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曾珊 《出版参考》2007,(8X):20-20
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近百万种,报刊10余万种,因而要想进行版权贸易,不是无书可引进和输出,而是书太多无从挑选。信息是关键,掌握最新书目和出版信息,才能够找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门路。通过出版名录、国家贸易杂志与期刊了解书目和出版信息,是传统的搜集渠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出版社网站了解最新书目信息,在网上进行交易也成为一个可行途径。但是,在笔者看来,最不应该忽视的渠道就是国际大型图书博览会,这是一个耗资最大的渠道,但如果应用得当,也是收效最大的渠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与物质产品一样,当下精神文化产品也极大丰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阅读同样也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数据支撑的:"文革"期间我国一年出版新书两三千种,印数也有限,找不到书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苦恼.现在每年出版的新书20多万种,重印书20多万种,两者加起来超过50万种.目前市场上可供书超过160万种(据中国可供书目网).除了书以外,还有1万多种期刊,1800多种报纸——这是纸媒的数量,数字内容数不胜数,自媒体数量更为庞大,用海量内容形容不为过.那么,在信息爆炸、信息过载的时代如何选择出版物,如何引导阅读?  相似文献   

3.
一、出版发行书目的特征出版发行书目是出版发行部门为征求预订,进行统计和经销图书而对图书进行揭示和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开展出版发行业务工作的有效手段,因而具有自身的特征:1、出版发行书目能迅速、准确、全面地提供新书出版信息,反映出版、发行动态。每一部新书脱稿后必定要通过出版发行才能到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
晋原 《出版经济》2004,(6):67-67
2003年度美国图书出版达到175,000种,商业出版上升,大学出版下降. 5月27日,R.R.Bowker,北美一家美国领先的书目信息服务商,发布了美国图书出版的数据统计,以下来自其<印刷的书>数据库.按照初步统计,Bowker公司指出美国图书的生产在2003年出现了令人吃惊的高达19%的增长,总出版数达到175,000种(其中包括新出版品种和再版品种),这个数字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图书书目信息大致来源于反映即将出版的预告性征订书目、反映正在发行中的在版书目、反映库存的可供书目和反映某一时间段图书出版信息的现行登记性书目.这些书目记载着不同的图书出版信息,各有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版权贸易与华文出版,都是新世纪中国出版走向世界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且要努力做好的工作。版权贸易既是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服务贸易中的一个内容,也是知识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的版权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新中国出版业,书、音像、电子出版物、软件等的版权贸易已成为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版权贸易对于出版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体现在引进与输出两个方面。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版权引进方面,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需要引进大量的国外优秀作品,特别是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作品,如各种科技、学术、财务管理、信息类图书,各种计算机软件等等。这些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是“科教兴国”基本国策的需要。不仅要多引进,还要加快引进的  相似文献   

7.
国家书目与可供书目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书目和可供书目(BooksInPrint)是最重要的两个书目。国家书目是一个国家全部出版物的现状和历史的记录,是一种登记性书目。可供书目是一种商业书目,即指特定时间内在市场上能供应的书刊目录。可供书目作为图书贸易的工具,内容广泛,出版及时,由专门...  相似文献   

8.
国际标准书号是书目数据中惟一可以识别一种出版物的国际通用代码,在国家书目控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当今的已出版图书中存在着大量ISBN号不规范的现象,一号多书、一书多号现象屡见不鲜。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应对措施,目的在于保证图书馆书目信息的完整准确及图书排架的科学有序,从而提高读者的检索效率。  相似文献   

9.
英国里德参考书出版公司制作的《鲍克/惠特克全球在版书目》只读光盘已于今年4月发行。该光盘输入200多万种英文图书和有关出版商、发行商,是极具权威性和完整的书目数据库。 光盘的出版信息源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美国鲍克公司出版的《美国在版书目》,120万种书;2)英国惠特克公司出版的《英国图书库》,50万种英文  相似文献   

