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消息是以消息的形式报道新闻人物、反映其思想和事迹的新闻体裁。近年来,笔者发现众多报纸中,人物消息少得可怜。许多通讯员、记者一涉及写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通讯、人物特写。这也许是“消息写事,通讯写人”的说法给人们思想上留下的框框。对先进人物,可以用人物通讯来反映,也可以用人物消息来报道。用通讯介绍人物,固然写得生动活泼、具体细腻、富有文采,还可以较深地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但笔者以为,它毕竟不是报道人物的唯一写作形式。采用消息的形式不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和工作通讯还是其他种类的通讯,都具有新闻性、完整性、形象性的特点,都要求作者“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思想、一个人物、一种经验、一个问题”,而且要写得“具体深刻,生动感人”。也就是说,从本质上看,通讯是要写故事的,是通过写故事来完成作者的主观意图的。因此,通讯的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故事在通讯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找准故事、用好故事,让通讯真正成  相似文献   

3.
写人物通讯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想写好却不容易。笔认为在采写过程中,“第三”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这里的“第三”是指熟悉主人公的其他人。在人物通讯写作时,要注重以他们的语言和视角来介绍和评价主人公。在人物通讯的采写过程中,“第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北京晚报上有一种“一分钟小说”,人们站着一口气就看完了。由此,我联想到报纸上经常发表的人物通讯。同样是写人,小说可以短到“一分钟”能让人看完,人物通讯能不能也写得短一些呢? 现在一提到人物通讯,人们总把它和“大块大块”联系起来,通常万字左右,一版转二版。要说用三、五百字写一个人物,那就只能算“人物新闻”。似乎人物通讯与人物新闻的区别,就在一个比较长,一个比较短,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物通讯的写作(上)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为內容的一种报道,也是通讯体裁中运用较多的一种写作。它同人物消息写作的区别,主要是用较详尽而形象的文字,描述人物的活动及其事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性格特征,从而使读者受到感染或启迪。从报道的内容来说,人物通讯可分为个体人物通讯和集体人物通讯。所谓个体人物通讯,即报道一个典型人物的事迹。比如,穆青等同志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见《中国优秀通讯选》(下)211页],集中写焦裕禄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后,带领全县人民为改变这个灾害连年的贫困地区面貌而奋斗到最后一息的感人事迹,反映出一个优秀干部  相似文献   

6.
写好人物通讯要特别注意与主人公的贴近。何谓贴近?贴近 ,意思就是接近、亲近。也就是说 ,人物通讯的写作要完全忠实于新闻人物的实际 ,最大限度地贴近新闻人物的性格、身分、情感等等 ,写出真实可信的“这一个”来。“贴近”是人物通讯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 ,人物通讯主要是写模范人物的 ,所表现的模范人物愈真实 ,愈像 ,就愈有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物通讯是所表现新闻人物的文字化的素描 ,是其基本相貌、性格、行为、情感等方面的复印或传真。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对采访对象的“贴近”是人物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1、“贴近”是…  相似文献   

7.
陈克锋 《青年记者》2006,(16):69-69
在新闻写作中,人物通讯写作,其分量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如何写好人物,如何常写常新,走出写作的误区,是每个记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课题。笔从事人物通讯写作数载,并于2005年出版了人物通讯集《母亲山》,总结出些许感悟。  相似文献   

8.
深入、激情与细节———写好先进人物通讯的思考杨黎光仔细阅读我们报纸上每天出现的大量人物通讯,发现其中不少写得不尽人意。最大的缺憾就是人物通讯写得不感人,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空泛、干巴、概念化、程式化,甚至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仔细研究这些写作上...  相似文献   

9.
人物通讯是一种重要的通讯体裁。它以写人为主,用详尽而生动的笔墨记录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描述先进模范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以感染和教育读者。 人物通讯的写法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写“全人全貌”,表现人物的一生,为人物全面“立传”,如长篇人物通讯《伟大的战士》就是这样,它鲜明而又重点突出地记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光辉一生;二是写人物的某一阶段或某一侧面的事迹,为人物重点“素描”,如人物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以下简称《孔繁森通讯》)就是这样,重点记述了孔繁森两次进藏的先进模范事迹。这两种写法比较而言,后一种更为常见。 人物通讯在文体上属于记叙文,其写作要求与记叙文并没有很大区别。但是,人物通讯既然是一种独立的通讯体裁,其写作上也就必然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一般地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事写人,以事托人  相似文献   

10.
一剪裁是写作中的一个基本技术,新闻写作也不例外。说到剪裁,又不能不涉及到叙述和表现两个概念。因为这是机理所在。初学新闻写作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平铺直叙。比如写人物通讯,用编年谱的办法,从童年开始,依次写到今天。为了反映人物的全貌,当然要有追溯,也当然要有发展的脉络,但是,绝不是、也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哪些地方要略写,哪些地方要细  相似文献   

