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所学校,都会安排教师听课活动。这是一件很正常的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而案例中"走马观花"式听课是形式主义的做法,已失去了听课意义,是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这是功利思想在作怪。教师的这种做法是对教育的一种亵渎,更是教师师德滑坡的一种表现。如果学生知道教师的做法,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为防止教师中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听课现象,强烈要求学校取消把听课节  相似文献   

2.
听课是帮助授课教师提升教学效果的过程,也是提升听课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过程。它既非“走过场”式的表演,也非“走马观花”式的应付;既非“路人式”的凑热闹,也非“敌人式”的突然袭击。听课实质上是一种共同教学的过程,即授课教师主导教学,听课教师协助教学,并分层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听课让每一位听课教师充分融入课堂,承担一份使命,集中表现在听课教师与授课教师课前划分任务、课堂紧密协作以及课后深度交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每学期20节的听课,这好像是许多学校的硬性规定。但是对此听课制度进行细化与良性操作的并不太多。破解这种敷衍、被动的“走马观花”式听课,不能总是靠说教、强制等方式去让教师认真听课、评课,而应该从改革教师听课考评制度入手,使听课真正有效。  相似文献   

4.
每学期20节的听课,这好像是许多学校的硬性规定。但是对此听课制度进行细化与良性操作的并不太多。破解这种敷衍、被动的"走马观花"式听课,不能总是靠说教、强制等方式去让教师认真听课、评课,而应该从改革教师听课考评制度入手,使听课真正有效。一、明确教师听课的意义,掌握听课艺术听课,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听课任务,也不是把听课簿补齐,更不是为了迎接上级或学校的检查。让教师"听课",实质上就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借鉴的良好时机,让教师"听"出  相似文献   

5.
接到教导处的听课短信后,就拿着听课笔记匆匆而去,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听课伊始姗姗来迟,匆忙拿起学生的课本浏览一下教学内容。显然,听课前,听课教师连教学内容都不知晓,这样的听课,效果一定大打折扣。这并非个别现象,听课已经成了这些教师不得不完成的学校布置的任务,而不是作为一个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的学习途径,重“量”而非重“质”。要让听课不再如此“走马观花”,那就让听课者“有备而来”。  相似文献   

6.
听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在感慨广大教师听课热情的同时,却不难发现,目前,听课活动中的走形式、走过场等现象十分常见,听课效率低下。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如何破解教师“走马观花”式的听课?  相似文献   

7.
带着教学需求听课 学校经常以听课的方式培训教师,并作为对教师进行教学检查的一项内容,使听课成为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这种听课当然收获甚微。要让教师从听课中有所收获,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就应改变这种任务式听课,倡导自主型听课,让教师出于自身教学需求而自觉、自发、自主参与听课活动。这样的听课,  相似文献   

8.
郎文涛 《今日教育》2006,(7S):59-59
误区一:机械型听课 听课教师没有明确的动机与目标,遵照学校的要求,“为了听课而听课”,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走马观花”式听课,在诸多学校并不少见,一些学校的听评课活动目的不明确、过程不规范、组织不严谨、评价不科学,从而导致授课教师为作课而作课、听课教师为听课而听课,作为教学研讨重要载体的听评课活动成了不了了之的形式,以至于教师怨声载道,参与积极性不高,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那么,学校管理者如何提高听评课活动实效,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10.
杨昌霞 《教学与管理》2012,(30):121-123
听课是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传统活动,是教师开展课堂观察的主要形式。英语课程改革十年来,这种研究形式一直在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成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普通教师要听课,业务主管部门领导要听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任务的完成,也是一种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基本的共识是:课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加上教师专业成长和校本研究的考虑,很多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往往把听课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落实下去,并把听课节数作为考核的依据。出现“走马观花”式听课甚至抄别人的听课记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正>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然而农村学校校本教研中依旧存在走马观花式的"把脉"、为了完成"互动任务"的"互冻"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听课教师主体意识不强、任务取向不明确、课堂关注点成定势、议课流于形式以及农村学校校本教研专家引领的缺失。青浦实验告诉我们,立足于伙伴  相似文献   

13.
听课,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方式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出现“走马观花”式听课,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学教师在繁重的课务、事务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则与中小学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意识不强有关。在笔者看来,听课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而要“走心”,听出感想、听出问题、听出建议、听出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沛 《教师》2015,(10):125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学习环节——听课。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课是最为便捷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促进我们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一、学会听课,是促进专业成长的基础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通过听课真正学习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在现实中,不乏有一些老师,拿起笔记就进入课堂开始听课,听课过程就是摘抄上课教师的板书。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表象听课,  相似文献   

15.
听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们在感慨广大教师听课热情的同时,却不难发现,目前,听课活动中的走形式、走过场等现象十分常见,听课效率低下。在学校的常规管理中,如何破解教师"走马观花"式的听课?首先,学校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避免教师被动听课和疲劳听课。听课不只是听听那么简单,需要听课教师有准备地去听,带着问题去听,带着思想去听。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或  相似文献   

16.
听课是一个学校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之一。它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和探讨,取长补短,有助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不少学校还明文规定了教师每个学期听课的指标和任务。不过,听课只是一种感性认识,而只有认真“研”课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听而不“研”,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节数,而教学能力不会有大的提高。所以,听课要收到实效,需要做到“三研”,即课前“研究”,课中“研思”,课后“研讨”。  相似文献   

17.
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明文规定了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听课次数。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有些学校放了“高产卫星”,教师中就出现了“为了任务而听课”的现象,反而成为制约教师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明文规定教师每学期要完成多少节课的听课任务,想以此促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但这样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好报”,相反的是,听课目前在很多学校教师的眼里,是一种形式,是一项教师必须完成的“作业”。一件好事,为休沦落到如此地步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听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明文规定了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听课次数。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有些学校放了"高产卫星",教师中就出现了"为了任务而听课"的现象,反而成为制约教师发展的"瓶颈"。案例中的王老师听了二十节课,听了十几位教师的课。尽管"百花齐放",但难免"走马观花"。那么如何听课,究竟该在何处着力?"一个学期听课不得少于二十节",表面上轰轰烈烈,其实  相似文献   

20.
听课,是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方式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出现"走马观花"式听课,一方面是由于中小学教师在繁重的课务、事务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则与中小学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意识不强有关。在笔者看来,听课不能"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而要"走心",听出感想、听出问题、听出建议、听出水平。首先,学校要实行"建议式"的听课要求。"建议式"听课要求与"命令式"听课要求,虽两字之差,但包含的理念、策略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