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社会制约因素,是指社会对记者的控制、牵制和约束因素。记者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时,受到社会的制约是必然的,因为任何社会系统、社会组织、社会行为,包括新闻传媒及个人,都必然要受到整个社会系统的控制与制约,否则,人类社会就会变得混乱无序。 美国社会学家梅尔文在70年代中期提出了“媒介依赖论”的学说。“媒介依赖论”认为,依赖具有双向性的特征,即社会依赖媒介,媒介也依赖社会,二者相辅相成。例如,社会需要从媒体获得大量信息资源,否则,人类就很难相互沟通与理解,同样,媒体若得不到各种社会资源,也难以生存下去。由此可见,社会制约因素对媒介和记者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制约因素对记者的影响有硬性制约和软性制约两大类。硬性制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它包括政党和新闻政策,各种新闻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是传媒及记者都必须遵守的。软性制约具有非强制性特点,传媒及记者可以接受这种制约,也可以不接受这种制约,例如受众对传媒的批评建议等。  相似文献   

2.
吴靖  云国强 《现代传播》2005,16(2):13-17
本文认为,媒介批评是文艺批评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延续,也是文学公共领域乃至政治公共领域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元素.但是在学术批评的专业化和传媒批评的商业化双重压力下,媒介批评的空间正在缩小,其培育公共理性的启蒙作用也日趋衰弱.作者批判性地梳理了学院媒介批评的主要流派和视角,指出现存媒介批评范式在关注范围和切入角度上的局限.本文认为,媒介批评的对象应该扩大到所有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文本,尤其是通俗文化和边缘文化的文本,而不仅仅限于机构化的大众传媒所制造的话语;并且批评的切入点应以剖析文本所折射出来的权力关系及其变化,或解释文本的社会现实意义为指导,而不是拘泥于从既有理论框架推导出对文本的标准解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媒介批评的包容性和公共性.  相似文献   

3.
杜明华 《新闻窗》2008,(6):16-17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媒介市场越来越大,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我国传媒正从粗放型发展转化为向集约型发展,从外延型增长转到内涵型增长。在此过程中,媒介发挥的作用愈大,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依赖程度就愈强,媒介的观点和态度也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被授予受众,可见,媒介对文化的构建有多么重要。然而,我国媒介在当代文化的构建中却出现了一些偏差。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必不可少的渠道,面对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传播媒介以及蜂拥而来的海量信息,如何趋利避害,使这些媒体和信息更好的为受众服务,这就迫切要求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传媒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坚守。本文将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必要性的探析,对媒介与受众关系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关于媒介素养教育与传媒责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孙黎 《东南传播》2016,(3):32-34
社交媒介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亟待认识并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同于新媒介依赖的既有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运用美国传播学家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福勒提出的"媒介系统依赖理论",试图还原"媒介——受众——社会"的媒介依赖研究的基本框架,深度植根社会文化这个领域,结合青年受众群体与个人的特点,关注社交媒介技术和青年亚文化的转向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分析青年受众社交媒介依赖的变化以及社交媒介依赖存在的原因,并为青年受众在社交媒介依赖中的异化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媒介系统依赖理论由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弗勒于1976年提出,该理论是传播学领域中媒介效果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两位作者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和系统性观念,将媒介系统作为"受众—媒介—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必需组成部分,指出受众依赖媒介"传播信息"的职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实现自身目标。该理论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媒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效果研究。笔者通过对国内外1976~2018年该理论文献的梳理,从理论内涵、研究发展、互联网新语境下理论发展以及总结反思四个方面对该理论做出一定的描述与评析。  相似文献   

7.
姚君喜 《新闻界》2006,(1):89-90,88
大众传播媒介直接影响着公众的信息认知,不同的受众对媒体的内容和功能也有不同的认识。“媒介使用与依赖”理论认为:大众媒介是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产物,相应地,个体的媒介使用动机和需求也受制于社会环境。受众对信息的不同动机和需求产生了不同的媒介行为,从而  相似文献   

8.
宋双峰 《今传媒》2006,11(8):19-21
自从有媒介起,就有伴随着对它的种种批评。来自于社会各方面的批评,与媒介同生共长,相互依伴着发展起来。是公众和社会,给了媒介无与伦比的威势权力。而当媒介日益膨胀、扩张,在商业化的泥沼里越陷越深,难以自控,造成传媒污染之时,也是公众和社会,甚至还有媒介自身,给了自己批评媒介、监察媒介的力量。本文试以媒介内部的批评、行业自律的批评、受众的独立批评三方面对媒介批评的困境进行阐述和分析,提出如何取得两者良性互动的相应对策。媒介内部的批评——新闻公评人,编辑部最孤独的职业?媒介内部的批评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层面的自我批评,也…  相似文献   