11.
人物通讯的结构,在写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篇成功的人物通讯,体现时代精神的鲜明主题是“灵魂”,生动丰富的材料是“血肉”,匀称健美的结构则是“骨骼”。从美学角度讲,结构美也是形式美。尽可能完美的结构形式,是表现内容,显示主题,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因此,下功夫钻研人物通讯的结构,在写作中着力追求尽可能精巧完美、别具风格的结构形式,是写好人物通讯的一项基本功。报纸上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一、纵式结构。即按照人物事迹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层次的结构方法。纵式结构的标志是时间上的纵深。同时,也要注意到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12.
如何写活、写深、写好新闻通讯,一位资深记者在多年的写作和讲课中,总结了两句话:“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把自己“写进去”,就是要求作者深入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抓取第一手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先进入角色,融入其中,才能够把别人生动地展示出来。这两句话,对通讯写作及其它文体的写作都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把自己写进去,把别人写出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艰苦努力才行。特别是把“我”写进去后,文章中还似乎看不到“我”(作者),那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有人说,“一个记者如果把‘我’写得很…  相似文献   

13.
人物通讯,是以写先进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为主的通讯。人物通讯写的是真人真事,要求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有骨,活灵活现,有感染力。人物通讯的力量在于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欲达此目的,需在选择“典型”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通讯写作的表现手法,与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与新闻报道直接反映现实生活这一特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讯要写得真,写得实、写得快,还要写得短,这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表达方法。早年周恩来同志在写作《旅欧通信》时,提到过一个原则,叫做“据实直书”。它道出了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倪恩泉 《视听界》2006,(2):96-97
广播人物报道目前主要有两类:一是人物新闻,以消息的形式报道典型人物;一是人物通讯,以专稿形式报道人物事迹。前者大都在新闻节目中播出,后者在专题节目中播出。由于用处和采访要求不同,两类人物报道写作的创新突破点也就不同,但基点是一样的,就是要“三贴近”。一、人物新闻的创新广播新闻节目总长度一般在20分钟到30分钟,这就决定了典型人物报道的长度一般控制在3分钟左右。用3分钟左右时间写活、写像、写好一个典型人物相当难。与人物通讯相比,它就是一个“瞬间的艺术”,通过小片断、小浪花来反映人物,使之成为超越时间、引人思索的“长…  相似文献   

16.
在写作过程中,写入是重要的也是难度较大的,但这却是基本功。学会了写人,无论是在文艺作品中,还是在新闻报道(如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中,或是在一般的记叙文中,就大体上掌握了那种写作形式。如果把人物写活了,写真了,写得传神了,其作品就有可能成为成功之作。当然,写人有多种多样的手法,每个作者又有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物通讯的写作(下) 其三,人物的思想往往是通过人物具有特征性的行动来表现。在写作时,抓住最能反映人物的特点和具有典型意义的行为着意描绘,才会把报道的人物写深写“活”。如果一篇人物通讯,只是作者介绍报道的人物如何了不起,或者是用几个事例说明他有这个优点那个成绩,读起来定会乏味,更无法打动读者。有位老记者谈起人物通讯的写作说过这样的话,一篇通讯就是名字加例子——某某某工作不怕困难,举一个例子;某某某关心群众生活,再举一个例子。这  相似文献   

18.
孙敬诚 《新闻窗》2014,(2):25-26
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以事实说话,人物通讯写作自然也不能例外。每一篇人物通讯都包含着大量的事例。所以,写好人物通讯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把采访得来的事例有机地串连起来,让它们更好地服从、服务于所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第八个字名曰“实”。所谓“实”,是指“实在”,从新闻的基本规律讲就是“用事实说话”。写通讯要站得高。还要落得实。周总理早年写《旅欧通信》这篇通讯时,提出个原则——据实直书,这句话说出了通讯手法的特点——直接、实在。通讯反映新闻事实比较详细,也比较曲折复杂,写作上要具体、形象、自由、灵活;其表现手法为“全天候”——记人、叙事、写景、说  相似文献   

20.
写人要写心     
人物通讯,要以写人为主。但写人,更应多写人物的内心,要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如何做到这一点,写出让读者喜欢的新闻作品?人民日报已离休的高级记者刘衡同志,用她亲身的经历和新闻采写实践,介绍了她的感悟。 我在新闻写作中,比较注意写“人”。在写工作通讯时是这样,在写人物通讯时更是如此。 记者所报道的任何一种工作,对读者来说,外行都占大多数。因此,见事不见人的文章不容易讨好,对大多数读者也没什么教育意义。但任何工作都是人做的。在记事的同时,如果能写出人物的活动、思想、感情,情况就两样了。我写的一些工作通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