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和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近日结束,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参评的新闻、社教类作品有3篇获一等奖,两篇获二等奖,5篇获三等奖。获奖的档次、数量仅次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在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在这次评比中,获两个一等奖以上的媒体只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往年评选中,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也多次获得优秀的成绩。那么,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是如何抓好“精品工程”建…  相似文献   

2.
时统宇 《新闻实践》2001,(11):30-31
《莫把“脱困”当“脱险”》是辽宁电视台播出的一篇电视评论,在今年的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随后,又摘取了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桂冠。作为中国电视新闻奖的评委,我自然对评奖的过程十分清楚。那么,这篇曾引起过一定争议的作品,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殊荣呢? 在本届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评委们普遍认为送评的电视评论节目不尽如人意。横向来看,质量不如其他类参评作品;纵向来看,不如往年,能与前几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推荐的新闻作品——广播连续报道“北京申办奥运青岛应对“大考”》获得2000年度中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第二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而在这之前,我们青岛台新闻频道已经有两篇作品获得本年度的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实现了自1994年首次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以来连续第七年、第十次获得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4.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参评的新闻、社教类作品在2000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有三篇获一等奖,两篇获二等奖,五篇获三等奖。在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三等奖。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性新闻评奖中屡获大奖,使得业内人士十分震惊。那么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是如何抓好“精品工程”建设的呢?  相似文献   

5.
广播评论是一个广播电台节目的旗帜,也是新闻奖评选中的重头。笔者创作的广播评论作品曾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还有数篇曾获得省级新闻奖一等奖。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总结了如何创作一篇优秀的广播评论。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8日至14日在青岛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爆出冷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选送的两件新闻作品全部获奖,其中录音专题伽B米尔赤子吴登云》以人物典型、情节生动、细节感人、广播特点城而受到评委们的一致青睐,在sl个评委集中投票评选时,以50票的高票获得一等奖。在第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全国广播、电视、报纸、通讯社送评的佳作425篇,共评出抗洪题材的特别奖6篇,一等奖23篇,可以说人选这届新闻奖的425件作品中,重大题材多、精品稿件多,竞争十分激烈,能叩响一等奖的大门,非常不易。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各类新闻评奖…  相似文献   

7.
’95年度中国电视新闻奖评比,5月28日在黑龙江落下帷幕,江苏电视台选送的作品中,《张家港精神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下简称《张家港》)和《扶贫状元华西村》(下简称《华西村》)分别获得了系列报道类、消息类的一等奖。总结这两篇作品的成功体会是:记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的国家级大奖,涵盖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论文,至今已评选16年,期间共计3105件作品获奖,一等奖423件,其中有不少可谓是传世佳品,如撰写邓小平同志骨灰洒向大海的通讯《在大海中永生》等。作为新闻工作者能有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是件梦寐以求的事。2006年在南昌评选出了2005年度中国新闻奖的作品。67位领导和专家参加评选,几百件作品参评,竞争异常激烈。通过优中选优,全国广电作品选出6件一等奖,二等奖15件,三等奖20件。在一等奖的获奖作品中消息类只有一条就是江西卫视采制的《地震灾区第一夜》。那么为什么这条新闻能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从对这条新闻的分析是否能看出些许中国电视消息的评奖趋势呢?  相似文献   

9.
作为《苏州日报》的一名年轻记者,高坡虽然从事新闻工作仅仅6个年头,却在党的新闻事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多次在江苏省和全国新闻奖评比中获奖,并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二次获奖,尤其是在不久前揭晓的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一举夺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成为全国惟一获得一等奖的地市级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新闻的风格铸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瑛  申凡 《新闻前哨》2007,(8):65-66
2006年度湖北新闻奖网络新闻奖评选参评作品49件,评出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6件。其中,获一等奖的两件作品,选送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作品复评获银奖,并入选中国新闻奖的定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6月,在中国广播电视报刊协会新闻奖评选中,哈尔滨广播电视报社选送的《一个电话拯救一个生命》获得通讯类一等奖,这也是报社近10年来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一年一度的中国广播电视报刊协会新闻奖是全国广播影视报刊业内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奖项。今年获奖作品是从全国137家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社报送的1109篇参赛作品中,层层选评出来的。最后获得通讯类一等奖的作品,全国仅为11篇。能获得这样一个荣誉,实属不易。作为亲历采写的记者,回顾整个创作过程,我们感受  相似文献   