9.
宋双峰 《今传媒》2007,(5):26-26
自大众传媒出现后,媒介活动给人类与社会带来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在距今200多年的时间里,西方新闻界、学者、受众和各领域的精英人物如何评价媒介和批评媒介?传媒人应从中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近日,我国媒介批评研究的拓荒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刘建明教授等编著的《西方媒介批评史》,系统分析了西方媒介批评思想的发展,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唐金凤 《今传媒》2011,19(3):14-17
随着信息技术与传媒产业的发展,当今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媒介化社会。媒介在现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广泛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联结各个阶层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现代媒介庞大的产业下,就产生了媒介批评,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媒介批评究竟是什么?它是何时产生的?媒介批评的对象有哪些呢?对传媒业的发展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带着这些疑问,本刊采访了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董天策教授。  相似文献   

11.
一、理论视角:农村频率对农村受众的影响从媒介系统依赖论的观点来看,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解释应从媒介——受众——社会关系中去寻找,媒介系统是当代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个人、团体、组织和其他社会系统均相互发生关系,而这些关系主要是依赖关系。“媒介系统依赖关系的两个基点是:目标与资源。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控制着三种资源:收集或创作信息的资源、处理信息的资源及散布信息的资源;个人、团体、组织和其他社会系统乃至整个社会为实现自身的目标,均需依赖这些信息资源,大众媒介的…  相似文献   

12.
试析公众新闻期待意识的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效果的产生和形成取决于受众,取决于特定信息与受众的信仰、情感和行为等关键变量的相关程度,因此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决定了媒介的影响力。当人们置身于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之中,不仅需要依赖媒介理解社会、认识社会,还需要依赖媒介知道作出选择和应对。当受众通过媒介来理解社会时,媒介也同时塑造了受众的期待。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力图展示现实社会,以传媒的力量将都市摩登气息广泛传播,而受众在传媒影响下日益滋长的消费主义观念亦促使传媒愈加关注现实社会,如此循环往复,使得城市与媒介的关系更加亲密。文章以《上海壹周》餐饮栏目为研究对象,探讨这份刊物的饮食栏目与上海"海派文化"之间的关联。具体而言,是通过对餐饮栏目的媒介研究,分析饮食文字背后所倡导和体现的文化观念,考察民众对上海的都市想象,并试图揭示大众传媒所构建的饮食世界与城市现实空间的差异所在。  相似文献   

14.
李楠 《记者摇篮》2008,(4):30-31
随着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及对传媒的认知水平也逐步提高。媒介公信力已成为传媒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大众传媒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受众心目中的综合体现,是受众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准,是受众选择媒体的重要依据。因此,媒介公信力问题逐渐成为大众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科技在文化领域和传媒领域不断延伸,促使我们的传媒媒介形态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传统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都在向媒介融合的趋势不断发展。网路媒体的低门槛、零时差、多元化等特性非常迎合当下社会媒体受众的需求,从而使他们从传统媒体受众转为网络媒体受众。这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类的节目冲击非常大,所以新闻节目媒介融合是必然的,本文重点研究在媒介融合这个大潮流中新闻节目的形态变化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技术是推进当今世界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种新的传媒技术的出现可能打破媒介权力划分,改变媒介存在的形式,也改变了受众的角色。新的传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自上而下的媒介权力赋予与受众参与在传媒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有了新的诠释与意义,受众的进阶式的媒介参与大大增强了媒介信息和现实的融入感和一体化的感受。整个过程将"人"作为重要的基点,受众的能动性与选择性决定了媒介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7.
融合文化随着媒介融合逐渐形成发展,并极大地影响了受众的信息传递方式、认知方式和加重了受众的媒介依赖。  相似文献   

18.
媒介批评对于规范新闻媒介行为,促进媒介的发展和改革起着重要作用。普通受众是新闻媒介最广大的信息接收群体,他们理应在媒介批评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普通受众媒介批评实践虽有所发展,但整体却处于弱势地位:普通受众参与媒介批评的数量少,媒介批评质量相对较低,影响力不足等。造成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有媒介双重属性、普通受众自身批评能力较低、批评渠道不畅通等。  相似文献   

19.
危机传播中媒体的责任与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Melvin Defleur)曾提出媒介依赖论,认为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有两种情况:一是日常依赖,平常提供的信息满足其基本需求;二是异常依赖,当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不明,受众急于从媒介了解情况或看法,依赖明显增加.在后者,媒介也最容易通过引导热点来树立威信、深入人心,或形成意见气候主动引导受众.  相似文献   

20.
张鹏  张红伟 《新闻世界》2010,(5):115-116
客观评价受众媒介素养现状,对于评估媒介生态环境和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列举了受众媒介素养缺失的问题和表现,包括对传播者形象的盲目迷信或全盘否定、受众独立意识模糊产生传媒依赖、混淆传播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和客观环境、难以辨别纷繁庞杂的传播内容、传播效果方面产生信息恐慌等。并根据上述媒介素养缺失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