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幽默     
《大观周刊》2010,(35):52-52
他她篇 迟到新理由 未婚妻哓哓在树下足足等了30分钟.未婚夫英俊才赶来。 哓哓不高兴地问:“除了闹钟不响、电梯失灵、隧道堵车等理由外,你还能说出什么新的迟到的理由吗?” 英俊想了想,说:“你来得太早了。”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四日,《河南日报》第一版发表一则消息,标题是: 军人未婚妻的模范王玉萍军功章有你一半王玉萍的模范事迹是颇感人的。她与在部队当兵的未婚夫任留勤于一九八四年订婚以来,从未要过分文彩礼,还用自己积攒的钱给留勤买手表,织毛衣,寄学习材料,并三番五次写信勉励留勤安心服役。留勤的哥哥和养母抱病卧床后,她又喂药喂饭,精心照料。因而,她曾被命名为“省三八红旗手”、“模范  相似文献   

3.
军报为媒     
我爱军报。未婚妻也爱军报。是军报为我俩架起了一座鹊桥,缔结了一次本已无望的姻缘!说起来还真是一段情缘。那次部队施工回来,我一身泥土,却和她邂逅在一家照相馆,通过她一位同事的介绍,我们相识了。后来,那位同事告诉我,对方择偶的条件很高,你可要悠着点,果然不幸言中,才约会一次,相互间还不曾有一点了解时,她就发出了最后“通谋”。说心里话.由于对她极佳的第一印象和介绍人的一再赞扬,我非常欣赏她,认为她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可人家已不愿交往。正在我感到无望的时候,倾放军报》(1995年间月5日》在6版头条以大字…  相似文献   

4.
正谢冰莹决不肯嫁给一个连信都写不通的男人,她可不愿意把处女的贞操轻于一掷。后来,她在《女兵自传》中写道:"处女的贞操,不能为一个与她毫无爱情的男人而牺牲,我宁可和他拼命,决不能屈服!"5岁时成为包办婚姻的准牺牲品谢冰莹5岁时,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将她许给了本地一位比她大5岁、名叫萧明的男孩,家里放鞭炮庆贺两家联姻时,这个懵懂无知的女孩还兴高采烈地跑过去,与别的孩子争抢那些引线未燃的鞭炮。殊不知,这一刻她已成为包办婚姻的准牺牲品。"未婚夫"萧明家倒也富裕,是新化的一户土财主,萧明的三伯父做过省议会的议员。逢年过节,他都会周全地给岳父家送来丰厚的礼物。女孩子懂事早,再加上姐妹们不断提醒,澍冰莹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心里便渐渐地生出了反感和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5.
完美的俘虏     
一位红军女战士在一次战斗中和部队失去了联系,而且她打光了子弹,被国民党的一名男兵发现。男兵把枪口对准她,让她投降。女兵视死如归。男兵动了恻隐之心。他望着女兵说:“给我做老婆吧。我可以不当兵了,和你过一辈子。”  相似文献   

6.
记得我在部队刚搞通讯报道那阵子,连新闻的五个W都不清楚,只凭热情埋头写稿。结果写了两个月,一篇也没见报。我很苦恼的时候,一位记者帮助我分析了稿件未能见报的原因。经他指点,我才发现,我在新闻采写知识方面很欠缺。于是,我用心学习新闻采写的基本知识,一年后,我采写的稿件被几家报刊先后采用了,初步尝到了甜头。从吃苦头到尝到甜头,我的体会是:要揽瓷器活,须有金刚  相似文献   

7.
我的一位战友在部队是业余通讯员,去年转业到地方,用人单位翻看档案,看到他的自传上有“两年来在省以上报刊上稿70多篇”的记载,觉得此人笔头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碰到一位当通讯员的朋友。他告诉我,几天前,他以一位女青年的名义,在大街上贴了一张告示,说她愿意义务抚养无依无靠的老人。几天后,一家市报报道了这件事。所在地方电视台闻讯后,驱车  相似文献   

9.
1976年秋.是我人生经历中极不平凡的一段日子.   这年8月底.我请了一个月的探亲假,从驻扎在辽宁省新金县城子坦镇的部队回到家乡伊春与未婚妻完婚.……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部队报道员刘志伟,两个半月时间上稿二十一篇。我问他有什么诀窍,他指着在桌上的《新闻知识》感慨地说:“是她帮了我的大忙。”去年年底,他从连队被调入团报道组担任报道员。到团后,每天都进行六、七个小时采访写作,晚上熬到深夜一、二点钟才睡觉。就这样,他四个多月向报社电台投稿二百多篇,一篇未中。他有点灰心了。正在这时,宣传股股长耐心地开导他,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并送给他一套一九八五年度的《新闻知识》杂志,又帮他购买了今年一至三期《新闻知识》。从此,他犹如鱼儿得水,一下子被《新  相似文献   

