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经济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人们正是通过效率与公平的博弈来追求经济平等。从而推动着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力图分析在此追求下按需分配、平均主义分配和计划体制下按劳分配对于经济平等的不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市场机制下按劳分配的实质——按贡献参与分配,说明这一原则既将按劳分配具体化,也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开辟了道路,因而更全面更广泛地体现了经济平等;最后。结合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经济效果和政治回应,阐明它所体现的经济平等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平等。这是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刚刚进入21世纪,一个新的质的变化接踵而至,这就是人类需求的变化。在物质丰富着这个世界的时候.人类有欲望而且也有能力和条件去追求文化,索取精神产品。人们的需要正由物质向精神转移。就是说今天们的消费日趋主观化,消费的是一种感受而已,人们不是为消费而消费,是为感受情感而付钱。产生这些现象的真正动力.其实就在于人们自身的体验,对经历的体会、对人生的体悟。随着人们追求生活质量欲望的日益提高,人们的体验型需求和追求正汹涌而来,那就是时下兴起的体验经济。  相似文献   

3.
丰盛的物质生产使经济的重心由生产转向消费,人们关心的不再只是物的使用价值和实用功能,而是更加关注物的符号价值和审美功能。符号消费成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和纽带,也就是说,为了构成消费的对象,物必须成为符号。消费的对象不仅只为满足人们的物质欲求,而且已经转向人的生活追求和精神需要层面,于是商品便以审美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4.
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现代行为科学理论,打破了传统管理理论把人仅仅看成是一种生产因素、一种能动的工具的思想,它注重人的成长与发展,认为影响工作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满足程度以及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著名的霍桑实验证明了:在确定的前提下,导致工作效率提高的原因,并不是经济因素,而是社会、心理的因素,一旦工人得到关心、爱护、尊重,一且改善了管理中人与人的关系,工人劳动热情就会提高。它强调人们不仅追求经济利益,还有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经济的第一只手是市场,以前我们一直认为第二只手是计划,但计划能放之各环节而皆准吗?显然不能。因此,调节经济的另一只手(一只有形的手)应是法律。 1、法律调控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①市场经济的存在是以法律对一定财产权利的确认和保护为前提的,而对财产利益和与财产有关的利益的追求,是社会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的主要动力。②市场经济在法律上主要表现为一种横向主体间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化经济本身就同法制紧紧联系在一起。契约即合同,它依法成立,依法履行,违约则依法承担相  相似文献   

6.
人们购买或使用一个物品时,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个物品的实用性,而更多地关注它的象征意义。广告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通过满足和形塑人们对价值和意义的追求,实现广告宣传的目的。在消费时代,由于国家放松对意识形态的垄断,广告所宣传的价值和意义便占领了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广告生产和出售的正是价值和意义,并利用它们实现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公平是一种主观评价,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原则是以公平观念为核心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公平观念也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观念、正义的观念,公平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法律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公平原则所体现的道德标准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公平原则也就成为我国法律所追求的价值,在民法、经济法、合同法等方面的法律中都把公平原则作为基本原则之一,渗透于法制的每  相似文献   

8.
在商品经济时代,信用权具有财产性和人格性的特点,它不同于道德与经济意义上的信用,法律上的个人信用权是一项含有经济利益内涵的独立的人格权,它的性质更确切地说是经济人格权。在个人信用权的法律保护上,本文对个人信用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进行了探讨,将其损害赔偿分为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赔偿,在当事人的证明责任上,减轻了原告对于可期待交易机会和利益的丧失所承担的举证责任,以期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个人信用权的经济利益内涵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信托财产与一般财产相比较,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其具有的独立性,是由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的法律属性所决定的,也是信托目的得以实现的基础。尽管信托财产独立性设计对受益人的利益有所偏袒,但从社会成本而言,其目的在于促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在特殊情况下,出于利益平衡的考量,对其独立性应当加以否认。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成才观念的理性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行为必须符合经济运行的规律而呈现出理性化的特质。受经济生活的影响,人们的观念和心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反映在成才观念上就表现为理性化的倾向。对每一个进入高校的学生来讲,使自己早日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是大学时期的奋斗目标,它体现了大学生主体对本身所确定的就学目标的追求。改革开放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物质的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也是人类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最基本的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由此引发的思想问题和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要解决和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 ,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除了运用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教育引导外 ,更要重视运用经济手段加以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是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因此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关心群众的物质利益 ,满足群众正当的物质需求为重要前…  相似文献   

