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舆论引导的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正确处理引导过程中的辩证关系,文章从引导舆论与遵循新闻规律的关系,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关系,公众舆论与新闻舆论的关系及正确引导与引导艺术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上大量博客的出现,尤其是新闻博客的出现,产生了以每个参与者为信息源的公众新闻传播模式.与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相比,这种全新的新闻传播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并日益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大量网上博客的兴起,公众新闻必将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数字公众的崛起深刻改造和重塑了新闻业,但它并非以早期研究设想的“参与式新闻”的方式。现实中,“数字化的”和“情感的”公众主要构成了当代新闻业的“生态环境”,而不是新闻业的“合作伙伴”。面对这一新环境,新闻业进行了不同的创新。这些创新行动表明,新闻业须重新理解数字公众不同于传统新闻公众的特征,既要面对数字公众目前表现出的一些不利于新闻业的现实情况,又要主动创新以避免被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异化。近年来一些本地新闻媒体试图以去数字化方式重建与公众关系的努力,给数字时代新闻业与公众关系的课题带来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低俗化,舆论监督失衡。为了更好地使电视民生新闻引导舆论,发挥作用,强化媒体责任和社会意识,电视民生新闻应将报道对象定位于市民与农民并重,搞好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监督,创新电视民生新闻的表现手法,并且以特色求发展,打造电视民生新闻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态机制,为公众所熟悉,而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尚未广泛走入公众视野。2006年10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2008年12月19日,海淀区政府公布的《教育系统新闻发布工作管理规定(试行)》指出,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是新闻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大多以上交作业的形式,进行相对封闭的实践,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校园传统媒体虽能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教学实践环境,但能提供的锻炼机会有限。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为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绝佳机遇,本论文依托《新媒体传播与发展》课程,探索微信公众平台在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7.
《南方都市报》高度重视新闻评论,不但天天有社论,而且用两个版面刊发新闻评论,强化新闻评论与公众的需求和愿望的紧密联系,及时褒贬现实,评论公众关注和社会形成的热点蕴含的因素,满足公众和社会的需要,具有很高的新闻评论价值,极大地提升了《南方都市报》的品位和品牌。《南方都市报》的新闻评论还追求高端性与精英性的结合,刊发精英作者撰写的新闻评论,选取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论题进行评论,显示出鲜明的广泛性和开放性的精英倾向,与流行的“公民写作”保持距离,代表着《南方都市报》追求高品位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2012年11月6日,外交部新任新闻发言人华春莹的首次公开亮相引起了公众对女性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关注。在我国,女性政府新闻发言人数量虽少,但在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中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她们亲切清新、典雅温婉,在政治传播过程中,对于打造政府形象、协调政府同媒体、公众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运用大众传媒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公众事务和一切涉及公众利益的活动,并运用舆论的力量促使它们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轨道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是现代文明社会须臾不可缺少的。[1]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监督机制有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民众监督以及新闻监督,其中新闻监督最为引人注目,它借助大众传媒以公开的形式行使监督权利。民间历来有“无冕之王”之说,就是对新闻监督权利的深刻而又准确的认识。国家法律赋予新闻工作者行使新闻自由的权利,其目的就在于加强媒体的监督职…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治国安邦的重大战略任务。新闻传媒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其它载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闻传媒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舆论工具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领公众舆论,努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弘扬正气、凝聚活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