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考证林逋《山园小梅》,可明确林逋所写“山园”的清寂幽绝,所写“小梅”乃一棵孤株白梅,立在林逋隐园清浅天然的开阔溪流处,枝桠尚小,疏花初放,清幽淡远。  相似文献   

2.
传统看法一直将林逋视作红颜弃轩冕的“真正隐士”,但林逋的“隐逸”自始至终与“仕进”交织在一起,他对修齐治道心向往之,当仕宦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击碎后,也会寻找安顿自己心灵之所,韬光养晦,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3.
林逋是宋初晚唐体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高尚隐逸情操备受后世景仰。这种思想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他接受了东晋“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崇尚自然,不爱官场、富贵,安贫乐道的思想,为林逋所继承,并成为其后来长期隐居孤山的精神支柱;同时林逋种梅、饮酒、抚琴等情趣,也明显受到了陶渊明隐逸时生活情趣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上,林逋也吸收了陶渊明创作手法,形成了“平淡邃美”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林逋与许浑皆好佛学,崇陶诗。相近的思想性情使林逋与许浑诗作有趋同倾向。林逋对许浑诗歌的接受表现为两点,一是在字词的选择上承袭许浑;二是诗风同宗平淡闲适,在艺术上相近却不相犯。  相似文献   

5.
花不为君开     
因为有太白之诗“云想衣裳花想容”,花便成了美的象征;也因为其奇丽的色彩,多姿的造型,短暂的生命。古往今来,人们似乎从花中看见了自己、看见了那种种的品质。从古便有以莲自喻的周敦颐,“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梅妻鹤子”的林逋,今日更有被牡丹之高贵所征服的作家张抗抗,甚至是一死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林逋诗集中有关山水、田园的诗歌,通过对其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考察林逋作为宋初避世隐居的文士的心态变化和隐逸情怀。  相似文献   

7.
乙白莲 《语文天地》2010,(11):99-99
宋代诗人林逋,不求名利,终身不仕不娶,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以为伴,世称“梅妻鹤子”。他超凡脱俗的品格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20,(2):94-98
林逋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意象和自然意象,透过这些意象可以窥探到林逋诗歌是纯粹的表现自我、吟咏性情,是儒佛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与统一。林逋诗歌,以自适为归宿。  相似文献   

9.
我们熟知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两句是借鉴了五代南唐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是借鉴了庾信的名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有一支曲子:“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相似文献   

10.
论林逋之隐     
林逋的人格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底色,体现了儒家精神的真谛,他对儒家文化的践行正是通过隐逸来完成的。林逋的隐是真正的生命、心灵之隐,那份豁达和逸致超然不凡、与众不同。在林逋眼里,文学作品不具有政治的严肃性.而是个体生命意识的承载,从其隐逸诗中可以感受到林逋恬淡旷远的襟怀和惬意潇洒的生存状态。林逋在独处和思考中安于孤独、品味孤独、静享孤独,生命追求和思想层次都提升到了较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论林逋之隐     
林逋的人格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底色,体现了儒家精神的真谛,他对儒家文化的践行正是通过隐逸来完成的。林逋的隐是真正的生命、心灵之隐,那份豁达和逸致超然不凡、与众不同。在林逋眼里,文学作品不具有政治的严肃性.而是个体生命意识的承载,从其隐逸诗中可以感受到林逋恬淡旷远的襟怀和惬意潇洒的生存状态。林逋在独处和思考中安于孤独、品味孤独、静享孤独,生命追求和思想层次都提升到了较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夜访林逋     
张国生 《语文学习》2010,(2):F0003-F0003,80
放鹤亭就在杭州西湖的孤山北麓,是专为纪念和靖先生而修的。和靖(967-1028)先生名林逋,字君复,北宋时钱塘(今杭州)人。他长期隐居孤山,终生不娶不仕,平日除绘画作诗之外,唯喜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说。其节操和学识得宋真宗赏识,曾赐号“和靖处士”。死后便葬在孤山北麓,宋仁宗谥“和靖先生”。  相似文献   

13.
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写下了大量咏梅的诗篇。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誉为咏梅之绝唱。梅花象征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  相似文献   

14.
狷者钱钟书     
狷者,就是狷介的人,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历史上这样的狷者,枚不胜举。“晓梦迷蝴蝶”的庄生是狷生,“安能为五斗米折腰事乡里小儿”的陶渊明是狷士,“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是狷士,“梅妻鹤子”的林逋是狷士,  相似文献   

15.
及时行乐地,春亦乐,夏亦乐,秋亦乐,冬来寻诗风雪里,不乐也乐。 此联题于杭州西湖边的仙乐酒家。上联句句有“仙”,下联句句有“乐”。店名“仙乐”二字自然巧妙地嵌入其中。此外,妙引诗人白居易、林逋、苏东坡入联,不仅为下联的行乐寻诗作了铺垫,而且还提升了酒家的化品位。又如潮州韩江酒楼联云:  相似文献   

16.
林逋,北宋初期有名的隐士,一生甘于隐居。林逋词存世三首,但是在这三首词中,每一首词却都表达出与其诗截然不同的风味,在他的三首词作中,表现出林逋作为一名隐士的真性情,即多情、率真和孤傲。  相似文献   

17.
林逋,北宋初期有名的隐士,一生甘于隐居。林逋词存世三首,但是在这三首词中,每一首词却都表达出与其诗截然不同的风味,在他的三首词作中,表现出林逋作为一名隐士的真性情,即多情、率真和孤傲。  相似文献   

18.
林逋的复远古思想与文学创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林逋的复古与柳开、石介的复古不同,他具有复远古的味道。林通的隐逸走的是儒家内圣之路。林逋的诗歌既有白体之平淡,又有贾姚锻句工警的特点,其为人、为诗皆为宋人所追慕。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写作     
中国的文学史上有这么个奇特的现象:古往今来凡是提过笔,写过诗,舞过文弄过墨的儒生学子,哪一个笔下没有摘录过前人的经典?就连大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文下注释里也少不了一处处“借引自唐人某某某诗”的标记。宋代的林逋则是其中做得最为过分的一个,他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仅把五代某无名诗人的“竹影  相似文献   

20.
《山园小梅》为宋代诗人林逋所作。林逋,字君复,为当时诗坛上的名诗人。《宋史·隐逸传》说他“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可见,他一生过的都是隐逸生活。这种恬淡好古的性行、隐逸幽雅的生活,也就必须反映在他的诗作中。《山园小梅》诗就是他的生活,意趣的形象的反映。 《山园小梅》诗采用象征的手法,将自己的主观情志熔铸于具体的物象,表面上是歌咏山园之中的小梅,而实则无处不在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