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思辩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刚钻,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人立身处世和迎接社会挑战的必备武器,掌握和运用它,会使人终生受益。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思辩特点和思辩方式来考察和揭示《庄子》所蕴涵的思辩特质。从思辩特点看,《庄子》之思辩是以“体道”而达到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为旨归的,因而其对道的思辩,表现出带有主体精神的超越性和相对性两个特点。从思辩方式看,《庄子》之思辩是以直觉和相对为主要的思辩方式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文中论述了历史教学能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概括能力、思辩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文中论述了历史教学能培养学生以下能力:概括能力、思辩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德国后现代主义作家马丁?瓦尔泽《喷泉》的独特写作手法,即由一些零散的片段回忆中掺杂着哲学思辩,做了简要分析。深入地揭示了历史和现实的哲学关系,使回忆文学产生了新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已经消逝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活动着的历史。历史和现实在相互碰撞中,彼此呼应、回荡。司马迁《史记》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因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得名。近代历史学家梁启超曾批判经学“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事实,而不知有理想”。同时心理学研究证明,高中生求知欲强,思辩能力已初步发展,他们关注时事政治和国际关系,较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探索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永彬 《新疆教育》2012,(4):101-101
高中政治课有很强的德育功能,重要的是还有一定的智育功能。高中政治课所要培养的辩解能力主要是指其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理解知识、归纳知识、分析知识和运用课本知识与辩解方式初步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这些能力在高中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具有政治学科特色的抽象思辩能力。即,通过辩解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中的问题要会思考,对社会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能在适度的范围内有一个基本尺度。学生的思辩能力越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越多,觉悟才可能进一步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应是中学政治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融合,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思”“辩”“达”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应用于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题型中,帮助学生掌握续写常用的记叙文文体知识,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和发展情节,抓住文章首尾和核心词来把握基调和主题。且借助语言协同来运用符合语境的语言,提高学生在读后续写中的学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TEM 4写作部分的评分标准把文本的说服力(communication)放在了首要位置,规定语言的准确度要符合语言交际运用的需要,把评判学生文本中的有效交际信息作为考察语言使用的准则,文章从写作评分标准中规定的写作能力入手并结合说服力所包含的不同能力要素,阐述了蕴含在写作能力中的语言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并对实际的词汇、篇章写作的教学提出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考英语语言中的思辨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发现蕴含在英语词汇、语法之中的思辨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论述教学中的哲学思辩,指出教学中的若干哲学问题,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地位与作用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