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进士登科录》中"皇帝制策"和"进士对策"这两部分保存了大量明代科举考试的原始文本,它们分别有一定的格式体例。明代时务策问往往是发策者感时事而发,士子对策也都有的放矢。问答皆重时务,很有针对性、现实性,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可补史之缺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但是,无可否认,由于受首场八股文的影响,时务策格式的僵化及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王朝阳 《兰台世界》2012,(18):36-37
遣策是丧葬仪式中记录随葬器物、葬仪物品的清单。判断遣策的标准应根据内容,而不是形制。遣策长短宽窄与时代、墓主人身份、物品的重要程度有关。遣策具有私文书的基本特点:用于私人事务,现时性,原始记录性。  相似文献   

3.
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BD08679号氏族谱文书是研究中国古代士族发展的重要原始资料,备受学界重视。学界关于此文书年代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至今仍有不同观点。此文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书的编撰年代做进一步的研究,认为该文书的编撰年代在唐朝初期,以贞观八年(634)最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逸周书》的编辑成书情况,一直是困扰研究者的难题。从春秋成书到魏晋成书都有人作推测,但都缺少坚实的证据。从50年代长沙五里牌406号墓发现遣策至今,战国楚墓遣策、汉墓遣策、魏晋墓遣策的发现都极为丰富,特别是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遣策、长沙仰天湖25号楚墓遣策、江陵望山2号楚墓遣策、包山2号楚墓遣策、马王堆1号汉墓遣策等的深入研究,使我们弄清了古代的遣策制度和遣策内容。以这些遣策为证,今本《逸周书·  相似文献   

5.
唐代省试诗     
省试诗是唐代进士考试的一种诗体。唐代科举考试一般每年举行一次,称为岁举。参加考试的举子有两类,一类为中央和地方各类学馆的学生,称为生徒,需通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和选拔;另一类为非学馆出身的各地文士,称为乡贡,需通过县和州府两级初试。这两类举子最后都集中到尚书省,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考试原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后改由礼部侍郎负责。由于吏部与礼部均属尚书省,遂称为省试。其中进士科的省试,唐初只试策文,自唐高宗永淳元年(682)起,改为试帖经、杂文、策文三场。其中杂文试约自中宗神龙前后开始,基本定为诗、赋各一首。为通过省试而作的应试诗,就称为省试诗。省试诗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  相似文献   

6.
对唐科举试诗赋时间的确定是始终困扰学界的一个问题,按<新唐书·选举志>载:"永隆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建言,明经多抄义条,进士唯诵旧策,皆亡实才,而有司以人数充第.乃诏自今明经试帖粗十得六以上,进上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  相似文献   

7.
具钮镜与带柄镜分属古镜东、西两大系统,分别以中国和西亚、中亚、地中海地区为代表,两者各有渊源,使用方式亦不同。甘肃敦煌文献所见"鎶鑑"专指唐代经由贸易传入我国境内的西方系带柄镜。考古资料证明最迟在盛唐时期,中原上层社会已经开始使用鎶鑑。通过写本文献中借贷契约文书的记载,亦可以了解鎶鑑在敦煌地区的时价,作为日常用品,其价格适中。鎶鑑特殊的样式启发了中国工匠对其进行仿制,以宋代湖州镜为代表,仿制出的带柄镜在铸造工艺、纹饰风格上与传统具钮镜别无二致,成为传统东方具钮镜系的补充形式,不但丰富了中国传统铜镜的样式和种类,对邻国铜镜的铸造也有深刻影响。自平安时代开始,宋式湖州镜便大量输入日本,包括带柄铜镜在内的各式铜镜被认同和沿袭,对日本和镜的铸造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唐代进士科考试中,凡出现"重试"的年份,计算及第进士人数应区别三种情况如果是对所有的及第进士进行重试,则重试录取的人数就是该年实际及第的人数;如果是对部分及第进士进行重试,则重试录取的人数加上未参加重试的及第进士人数就是该年实际及第的人数;而如果无法确知重试对象是全部及第进士还是部分及第进士,则该年的进士及第人数就很难遽定.  相似文献   

9.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的《全宋诗》第十二册家定国小传中说家定国是"仁宗皇祐进士"。"皇祐"误,应是"嘉祐"。嘉祐也是仁宗年号。据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22《选举志·进士》载,家定国是嘉祐二年(1057)丁酉科进士。同科进士还有眉山的苏轼,苏辙兄弟。苏辙有《送家定国同年赴永康掾》一诗(见《栾城集)卷2),"同年"即指家定国与诗  相似文献   

10.
试策是唐代科举考试各科都涉及的重要内容,策文创作与编集十分盛行,时称“策学”,但于今不彰.本文整理了作家别集、文学总集中保存的唐策以及史载策文等,又考察唐宋史志及公私目录中保存的唐策,辨析名目,推断内容,甄别正误.试图通过现存文献的全面整理来考察唐代科举策文在当时及后代的编纂与流传,用文献学的方法来重现唐代科举试策的盛景.  相似文献   