10.
版权书之危     
谭嘉  刘莉 《出版经济》2004,(9):13-15
版权贸易的欣欣向荣,也不尽是阳光无限,其中也暗藏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处在发展的“瓶颈”,版权书贸易何去何从? 版权贸易一边倒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图书出版产业市场竞争力的低水平呈现,主要表现就是部分出版机构把版权贸易图书作为自己的主要赢利点,版权书引进数量之多背后是出版原创力量的薄弱。  相似文献   

11.
安华 《出版经济》2004,(3):58-60
畅销书榜代表"一般图书" 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表明,读书仍是美国人的主要追求,并且他们有很多书可以读.鲍克公司近年出版的<在版书目>,收录在版书多达150万种,同时,每年出版的新书还纷至沓来.不过,从能得到的所有统计数据来看,大部分读者看的都是界限很清楚的大众市场图书,主要是畅销书,或许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看出,美国大众的阅读品位并不高.  相似文献   

12.
1980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系由谭汝谦博士主编,日本学者实藤惠秀监修的一部大型的综合性目录.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往虽有千年历史,但却没有一部综合性的书目产生,该书目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流的结晶.《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收录了自1883年至1978年中国译日文书约六千种,内容之丰富翔实是其他书目无可替代的.近年笔者因参与《中国古籍总目·西学部》的编辑工作,在翻检大量书目和图书中发现该书目颇有疏漏,为使其臻于完善,兹以订正和增补两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张志抗先生的文章作了一个简要的答复,认为"情报"改为"信息"在我国是件很平常的事,而"书目情报"改为"书目信息"则被视为是"别出心裁地抛出"一种危险的倾向",这是一种极不公正的评价.逻辑原理是我们评价书目情报术语的一把尺子.认为书目情报术语在我国的最后消失,仅仅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童书出版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童书出版大国.但与世界童书出版强国相比,中国童书出版仍然面临市场话语权不足、内容原创力不够、出版"走出去"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参加世界知名童书展、打造本土童书展、深度融合出版模式、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是中国童书"走出去"的重要方法.未来,通过增强童书出版的大格局意识,实现由产品销售向版权贸易转变,中国童书"走出去"之路必将更加宽广.  相似文献   

15.
建设书目信息共享平台是馆配市场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书目信息共享平台至少应包括两部分,一是出版书目平台,二是可供书目平台.目前,书目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可从实施ECIP、提高CIP数据质量与服务水平,制订可供书目数据标准,主管部门引导、多方竞争发展,提高出版社书目数据工作水平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6.
网络外文采访书目资源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网络外文采访书目信息资源归纳为五种类型:在版书目数据库、书商采访书目系统、网上书店书目资源、出版机构网站以及在线书评系统,并对各种类型采访书目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史明文 《新世纪图书馆》2008,(1):101-101,42
吴慰慈先生主编的<图书馆学书目举要>一书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2004年10月出版.论文对该书从内容到构架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并指出该书是图书馆学入门的指南,是目前导读书目的精品.  相似文献   

18.
在计算机图书出版方面,电子工业出版社是开始引进版权最早、操作最规范的单位之一,到2000年末,共计引进版权1800种,位居全国第二.并荣获了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版权研究会授予的2000年度"全国图书对外版权贸易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书店的书读不完,书店的书不够读。这是书业市场上存在的一个悖论。近年来,我国每年出版图书都在十几万种以上,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图书市场,读者似乎有读不完的书,然而,读者想要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书却很困难。读者找书难,而出版社的库存图书却在逐年增加,一些书还没来得及被读者了解就变成了积压品,据统计,2003年我国图书库存达60亿册。中国书业信息渠道的不畅通使得书业市场呈现出一种混乱的无序状态。目前市场上的几种主要全国性书目在报道的内容上交叉重复,却又存在很多空白点,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巨大的书业市场需要书目信息的有效整…  相似文献   

20.
吴永贵  邵琨 《出版科学》2007,15(1):94-96
本文在回溯我国书目著作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对2006年卷《中国图书年鉴》主体部分的"年度重点书简介"栏目进行了分析,认为该栏目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书目,在全面集中展示各年度图书出版精华,深度报道反映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化艺术创作成果,为科研、教学和历史提供系统资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