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孤独的哀歌——析卡森·麦卡勒斯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成就突出的南方女作家,在小说中,她刻画了许多典型人物形象来深化其孤独主题。  相似文献   

2.
J.D.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小说之一,被美国文学界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之一。该小说通过讲述霍尔顿离开潘西中学后在纽约的游荡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心灵的极度孤独。文章对其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裴岚 《中国研究生》2009,(12):58-60
美国南方文学的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23岁即以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The Heart is A Lonely Hullter,1940)一举成名,这部作品在兰登书屋、美国“现代文库”评选出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中排名第17。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陈染小说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陈染小说中呈现的形形色色的现代人的孤独状态.阐述孤独及孤独感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重新认识孤独的美学意义,使人在更高的层次上超越孤独,塑造不羁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百年孤独》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杰出的代表作品。研究《百年孤独》,"孤独"无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文章试图从欲望、思维、革命、暴力四个层面,深入分析小说的"孤独"主题,以期能剥离笼罩在小说之上的魔幻面纱,揭揭示小说超越时空的"孤独"意蕴。  相似文献   

6.
《婚礼的成员》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长篇力作。作为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继续以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把叙述的焦点放在了一位刚满12岁的青少年女性身上,探讨人们的精神隔绝和人性的孤独。基于此,将该小说置身于女性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亚类中,从成长环境、成长领路人以及成长仪式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通过细读文本,探讨麦氏作品中女性成长的孤独这一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文学中极负盛名的女性作家,其娓娓道来的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内心的孤独、精神隔绝以及无处遁逃的孤独宿命,使她获得文学界的广泛赞誉。本文以麦卡勒斯的两部代表作品《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婚礼的成员》为文本,以宿命论为分析视角,旨在从偶然、巧合、预示和象征这几个方面分析小说中的宿命意识,探究麦卡勒斯式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真理内涵。  相似文献   

8.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被尊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品.小说中的孤独主题主要体现着四位主人公身上:海斯特在生活中没有同伴,无人帮忙解决问题的孤独;受人敬仰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不敢承认犯错而独自忍受心理惩罚;复仇者齐灵沃斯的孤独以及珍珠在成长中没有伙伴、没有父爱的孤独.这些孤独因素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人性扭曲.此外,霍桑本人的经历也是小说充满孤独主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虽然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文学主张,但他们都具有一颗孤独的心.这种孤独的心灵,带给他们的小说一些共同的文学特质:孤独的人物形象,人与自然的融合,爱与美的女性形象,对内心感觉的注重.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多余人"形象已是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世界性文学现象.杰克·伦敦于20世纪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多余人"家族中的一员: 他孤独、自省、叛逆,想有所作为又无所作为.它充分表达了身处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下层青年知识分子马丁·伊登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绝望心境.这一"多余人"形象丰富了美国文学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11.
<心是孤独的猎手>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主要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成名作,正如其标题所示,小说充分揭露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 - 孤独.孤独几乎是任何时代作家都曾不遗余力描写的主题,但是卡森·麦卡勒斯的描写却独树一帜,更为深刻.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融合了音乐中的概念,整个故事的结构安排犹如一支文字谱写的赋格曲,这种独特的赋格曲式的叙述结构更进一步深化了孤独这一主题,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小说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雷庭招在其小说<饮碗茶>中再现了美国华裔社群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早期华裔在美国社会身份构建的过程,<饮碗茶>是一部华裔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力求从不同角度关注<饮碗茶>的人物在新的文化背景下身份重建的异化过程,以及身份重建过程中的孤独.  相似文献   

13.
孙晓玲 《文教资料》2014,(30):88-90
孤独作为人的一种生命存在状态,是文学永恒的话题。贾平凹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批末路英雄的孤独形象。根据人物的身份差异分为传奇英雄、平民英雄、当代活雷锋三种类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贾平凹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对孤独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孤独"始终是女性文学不变的底色。庐隐、萧红和张爱玲更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书写孤独的典范,她们分别从时代的孤独、无家的孤独以及生命的孤独三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现代女性写作中挥之不去的孤独心绪和体验。  相似文献   

15.
《天使,望故乡》中无家可归的孤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艳兰 《文教资料》2008,(12):28-30
<天使,望故乡>是托马斯·沃尔夫的第一部作品,被视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小说中主要人物都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这种孤独除了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它是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反映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深度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论后现代小说中的"孤独"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后现代小说文本中凸显的“孤独”感作为主题 ,以美国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日本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和上海卫慧的《上海宝贝》为审视对象 ,将这三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的后现代主义代表作并列 ,通过对作品文本和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的分析 ,来具体讨论“孤独”情结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7.
【大师小传】杰克·凯鲁亚克,美国现代作家,“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早年他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主要作品有自传性小说《在路上》《达摩流浪者》《荒凉天使》《孤独旅者》等。他以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与文学主张震撼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其中《在路上》已成为20世纪不折不扣的文学经典。【分享经典】读书人语:《孤独旅者》是凯鲁亚克的合集,收集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旅行。作为以自述为主要风格的作家,凯鲁亚克在记述了早年的行迹——遍及从南部到东部海岸、西部海岸、遥远的西北部…  相似文献   

18.
张益荣 《文教资料》2008,(16):34-36
<伤心咖啡馆之歌>(1943)是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镇上的三角畸恋的故事,表现了作家在作品当中一贯的孤独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孤独在小说中的表现方式及影响,探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浅析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孤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是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小说中永恒的主题,笔者着重探讨作者孤独感的来源及小说中人物在努力寻找消解孤独的过程中对孤独表现出的独特态度,从而肯定了小说中孤独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孤独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主题,也是穆时英及其小说人物关于都市的内心体验。无家的漂泊、情感的虚空和精神的隔膜是穆时英书写都市孤独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