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教育》2005,(7):66-68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涛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门需要教师在课堂演绎诗意之美的学科。生活中的李伶看上去是那么普通。然而只要走上讲台,她便在课堂上绽放着一位语文教师的美丽,绽放着语文教学的美丽。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眼清泉,李伶便以她的“美丽”让学生生命的激流在课堂上涌动,一路欢歌,携着学生身心的愉悦,奔向“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之河。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小班化教学的特殊性为诗意语文课堂教与学活动提供了更宽裕的时空。教师有了更多的空间去建造诗意的学习环境,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营造诗意的课堂意境,教师可以从教学语言、学习氛围、学习策略等方面着手创造诗意语文课堂,从而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学生诗意的人生心境。  相似文献   

3.
哲学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言简意深,洋溢着一股浓浓的诗意;吟诵之,函咏之,内心不但充满着崇敬、高尚与豁然开朗之感,而且沸腾着亲切、自豪与活力无穷之情。语文是充满诗意的,做语文教师是洋溢着诗意的,语文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散发诗意的语文世界里。语文教师的诗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充满灵性的一门学科,鲜活的文字中流淌的是作者心灵的感悟.它凝练着生活之美,创造之美.因此,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亦充满了美的旋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施展语文诗意的、充满情趣的美丽,将会在语文课堂中收获殷实的硕果.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就一堂语文课来说,应该是美感与诗意的交流场所。不管教育怎么“教”,课程改革怎么“改”,语文课堂都应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构建诗一般的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溢着生命的律动。是每位语文教师走进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则从课堂上“诗境”的创设,“诗语”的运用,诗意的对话等方面出发,阐述让语文课堂涌动诗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教师充满诗意的课堂教学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再别康桥>一诗时的诗意课堂的创设. 一、创设诗情画意的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7.
很喜欢这样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它理庆为学生生命的诗意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作为实践层面的教师该从哪些方面有所作为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更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审美情感的培养不是语文教学的第一目标,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目标。我们可以充分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子,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塑造学生美好的内心,健全的人格。"人,充满劳绩,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是一门充满睿智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诗意色彩的学科,课堂更是绽放激情的地方。要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培养智慧和塑造个性的精神乐园,就必须构建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的具体体现,说直白一点,就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费效比,也就是说让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上的付出实现回报最大化。作为实现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设计编写导学  相似文献   

10.
吴海华 《快乐阅读》2011,(16):97-98
语文是一门闪着人文光芒的学科,它与艺术是密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适当选用音乐,不仅可以让语文学科充满诗意,更能点燃学生的激情,让语文世界绽放出更美的花朵。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音乐在教学上的妙用:音乐导入,营造氛围;配乐朗读,催化情感;音乐搭桥,浮想联翩;音乐牵线,巧妙作文;音乐收尾,余音缭绕。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是一门优美灵动的学科,是使人身、心、情和谐统一的学科,是充满生命力的学科。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审美鉴赏与创造”成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还要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的培养。王崧舟老师曾提出“诗意语文”的观点,他主张通过“潜心涵泳”的方式,不断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体悟诗人的情意,来创设诗意课堂。上好一节诗歌鉴赏课,  相似文献   

12.
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它理应为学生生命的诗意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作为实践层面的教师该从哪些方面有所作为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作为一位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教师,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想法。一、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作为学生学习母语的“家园”,语文不仅仅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它充盈的主体情感和人生体验为学生构建了“诗意栖居”的世界。语文是一门精彩的艺术,它看似无声的语言却能激起澎湃的浪花,流淌着诗一样的意境。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语文与诗水乳交融,“诗意”是语文教育的生命与活力所在。口积月累,潜移默化,滋润心灵,积淀文化,语文就会折射出人性的魅力,流放出生命的光彩。一、在精彩的表演中感受一份情感  相似文献   

15.
要想把每一堂语文课都上精彩,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把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语言带进课堂。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能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真情激起学生的心灵.能用风趣的语言引人人胜.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心得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谈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一门历久不衰、博大精深的学科。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更具有诗情画意,语文教师应给学生开辟一个全新的自由天地,陶冶他们的情操,拓宽他们的视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审美的、诗意的及充满情趣的”,为此,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诗意的教学方式,画。意的阅读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染学生隋感。下面就以课堂实例来探索如何将诗意的教学、画意的阅读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学科,语文教师是这门学科的“领路人”,语文老师的基本功直接影响到所“领”的学生。语文教师一贯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可是别忘了,提出这一要求的前提是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如果教师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又如何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思想文化的传播人——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在精彩的语文课的有限空间内获得美的净化、美的教育。这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自己独特的语文艺术形象熏陶着、感染着学生有着紧切关系。所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高素质的语文教师的课堂形象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重塑学生的人格。锻铸学生的灵魂,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是融语文的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为一体的语文课堂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蔡定松 《考试周刊》2011,(69):42-42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离不开“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诗意是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的新鲜血液,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才能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