11.
“艺文”的语义具有时代性。在自汉以后的长期使用中,“艺文”的概括性意义发生了语义偏移,从汉时的偏指于“艺”变为唐时的偏指于“文”。该用法在唐初至于五代的高频使用中进一步固化。“艺文”一词由偏指于“艺”到偏指于“文”的这一变化,导致了在重新尊崇经学、批判浮华文风、改革进士科的唐末五代文化政策背景下,《旧唐书》编纂者弃“艺文”而用“经籍”命名其志书。  相似文献   

12.
结合"创意改变生活——意大利设计艺术展",针对观众在国家博物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提出的建议、意见和网上观众调查的数据,结合策展活动背后的背景和意图,提出了"观展"与"策展"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实态,并就采取怎样的策展和观展态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档号的编制     
档号是用来反映和固定全宗内案卷以及案卷内文件的排列顺序的一组符号.文书档案的档号是文书档案实体管理编号的总称,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和页(张)号.  相似文献   

14.
敦煌遗书中的占卜文书一向乏人进行系统整理,因此其定名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近年来接触了一些占卜文书,想陆续把有关文书的定名问题写出来向诸位方家请教。由于占卜文书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而笔者的学识显然不够,因此错误必定在所难免。《北京图书馆敦煌遗书续录》(以下简称为《续录》)编写于1981年,收录了陈垣《敦煌劫余录》之外北图所藏的敦煌文书1065件。在这些文书中,有4件是占卜文书,《续录》定其编号和名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藏敦煌文书Дх02663、Дх02724、Дх05341、Дх05784号残卷为一史书片段,内容系讲述秦始皇灭楚、齐,统一六国,首称皇帝;施行新政:停止实行分封制,销毁天下兵器,书同文,车同轨,焚毁诗书;以及北击匈奴和修建阿房宫等事。写作体裁为编年体。孟列夫主编之《俄藏敦煌汉文写卷叙录》将Дх02663号与Дх02724号拼合复原,定为记事本末类历史著作,认为"有理由推测,这是司马迁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冬,福建长汀汀州镇居民李健森翻修祖屋时,于偏房客厅顶棚上发现一批清同治年间汀州府和长汀县的文书,除几件诉讼状纸之外,其余均为科举文书,保存基本完好。据李健森介绍,其高伯祖李连瑞和曾祖父李德基均供职于长汀县礼房。这批文书主要记载长汀县和汀州府的县试、府试和院试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清末科举制度在基层的实施状况,是目前国内罕见的有关清末童试实施状况的原始文献,今由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收藏。兹辑录刊出,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邬江 《新闻天地》2003,(8):18-19
汪涵果真是一个大忙人,刚刚结束《真情》行动的云南之行回到长沙,又要投入到好几档节目的录制中去,记者只能在《越策越开心》的彩排现场约见了他。眼前的汪涵亲切、随和、儒雅、健谈,谈话中时不时灵光一闪的幽默话语常常会引来现场笑声一片,"策神"果然名不虚传。汪涵原名汪建刚,汪涵这个名字是他在电台当客座主持人时觉得自己的名字不够响亮而改的,"涵"是内涵之义,透着一股文化味。汪涵出生在苏州,后来随父母移居湘潭,自言能与毛主席攀上同乡,他常笑称自己是个"江湖儿女"——江苏和湖南的混血儿。于自己的童年,汪涵也只以"够江湖"来概括。高中毕业后,汪涵机缘巧合地进入了省广播电视学校学习播音,毕业后也自然而然的被分配到了电枧台工作,从剧务做起,凭着自己的机智和才华在几年之后做上了主持人。汪涵的主持生涯开始于主持《真情》,迄今已有整整五年的时间。《真情》是他所主持的节目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档,因为节目实实在在地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帮助是可以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的,它带给自己太多难以忘却的回忆,在别人生命、感情得到延续中自己也能感受到那份快乐。真正将汪涵的主持生涯推向顶峰的是被誉为"湖南经视最火爆的脱口秀节目"的《越策越开心》,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幽默,以及与搭档马可的默契配合,使这档节目在竞争激  相似文献   

18.
张东光  刘万云 《兰台世界》2013,(22):151-152
<正>关和牒都是唐代官文书的种类,牒是上行文书,九品以上官员向上级申报的文书称牒。关是平行文书,政府各部门之间"关通其事"称关[1]19。唐代礼部贡举常科放榜之后,将及第举子的相关信息材料移交给吏部,由吏部对及第举子进行简单考试——关试之后,接纳这些举子为选人,发给举子一个类似于常科及第证明材料的文书,凭借这个文书参加"冬集",即铨选考试。这个文书的底稿是由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李应机及其年谱研究中所涉及的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作了考证。其一、李应机及其父祖的生卒年及科考经历;其二、李应机所撰《求志录》的具体内容及编纂情况;其三、清初进士科考试的程序,诸如乡试之前的县试、府试及院试中的岁试、科试等考试程序,以及康熙年间拔贡考试停止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秀才科"被《新唐书·选举志》等典籍列为常选科目之首,是唐代科举重要科目之一,同时也是起伏甚大、变化较多且不易详明的科目之一。过去学者们对此多有考论,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有未达或可商者。笔者近年致力唐代试策研究,于唐代科举各科之试制及其变迁,稍有所及,兹就有关文献记载,略作考辨如下。未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