12.
卢平(笔 名卢平川), 男,1965年2月 出生,中共党 员,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研究生学历,1996年进入湖北日报社工作。现任湖北日报武汉新闻部副主任,主任记者。 卢平在新闻报道中,紧扣“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时代主题,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新闻业绩突出,多篇稿件在省内外形成较大影响。在1999年、2000湖北新闻奖评选中,共有4篇稿件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两件作品被推荐参加中国新闻奖评选。其中,“武钢两吨钢”系列报道被编入中国新闻年鉴;“按‘智’分配造就亿万富翁”荣获第1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该报道…  相似文献   

13.
第九届“上海新闻奖”的评选工作已于 2000年5月29日结束。评出第九届“上海新闻奖”一等奖10件,二等奖20件,三等奖32件,提名奖16件,共78件。同时,还从获得“上海新闻奖”的作品中选出10件作品,报送全国记协,作为参加“中国新闻奖”的推荐作品。 评委们对本届“上海新闻奖”的总体质量表示满意。满意的方面有三: 一、主旋律响亮。去年一年中,上海新闻媒体在把握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这方面是做得好的。这在评选出的得奖作品中有了充分的体现。一等奖作品、新华社播发的通讯《两个文明铸就新上海的辉煌》,大气…  相似文献   

14.
<正>去年6月,在中国广播电视报刊协会新闻奖评选中,哈尔滨广播电视报社选送的《一个电话拯救一个生命》获得通讯类一等奖,这也是报社近10年来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一年一度的中国广播电视报刊协会新闻奖是全国广播影视报刊业内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奖项。去年获奖作品是从全国137家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社报送的1109篇参赛作品中,层层选评出来的。最后获得通讯类一等奖的作品,全国仅为11篇。能获得这样一个荣誉,实属不易。作为亲历采写的记者,回顾整个创作过程,我们感受到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长江日报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新闻奖评选4月1日在武汉揭晓。本届共有32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99家新闻单位选送的252篇作品参评,是历届参评单位和作品最多的一次。新华社的美英空袭伊拉克系列报道、人民日报的《经济全球化呼唤金融安全》、中央电视台的《野蛮暴行,天理难容》等12篇作品获一等奖,另有23篇作品获二等奖,35篇作品获三等奖。第四届中国国际新闻奖评选揭晓  相似文献   

16.
那世钢 《视听纵横》2005,(2):105-106
台州人民广播电台于1999年9月9日开播,五年来坚持狠抓创优出精品,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广播长消息《民工拿多少工资不再是老板说了算》在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三等奖。在已评定的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中,第一次有台州广播的声音回响。同时,在浙江好新闻评奖上,不仅打破了一等奖零的记录,而且获奖面扩大。仅2003年度就获得省级新闻奖一等奖2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咸宁日报》在湖北新闻奖评选中屡获佳绩,近三年荣获湖北新闻奖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0个,还有作品入围中国新闻奖评选,受到新闻界广泛关注。新闻奖是新闻业务水平的导向标,也是检验记者编辑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试金石”。好新闻是怎样磨练出来的?《咸宁日报》编辑部有哪些经验?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第六届福建省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的8篇消息,有5篇在710字以内,最短的只有228个字;获得一等奖的8篇通讯,有3篇在700字以内;获得一等奖的3篇言论稿均在1000字左右。这次评选,对倡“短文”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去年4月,新闻出版报刊发的消息《福建新闻奖拒绝长文》,是该省上届新闻奖评选后3位年轻评委合写的,他们又都是地市党报的总编辑。这一消息既可视为他们向省内外新闻界发出“拒绝长文”的呼吁,也表明福建新闻界对“兴短文,刹长风”形成了共识。所以今年这届新闻奖评选送评稿中,再没有超过3…  相似文献   

19.
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出炉,2011年8月31日在网络、报刊上进行了公示。11家地市报及其子报选送的作品获奖,其中《日照日报》的副刊作品《陈中华:当代好记者》,获得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类作品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电视荧屏每天快捷、形象地传递着各类信息,而让人感动、让人不能忘却的内容却并不多。然而电视消息《温副总理带灾区孩子上课》却达到了这种效果。这则电视消息以其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和亲和力.不但获得了“陕西新闻奖”一等奖.而且还获得了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