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地球——共同的家园”是六年级《自然》第十一册“人与自然”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资料来认识地球资源的多样性及人类保护地球资源的重要性。课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地球资源的多样性、重要性;第二部分认识地球资源的灭绝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活动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第三部分讲生物资源对人类的作用和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认识保护珍稀资源的重要性;第四部分主要  相似文献   

2.
地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认识地球有认识自然和人类本身的双重意义。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中,早期地球科学从新的地球观、地质观、生物观三个进路促进了新自然观的形成。现代地球科学成果深化了对自然辩证发展的认识,体现了自然辩证法思想的科学性。地球科学关于人地关系的新认识,有助于自然辩证法回应西方马克思主义诘难,彰显生态文明价值。深入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和技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方面,它为人类认识地球,增进人类利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现在,地球已经进入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时代,我们需要有新的地学文化.现代地球科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人类世"时代的地球是人类学的地球,需要地球的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地球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开展地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建构新的地学文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4.
神奇的地球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它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地球这个名字来源于对大地形状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从球体哲学上"完美性"和数学上的"均衡性"提出"地球"这个名称和概念。西方人常称地球为盖亚,这个词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地球自诞生以来 ,风云变幻 ,历经沧桑 ,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今天海陆的分布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只是地球发展史中的一幕。通过学习本节海陆的变迁等实例 ,初步认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初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也无止境。2 编者的意图 :使学生认识地球面貌的变化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3 课程目标认知目标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  相似文献   

6.
人类给自己贴上了"万物之灵"的称号,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确,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现代文明已经给地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保护的认识,科学家们提出了人类活动加快了地质年代推进的观点。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根据地层和古生物  相似文献   

7.
人们公认,到现在为止,地球是我们所发现的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场所,离开了它人类就将无法生仔。 人类有史以来,地球在不断地变化着,事实上地球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自身造成的,而不是自然出现的。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就足人类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创造物质文明的历史。生产愈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就愈大,自然的面貌也  相似文献   

8.
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河湖流域曾孕育过我们的祖先而成为人类的发祥地,气候条件决定着不同民族的生活和习性,生态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也常给人类带来不可抗拒的天然灾难。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利用和改造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而孕育了现代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却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严竣的挑战。当今,认  相似文献   

9.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说明文,它的单元重点训练是“按一定顺序写”。本文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围绕地球与人类的关系,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召唤人类要精心保护地球,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0.
宁自平  严红 《班主任》2001,(10):33-34
一、教育目的: 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在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础上,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从小做自觉保护地球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第一部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一、宇宙环境(人类的第四环境) 1.逐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通过学习“人类认识的宇宙范围不断扩大”,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树立唯物论物质第一性观点:认识宇宙天体是物质的、运动的,对学生进行唯物论的教育。 3.批判唯心论形而上学观点:认识地球上发生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批判唯心论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2.
本章是初中世界地理的最后一部分,它与第一册中的绪论“认识人类之家”遥相呼应,其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关于地球的完整认识。一、教材内容分析1.知识结构本章由“缩小的世界”、“时区和日界线”、“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三部分组成。“缩小的世界”从交通工具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13.
林雁 《生物学教学》2001,26(10):2-4
本文从大气、水、气流和洋流,物种四方面论述了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下,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类终将会解决环境难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的极大进步和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要求提出了地球复杂性的问题。我们今天可 以从多个角度说明地球的复杂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把地球当作一个复杂的对象来认识,建立复杂 地球观。地球是复杂的,这一点决定了研究地球的科学和方法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5.
教学分析 《航海家的发现》一课课从探究地球的形状人手,让学生经历古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所付出的努力,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献身科学事业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关注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马克思和恩格斯较早产生了生态危机意识,人类活在当下,更应该清醒理智地认识这种危机,去除焦虑,保护环境和心灵生态。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开宗明义,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厦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显然,地理课讲述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地球作为宇宙中的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又不能不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地球上发生的不少现象,如果仅从地球本身找它们的因果关系,有时难以得到满意的解答。也就是说要了解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来龙去脉,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教材把“宇宙环境”作为全书的第一单元。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2.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地球"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单元,该单元由五课组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依次研究地球的外部形状、表面地貌、内部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地表的变迁情况。了解  相似文献   

20.
按照鄂教版《科学》教材的总体安排,六年级以“地球与宇宙”为主体内容开展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我们居住的星球》是六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主题单元,是学生认识地球的重要单元。学生通过本单元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要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是由大部分水域和小部分陆地构成的,还要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和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并有意识地建立“地球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