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淮河文化作为安徽境内与皖江文化、徽州文化并存的“三大文化”之一,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条件,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文化风貌。然而,淮河文化内含的众多文化符号使得为其核心逻辑的概括带来挑战,这为当前推广和弘扬淮河文化增添了难度。根据历史遗产、社会现实和政策目标,安徽可以从多个维度诠释淮河文化,为淮河文化增强核心逻辑,同时提升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经由对特定文化现象和内涵的关联与组织,安徽文化可以借助淮河文化的自然追求,涵养共同体的生态基础;吸纳淮河文化的包容精神,建立人与人之间交往原则的模板;汲取淮河文化的团结信任,促进彼此之间的协作;利用淮河文化的敢为特质,增添适应变化的革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洪泽湖的成湖历史,洪泽湖在淮河水系中所起的作用和存在问题,指出河湖分家让淮河独流入海是治理淮河下游的关键,提出从盱眙附近至洪泽蒋坝镇开挖淮河水道等设想.该设想基本上实现了河湖分家,实现了淮河独流入海.淮河入海水道的工程量与二河口入海水道相差不多,因而设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回顾淮河污染治理的历史、治理的成果,分析当前现状,指出治理难点,提出有控制地广种水葫芦、集中造草浆、回收重金属、建立淮河环保委员会、淮河公众监督委员会等治理措施,认为这些措施能有效地治理淮河污染.  相似文献   

4.
淮河流域水体污染及其治理吴云昌淮河,是我国五大水系之一;淮河,又是我国南方和北方、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一条著名的地理分界线:淮河流域曾经是我国历史上开发较早、人口密集的富庶地区。长期以来这里就有“淮河两岸鲜花香”、“走千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誉和传颂...  相似文献   

5.
从1908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首次提出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到2009年在江苏淮安建成的中国南北分界标志,百年中秦岭-淮河被人们一再关注、议论和认识。且让我们用逆向思维探究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假如没有秦岭?  相似文献   

6.
悠悠淮河情──记肖店乡邱湾村扫盲教师闫凤翠余运军,邱家祥她,住在淮河岸边,是甘甜的淮河乳汁哺育着她,如田野里茁壮成长着的棉花大豆一样朴实,那带有普通农妇气息的壮实外表中,深深蕴含着一颗对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为了邱湾村的扫盲事业,她费尽千辛万苦...  相似文献   

7.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并不通过淮河附近丁旻中学地理教科书中关于降水分布的内容说:“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教学参考书中说:“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秦岭-淮河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降水量少于80...  相似文献   

8.
淮河情思     
悠悠淮河水,深深故土情。贴近淮河,你就有了淮河的语言;走进淮河,那些梦幻般的情思便——被唤醒。  相似文献   

9.
南宋时期的诗歌中,淮河这一意象大量出现。这些作品中,有人借淮河表达抗金复国、思念故园等多种情感;有的则通过展示淮河两岸如画的风光、独特的淮白、神圣的淮河神等表现淮河两岸特殊的风土民情。这就使得南宋诗歌中的淮河成为观照那个时代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环境管制失效问题--以淮河治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多年、耗费巨资治理的淮河近期出现严重污染反弹,暴露出我国环境管制的失效问题。本对这一问题及其原因进行较为深入地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有效治理淮河污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淮河琴书是流行于安徽省淮河流域一带的传统民间曲艺,常年以艺术化展演的形式活跃于基层百姓舞台,服务群众文化活动,宣扬党的方针政策,弘扬社会正能量。梳理分析淮河琴书服务群众文化活动现状,发现淮河琴书在服务群众文化活动中存在淮河琴书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淮河琴书文化展演形式单一、淮河琴书表演风格较为传统等问题,为此,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淮河琴书的服务活动:第一,健全淮河琴书系统化学习体系,加强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供给;第二,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淮河琴书群众文化活动宣传推广路径;第三,精准界定受众群体,优化淮河琴书群众文化活动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2.
地处淮河腹地的安徽省阜阳市,近年来一直吸引着国人关注的目光。用当地人的话说,这多半是由于“天灾人祸”。天灾,指的是淮河水患;人祸,指的则是贪官频仍,以及由此引发的多起爆炸性新闻。因为这接连多起“丑闻”,阜阳当地政府和官员备受指责,尴尬不已。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淮河流域水灾濒发,身为绅商的张謇目睹灾害给淮河流域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忧心忡忡,决心要下大工夫治理淮河。他不仅多次上书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提出治理淮河的计划和方案,而且还亲身投入到淮河及其他河系的水利治理。张謇治理淮河的精神以及为治理淮河所积累的经验,为后人从事淮河整治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苹果的故事     
20年前,淮河北岸还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荒滩。依着淮河大堤,各色各样的杂草绿油油的,长得特别茂盛。一所农村小学就建在大堤下,爬上覆盖着野草的大堤,就能看见一泻千里的淮河水。那时候.我就在这所小学教一年级。有时候。我把班里孩子带到大堤上.教孩子们唱歌:“淮河两岸鲜花开。胜利的歌声唱起来。英雄的淮河人民。战胜了千年的水灾。淮河人  相似文献   

15.
在安徽省社科联的牵头下,经过各路淮河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淮河文化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当前淮河文化资源存在分布零散、收集不全、收藏量少等问题.未有哪个部门形成系统的淮河文化资源服务体系,也未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手段.建立淮河文化资源数据库,构建淮河文化资源服务体系,对淮河文化的研究、普及、传承和保护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促进沿淮地区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淮河琴书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安徽地区,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曲调婉转动听,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当前,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淮河琴书的传承及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给淮河琴书的发展造成了限制。本文对新时期背景下淮河琴书发展状态进行介绍,阐述淮河琴书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7.
清代前期凤阳榷关的征税制度与商品流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关税档案,对清代前期凤阳关的税收制度以及商品流通进行了探讨。凤阳关税则规范、税口的分布、制度约束和考核检查等方面均有定章,凤阳关所处淮河的地理位置,使大量的国计民生的商品,经过凤阳关中转到全国各地,促进了清代全国市场的发展。凤阳成为清代前期淮河沿线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枢纽。  相似文献   

18.
淮河情思     
悠悠淮河水,深深故土情.贴近淮河,你就有了淮河的语言;走进淮河,那些梦幻般的情思便一一被唤醒. 你喜欢初夏的晨风吗?拿着一本书,来到淮河岸边.清风晨露,晓雾初开,而梦幻初醒的淮河,被若隐若现的雾气笼罩,轻漾着粼粼的水波,在一缕朝阳的映射下,河水愈见其清新,似微黄,又似浅绿,像一泓啤酒,等着你去畅饮.  相似文献   

19.
真诚两个字好辛苦●张英记者:您最近几年创作了长篇系列小说《淮河三部曲》,请您谈谈有关情况。戴厚英:《淮河三部曲》是我最近写的,第一部是《往事难忘》,第二部是《风水轮流》,这些小说是我对历史的一段记录,基本素材都是真实的,它都与我的家乡安徽省有关,我是...  相似文献   

20.
分野与交融--安徽淮河地缘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在安徽沿淮一带交融汇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徽淮河地缘文化,淮河地缘文化带是我国东部南北方文化的分野。南方文化的轻灵阴柔与北京方文化的雄浑阳刚在淮河地缘文化中有机地融为一体。淮河地缘文化的基本人文精神是依恋故土、兼容并包和农本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