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前,“减负”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那么“减负”究竟减什么?目的何在?“减负”后我们师生干什么? 首先要正确认识“减负”的内含,学生“减负”不允许减教学质量;学生“减负”不允许教师“减负”。学生“减负”意味着对学校加大压力,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要进一步加强。其次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即“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减负”与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价值观的关系;“减负”与勤奋学习,培养坚强意志的关系;“减负”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我校“减负”后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一)更新教育观念,端…  相似文献   

2.
“减负”问题已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要为学生“减负”必须处理好两个相应的关系。 一、“减负”既要给教师“松绑”,又要给教师“加压” 教育部十分重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颁布了“减负”的文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和规定。这对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推进教育改革,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少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仍旧以分数论“英雄”,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出名次。也有个别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仍然把学生成绩与教师的工资、奖金、职称晋升、年度业绩考核、年终评优挂钩,与教师的聘…  相似文献   

3.
新春伊始,三湘大地唱响了一支嘹亮的“减负”之歌。本刊记者们从七个市采访得来的信息,令人欣喜不已:“减负”,这个喊了多年的口号如今终于落下了根,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向在一线身体力行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意!现在的问题是要正确理解“减负”,防止把“减负”的歌唱走调。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减负”与力。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有人认为,既然是“减负”,就可以放松教育管理,就可以不要教学质量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减负”是要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  相似文献   

4.
“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要想使“减负”达到预期目的,要解决很多问题。本文主要谈谈在当前的“减负”工作中,特别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减负”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减负”与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刻苦学习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直提倡给学生“减负”,您是如何看待“减负”的?在此过程中,有哪些与之相悖的事情?您是怎么处理的?针对老师们“工作时间很长,压力大”的问题,也提倡给教师“减负”,您是如何看待的?学生的“减负”和教师的“减负”如何做到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6.
编稿人语关于在当前语文“减负”中要把握好六个关系的意见值得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对“减负”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也应现进一步。确实,“减负”不只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也并非是一个浅层次问题,它涉及许多方面。其中教学观念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应度教育凤念不转变,教师很难在学生的学法指导,能力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就不会致力于课内的“增效”和学生心理负担的减轻,也就难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相似文献   

7.
有人指出: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这段话深刻地诠释了“减负增效”的内涵,即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落实“减负增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0年初,国家教委下达了“关于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通知,乘此东风,素质教育与“减负”双管齐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心理压力该减轻了吧?非也,不仅学生自感压力更大,教师、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教师更是惶惶然、不知所措。“减负”该减什么“负”?“降压”该降什么“压”?何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同应试教育是排斥的关系还是包容的关系?如何建立素质教育保障体系?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也常陷入深思,现将近日思考整理如下,结合“减负”这个热门话题,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思考之一:今天,我们的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应试教育是当前选…  相似文献   

9.
综合辩证论“减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负担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其核心是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目前,在“减负”问题上,存在着“减负”就是没有学习负担;“减负”就是教师轻松,甚至意味着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减负”就是不要考试;“减负”与家长无关等误区。科学“减负”,应坚持“标本要兼治,软硬一起上、减加一齐做、内外共同抓”的原则,使“减负”工作真正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10.
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减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学生家长产生诸多担忧,社会各界人士也产生了不少疑团。要消除目前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在对待“减负”工作认识上的误解,必须正确处理好“减负”这一系统工程内部的十个关系。 1、要正确认识处理好“减负”与负担之间的关系。所谓“减负”,就是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减掉中小学生所有的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1月 7日 ,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减负”)之后 ,全国积极开展了“减负”工作。在“减负”的落实过程中 ,又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就“减负”的认识和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期对解决“减负”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正确认识“减负”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前提条件。“减负”要实现其目的 ,真正起到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首先必须有全面而正确的思想认识。(一 )学生负担的构成学生的负担主要有三种 :第一是心理负担 ,主要来自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 ,这种负担是由于家长和教师对学…  相似文献   

