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征,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业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就成为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价值。倡导个性化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进行投入,最大限度地促进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发掘小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个性塑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志胜 《学语文》2006,(5):34-34,29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环节都离不开“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而学生作文评价这一教学环节却长期被教师所垄断。  相似文献   

4.
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积极情感快乐地学习,是提升教学成效、促进语文教学深入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差异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在小学与初中阶段语文学习中延续并逐步扩大的差异、差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同样存在。作为语文教师,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差异性,应当采取"量身定做"教学活动的方式予以兼顾,较为科学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分层目标为指引,为每一个发展层面的  相似文献   

5.
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相似文献   

6.
胡继发 《考试周刊》2014,(36):68-68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正确的教学评价对数学具有指导意义,能激励学生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巧用评语,激发创新意识;注重学生互评,给予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高巧云 《广西教育》2014,(41):23-23
正差异教学是指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语文教学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上设置统一的教学目标,造成学生的学习陷入两级分化的局面,制约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要克服上述问题,教师要注重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发挥学习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可见,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陈晓云 《成才之路》2012,(35):27-27
如何有效兼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不同能力状况,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创新,全面搜集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科学界定层级,建立梯度恰当的分层体系,确定个性目标,实现学习难度的量身定做,落实差异措施,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实施动态考核,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然而初中语文教学长期采用"课堂+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现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个性化教学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来开展教学,以适应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使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展示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民主、平等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多元化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语文教学个性化既要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一最有效的教育时空,又要积极渗透于教师本身的教学模式和自身素质。本文从教师教育的个性化谈谈教育个性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当前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更多的学习空间交给学生,借助留白艺术,促使学生深入感知语文的魅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应用意义,并着重从激发学习兴趣、调整课堂节奏、唤起情感共鸣、提高想象能力、促进思维拓展、实现个性发展、开展深度学习七个角度入手,促使学生借助留白艺术,深度感知语文学习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中,高中语文不仅是作为高中教学中一门基础的学科出现的,它同时更是组成了人类文化的因素之一,即能有效地体现出人文、知识、工具的统一。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是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就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所培养的目标是学生。为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教师就要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努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积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在此,本文就将以如何更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4.
刘虹 《天津教育》2014,(21):111-113
为探索如何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实现主动学习,使主动学习能力培养落实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我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摸索出"前学引路,探究导思"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两条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一条为教学理念线,即课堂教学关系是伙伴学习关系.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中互为伙伴,主动汲取知识、互帮互促、个性得以发展.二是以探究为教学活动行为主线.  相似文献   

15.
尤建娅 《文教资料》2005,(21):173-177
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成了语文教师教学的根本使命。本文从语文学科个性培养出发,阐释了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发展学生个性所要构建的教学环境,并联系教学实践介绍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但要有效开展差异教学,在课堂上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是有困难的。因此现在大多数教师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差异教学。  相似文献   

17.
田远 《林区教学》2011,(2):32-33
语文教学个性化是人性化与个别化的统一。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学重点在于提倡自由学习。个性化的语文教学呼唤发展个性的教育理念,内容在于提倡表现"我"、尊重"我"、弘扬"我",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初中阶段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学生的基本素养形成,也能使学生拥有更好的发展未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然而从实际的学习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语文课堂氛围较为沉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难以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教学优化,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进行教学时,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首先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学生们更愿意主动探索,主动学习,从而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9.
“差异教学”是指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求,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法。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如何运用“差异教学”进行操作呢?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讲为主"、"传授知识",变为建立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关注生命成长,张扬生命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