12.
经济利益是人类社会的共生物,以经济行为主体对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追求导向经济的运行是人类经济活动过程的自发产物,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利用经济利益驱动的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们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的评价必须坚持经济评判标准与道德评判标准的统一,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生态环境的状况日益严峻,主要原因是人们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略甚至牺牲生态利益。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自身的特点不同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辨证关系,树立科学的利益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宗教所追求的是天堂的“幸福”,似乎与人们的现实需要无关,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宗教不但没有离开人们的需要和利益,而且宗教观念的形成乃至宗教活动本身,恰恰是由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决定的。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决定宗教具有复杂的社会功能;人的需要层次的上升,决定宗教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离开人的需要,既不能了解宗教的历史,也不能揭开现代宗教热之谜。人的需要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但宗教的发展却不是永恒的,一旦人们抛弃那些需要幻想的处境,现实社会为人们提供满足各种需要的条件,人们就不会到宗教里去寻找需要的满足了,宗教也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绿色消费的兴起,绿色产品成为人们新的消费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企业必须实施绿色营销,作为本世纪的主流营销之一,它是把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四者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消费观念,探讨了我国目前绿色营销面临的障碍,提出了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消费是“人们消耗物质资料以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是人们生存和恢复劳动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人们劳动的恢复,又是保证生产过程得以继续进行的前提。生产决定消费,它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并引起人们新的消费需要;而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消费在广泛的意义上还包括属于生产本身的生产消费”。① 设计的本意是指描绘、色彩、构图、创意等,拉丁文(DESIGNARE)演变而来。原意指为达到某种特殊新境界,所做的程序、细节、趋向、过程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享乐主义是一种对感性欢愉崇尚和追求的人生态度.它把趋乐避苦看作是人类的本性.把对感性的欢乐与享受看作是人生的第一要务.享乐主义者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追求和满足个人物质生活需要,满足生理本能的需要,它常同醉生梦死,瓷情纵欲,吃喝嫖赌等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虽然几千年来人们对它口诛笔伐,然而,享乐主义并没有消声匿迹.它不但表现为帝王显贵的恣情纵欲,也表现为文人学士的倜傥不羁,特别是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享乐主义思想更是以它新颖、独特的方式蔓延着.从某种意义上讲,享乐主义刺激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享乐主义任其下去,恶性膨胀,往往会引发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及纵欲主义,使人的理想、情操、思想空虚.最后增加社会犯罪,结果又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认真地研究市场经济下的享乐主义,并抑制其享乐主义恶性膨胀.对于发展市场经济,尤其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一、市场经济与享乐主义的相互作用市场经济首先是一种消费经济,它的发展建立在人对各种产品需求的基础之上.供求关系决定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需求才有供给,不符合需求的产品不会有市场.另一方面,供给又刺激着新的需求,引导人们的消费、需求和供给的作用使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这洋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的中国,知识正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纵览人们对现代社会发展所持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无不表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突出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其功能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它所拥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价值在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出来,尤其是科技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强弱的主要体现,这就使得成人教育显得越发重要。文章主要从四个目标追求来探讨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如何构建成人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生活离不开数学,关注经济生活,用数学眼光对待生活中的合理消费,已成为人们的追求,下面就中考数学中与社会经济有关的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利益追求     
利益是人的需要的满足;它是在人与人关系中实现的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的矛盾的解决。利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正当的利益追求构成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的永恒的动力。不同性质的利益,对不同主体的激励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