的地方报纸《西安晚报》和《陕西日报》的国际报道,得出两份报纸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的异同以及优缺点,从不同角度总结目前地方性报纸国际新闻报道方面面临的困境以及原因,并探讨解决思路,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受众需求多元化特别是报业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黑龙江新闻》作为少数民族党报:要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赢得读者的好感,就必须不断创新。《黑龙江新闻》在进可步调整和完善办报理念的同时,把增强新闻报道感染力和吸引力作为报纸改革的切入点,努力实现办报理念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8.
写新闻报道最起码的要求是让读者看懂,而要让读者看得懂,在写新闻报道时就要考虑到读者范围的广泛性。由于读者知识阅历不同,环境习惯不一样,对事物的感知也不尽相同,所以交代背景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材料,如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清楚、明朗;有助于突出新闻蕴含的意义,提高新闻的价值;能代替作者议论、暗示作者的观点,从而使新闻显得更为客观、可信;还可传播知识,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王庭僚 《新闻知识》2001,(11):23-25
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是让读者获得信息、增长知识的。一般说,一篇报道发布出去就完了,因为信息已经传播出去,“作用”已经发挥了。可有一种报道不同一般,它可以“引出”新的报道,产生连锁反应,引出一连串的新闻事实和故事。我们应该关注这一现象,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因为它关系着提高报纸质量、增强报纸的公信力和感召力。连锁反应:由新闻引出的新闻有的新闻报道推出后,又引出一篇或多篇新闻报道。这种由新闻引出的新闻,由报道引出的报道,似乎可以称为新闻衍生物。2000年1月20日,《深圳晚报》在一版通栏发布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20.
香港《大公报》的一篇《美国报业走到十字路口》的文章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文章说.美国报刊现在已经成了“濒危物种”.出售文字给读者和出售读者给广告商这两项支撑报纸社会使命的业务.因报纸销量急剧下降,正走向“分崩离析”。报刊和广告商们正在尝试如何利用数字化网络媒体来创造更多的商务机会.促进媒体融合,拓展在线或不在线的新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