11.
某部军嫂杨春霞利用到军营探亲的时间,为部队的新闻报道出力。五年来,她先后采写出反映部队工作的稿件200余篇,见稿率达60%。1994年春,新婚不久的杨春霞第一次来到军营,立即被部队火热的生活所感染,当小学教师的她突发奇想,决心要用手中的笔去讴歌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当她刚把这一想法与丈夫一说,便立即得到响应。丈夫的支持是她最大的后盾。于是,她与报道员一起深入基层采访、写作。短短的两个月假期她便写出了30多篇通讯、消息和特写。不久,《前卫影苑》、《河南日报》等多家报刊便见到了“军嫂杨春霞”的名字,在部…  相似文献   

12.
加上军校四年,少校军官赵英已经在部队工作了16年多了。尚未成家的她,至今依然住在北京单位分配的双人房里。由于另一位室友有了家,所以她事实上是住的单  相似文献   

13.
近半年来,我们有意识地增加了一些社会新闻,在报上刊载后,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未婚妻来到的这天》(登一九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本报),报道一位解放军战士在假日到火车站去迎接未婚妻,但他到了车站以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说他是一位后起之秀,仅两年功夫,他由一个新闻门外汉,变成一位新闻战线上的伎校者。翻开他的刊稿剪贴本,光中央级报刊发表的稿件就高达50多篇,《人民武警报》及省地级报刊电台刊播的近200篇。为此,部队党委先后两次为他记了三等功,去年还被武警总部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他所在部队新闻报道工作,也由落后单位一跃变为全师第一,并被武警总部评为“橄榄杆”优胜单位。他叫李凌志,是武警8661部队的新闻干事。当笔者当面夸奖他取得的成绩时,他却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喜悦而又辛酸的泪水。1997年7月,李凌志刚从军校毕业分到部队…  相似文献   

15.
我的第一篇见报稿件,是一篇动情之作。1979年下半年,我所在部队各工兵分队集中野外驻训。对于我这个初到军营的训练尖子,首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野外驻训,总想露一这天,训练大队领导组织各连尖子比武,比武擂台上一位矮个子班长特别引人注目:只见他二、三两的硝氨炸药一手抓,误差不超过五钱;丈量导火索不用尺,只要出个数,就能在短时间准确剪出。真太神了,我自叹不如。比武结束后,我缠着这个班长和他的连长,询问“秘诀”,答复是相同的:苦练加巧练。当天晚上,我失眠了,心中涌动着写他的激情,于是我在床上酝酿出一篇腹稿:“孙…  相似文献   

16.
我写稿多年,大大小小获过十几次奖。翻开那些获奖的稿件,我发现我的获奖稿全是自认为很不起眼的“基层小稿”。96年我还在军校念书的时候,我采访过学员队一位在生活上挺抠门的学员。这位学员家住在山东农村,考上军校后他很节俭,平时舍不得花一分钱。后来大家发现他把积攒下来的钱寄给了青海省一位贫困山区的少年,而那年他爷爷生病住不起院,家里欠债几千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连续两年被学院评为“学习尖子”。采访完后,我写了篇通讯《抠门的张建幸》,当时我认为这篇稿子题材不是什么大的题材,也没有在意。未想到这篇不足1000…  相似文献   

17.
在全世界人民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候,我想起了那些用自己的笔在这场人类圣战中建功立业的各国记者。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位鲜为人知的士兵出身的美国记者和他的一篇作品,这篇作品作为新闻精品被收入享誉西方的《美国新闻佳作集》(1962年纽约版)。 马里昂·哈格罗夫在珍珠港事件后应征入伍,先在美国本土接受军训,1943年随部队赴西南太平洋战区作战。在军营中,战场上,他坚持为家乡报纸写稿,参军后不到一年,便出版了新闻报道集  相似文献   

18.
一位部队通讯员告诉我这样一件事:驻地附近一位70多岁的农村老太太,卖了一头肥猪,她把卖猪钱全部带上去游览了泰山。这位通讯员说,他想写篇稿子,赞扬一下农民富裕的新景象。这件事挺有味道,我便和他细聊起来。谈话之间,我发现原来有个主要情节被他打了“埋伏”。事情是这样的:那位老太太有一个独生子,在不久前得了重病,老太太曾给“泰山奶奶”许过愿,如果保佑儿子的病好了,她保准卖一头肥猪还愿。后来,儿子经过医院治疗,病好了,老太太便以为是“泰山奶奶”的功德,便卖了猪去泰山还愿。  相似文献   

19.
一篇《你是绿色的祝福》是我在辽宁省图书馆60年馆庆纪念专刊上读到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出自一位从事图书馆事业30年的老辽图人之手,文章自始至终述说着她对心中永驻的辽图的款款深情和美好祝福.是呀,同为辽图人,辽宁省图书馆作为每名员工心中永恒的、温馨的家,我们与她同风雨、共前进,在我们心中对她存留了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憧憬,太多的祝福!在我心中今生不离不弃的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主打歌.  相似文献   

20.
王青 《编辑之友》2011,(6):124-128
我在写了几位开明书店的编辑之后,忽然想起了丰子恺先生,一位慈祥的长胡子老先生。在我的印象中,他应当是开明书店编辑队伍中的重要一员,但问了一些同事并翻阅许多资料,却见不到丰先生是开明书店编辑的证据。最近在丰一吟的一篇回忆录中,提到她父亲在一份简历中说他曾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