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媛慧 《今传媒》2014,(1):50-51
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再现一直是"媒介与女性"研究聚焦的重点,广告中关于女性形象再现的研究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少女,更成为广告商钟爱的尤物。然而,在网络新媒体与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广告中的少女形象越发呈现物化及商品化的特点,极易误导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因而,客观分析、理性看待此类现象,分清现实与虚拟,是年轻一代应当具备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2.
媒介女性形象作为媒介产品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各类媒介中均有不同形式的再现。春晚作为我国主流价值和文化集中展现的重要媒介平台,在春晚中的女性形象再现具有多重意涵。本文以2015年春晚小品《喜乐街》为研究个案,通过台词文本编码的方式,解析以"女汉子"和"女神"为代表的女性形象的再现方式及其背后意涵,发现尽管小品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多元且具有一定的抗争意识,但并未能脱离男性话语和刻板话语的掌控,女性有限的抗争受到了来自国家和民间话语等多方力量的消解。  相似文献   

3.
赵红 《新闻知识》2008,(4):39-40
"媒介女性形象"是指媒介对客观世界中女性群体的再现和呈现。一方面,它表现为社会对女性群体特性的主观性态度认知,这种认知即对女性"形象"建构过程与大众传媒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媒介女性形象"也是高度情景化的、与客观世界中女性群体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的媒介形象再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媒介不仅参与了农民工形象的建构,而且其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解、认知农民工的模式的同时,也影响着农民工群体的自我定义,并可能成为其行为举止的参考规范.因此,从建构论视角研究媒介对农民工群体形象的再现,分析再现的深层动因,解决媒介对农民工形象扭曲再现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关注媒介再现的女性工作者形象,相较于过去对于女性呈现的"他者化"和"被偏见",本文以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妇女网》上对于女性工作者的88条新闻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辅以幻想主题分析法对其进行演绎,突出女性工作者在职业、性别、国家上的角色形象,并建构出中国妇女网在女性形象特质、叙事特质、议题特质上的语艺视野,表征出中国妇女网客观真实公正地呈现了女性工作者的媒介形象,在促进男女平等的道路上以及正确引导公众舆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媒介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角色规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日报》对新疆妇女的情况报道很多,对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党报再现女性形象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2012年《新疆日报》图片中女性形象进行内容分析,试图探讨《新疆日报》是否存在塑造女性形象类型化的问题,并分析其表现方式和原因。  相似文献   

7.
毕琳 《东南传播》2016,(8):141-143
社会新闻中呈现的女性形象较为丰富,因此能较为充分地反映社会问题。本文以《申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和文本分析,总结出《申报》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研究《申报》社会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媒介呈现的女性形象,并进一步探究媒介塑造出此种女性形象的深层原因和影响,从而论证大众传媒在两性平衡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恩州 《东南传播》2011,(11):78-81
以内容分析法分析中国大陆、香港与澳门地区三份公办报纸于2006-2010年期间对城市低保户的有关报道为分析对象,以内容分析为方法。旨在探讨媒介尤其是报纸如何再现城市低保户媒介形象。研究发现:大陆与港澳地区对于城市低保户的媒介形象再现关注率不一,但都从关系国计民生的角度再现。再现角度单一,多以宏观政策角度对其描述,新闻角...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塔其曼在1978年出版了其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书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开山之作。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媒体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二是作为媒体工作中的女性。这就基本规定了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两个视阈:一是新闻传播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媒体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形象”的批判:二是对“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三家媒体2009-2018年关于女性农民工群体的报道进行分析。试图探寻女性农民工群体媒介形象的变迁,比较三家媒体对女性农民工媒介建构的差异,剖析媒介在女性农民工形象传播中的得失,为媒体客观公正地反映女性农民工群体形象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2013年后关于女性农民工的报道数量开始快速下降,叙事类型发生转变,女性农民工形象相较之前有所改善。总体上,女性农民工在媒体上呈现的形象表现为正负面报道极端化。  相似文献   

11.
张恒军 《新闻界》2012,(1):50-53
当代传媒中的女性形象是文化建构的结果.缘于刻板印象,当代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过分强调私人领域,忽视了其在公共领域中的形象.这导致了贬义性女性形象的泛滥.本文通过对当代传媒中女性刻板形象进行分类和特点分析,进一步探讨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对女性形象在新媒介时代的媒介环境中的走向提出了建议,以促进构建两性平等和谐的媒介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文革期间的媒介特征是政治宣传、阶级斗争的特殊时期的产物,有着很强的政治性和针对性。这一时期的媒介把女性描述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形象。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看出,这种扭曲的女性形象传播对当时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运用符号学与女性主义研究等方法通过对文革时期海报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女性形象传播定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塔其曼在1978年出版了其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书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开山之作.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媒体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二是作为媒体工作中的女性.这就基本规定了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两个视阈:一是新闻传播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媒体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形象"的批判;二是对"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老龄化持续加重和中国社会转型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大众媒介老年形象的呈现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中国大陆媒体对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的再现仍处窘境。本研究以近年媒体报道为文本,分析老年人媒介形象的现状、媒介成因以及老年媒介消极形象建构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批评理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主要是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从性别权利机构切入,重点研究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本文主要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女性电视节目,着重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这些节目进行思考和评价,并希望对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获奖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广告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文化影响力日益提高和女性意识的日渐崛起,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研究已经成为研究媒介中的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从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召开至今,国内学者发表了百余篇关于广告中女性形象研究的论文。  相似文献   

17.
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30多年里,媒介塑造的农民工形象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变化。本研究拟在再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农民工媒介形象的变迁,揭示媒介在农民工与整个社会互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剖析媒介在农民工形象传播中的得失,为其客观公正地反映农民工形象提供实践范式,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理论逐渐形成。媒介和女性主义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大众传媒与女性主义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媒介通过其传播内容间接地表达对女性的观点,而女性在媒介中的形象、媒介女性、女性受众在媒介传播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各方因素的影响,隐蔽地呈现出边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自1990年代中期兴起后,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探讨女性问题的重要取径。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在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推动下,产生研究热潮,并保持了稳定的学术产出。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为节点,相关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4年至2008年,在西方女性主义学术话语霸权主导下,女性媒介形象研究呈现出自发与理论依附状态;而从2008年至今,中国学者逐渐超越以男性凝视和消费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表述,关注中国革命建设和社会改革对女性媒介形象呈现的决定性影响,扬弃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框架。以历史向度关注国家在场不仅照亮了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盲区,也释放了中国女性媒介形象研究的本土动力,更凸显了将以女性媒介形象为表征的妇女问题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凌菁 《东南传播》2011,(11):51-52
“性别与媒介”研究一直是我国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话题,目前我国“性别与媒介”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媒介女性形象问题的探讨上,对女性传播者、受众以及媒介生产中形成的非均衡性报道的成因、媒介对性别意识建构等方面探讨的不多,本文通过梳理这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探讨目前我国“性别与媒介”研究存在的困境,并对其进行反思,试图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