12.
计德华 《上海教育》2000,(11):25-25
学校领导作为教育管理者在实施“减负”中的主要职责是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减负”的现实意义,并探索“增效”的具体途径。“减负”的真正含义和目的是什么?是否教师在课堂上少讲一些,课后少布置作业就是“减负”?学校领导对此首先应有正确的认识。为此,我校行政班子在开学前就“减负”工作进行了三次专题研讨,达成共识,并确立了工作目标和措施,我们始终坚持:“减负”所要减的应是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即减去那些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没有关系的怪题、偏  相似文献   

13.
教育短波     
正阳县真阳镇“减负”不减“勤”“减负”了,教师是否还要勤奋地教,学生是否还需勤奋地学?正阳县真阳镇师生们的回答是:“减负”不减“勤”。“减负”后,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了出来,玩的时间增多了。个别学生说:“减负”了,还需勤奋学习吗?真阳镇教育工作站发现问题后,及时组织全镇教师认真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减负”的文件,进行“‘减负’后要不要勤奋学习”的大讨论。结果大家一致认为:“减负”是减轻学生额外的课业负担,而教育部教材大纲中规定的课程、课时,必须予以保证,规定必须坚决执行。同时,学…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减负”本身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人。要解决“减负”这个难以解决而又非解决不可的问题,固然离不开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但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承担起“减负”的重任,不但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而且要见诸行动,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先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减负”的目的培养人离不开教师。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学;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  相似文献   

15.
减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只有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 ,才能合理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决不是学生的“减负”是教师工作的减轻 ,而是师生均为教育主体 ,教师的引导涉及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使之朝着更健康、更全面、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相反 ,“减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更严了 ,教师的担子更重了。在此就“减负”工作中提高学生素质问题谈一些体会。一、课堂教学重在参与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随着“减负”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生在校时间的缩短 ,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珍贵。教师不只是要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  相似文献   

16.
“减轻学生作业量,减少学生在校时间,不搞统一考试”仅是“减负”的有效措施;而“减负”的本质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真正落实“减负”,必须做到“减负”不“减质”,“学生减负,教师增压”,“用减负”减下来的时间,加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减负”与提高质量同步实施。为此,我校拉开了新时期提高教师素质的帷幕。  相似文献   

17.
李兵 《教书育人》2001,(15):14-15
“减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加强多方面的管理,抓好每一个具体的环节。“减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对实践中多方面的问题加以认真研究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减负”的真正落实,才能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在“减负”的过程中应当研究解决好四个具体问题。一、学生家庭作业问题“减负”之后还应不应该布置家庭作业,布置什么样的家庭作业,布置多长时间的家庭作业,对此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这首先应该弄清楚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减负”不是不布置家庭…  相似文献   

18.
“减负”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是提高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但是 ,“减负”有个“度”的问题 ,如果远离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而奢谈“减负”就会偏离方向 ,只有在保证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负”才有意义 ,才有价值。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减轻学生负担 ,推进素质教育呢 ?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合理、健全的考试制度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 ,考试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 ,学校评价教师亦是以其所教…  相似文献   

19.
学生要“减负” ,教师不仅不能跟着“减负” ,相反要加压 ,可以说 ,教师是“减负”工作执行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教师角度 ,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基本环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学生的学业负担得到真正减轻 ,走一条低耗时、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之路。一、提高备课的效率“减负”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要提高教学效率 ,要求教师首先把握好教学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在备课上多下功夫。———摸清学生的“底”。“底”即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首先 ,教师担任某班的教学任务 ,就要了解该班学生原有的知…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的困扰 1.学生“减负”,教师“增压”。近几年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要求给学生“减负”,但同时,社会、家庭和教育行政部门又更强调要“减负不减质”。以前不少教师习惯于用加班加点来保证学生的统考名次,如今这条路被堵死了。如何保证不减质?教师内心承受的紧张和焦虑是不可名:状的。这就是目前的学生“减负”,教师“增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