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视觉化创新是智媒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传播媒介数字化发展推动了意识形态叙事内容生产的范式转化,勾勒了社会大众视觉消费惯习的时代图景,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实践指向提供了现实机遇与必要情境。当前,可视化传播作品视觉消费动力不足,视觉创意落实未形成闭环,视觉呈现形式有待加强,图像解读泛娱乐化,成为红色文化网络传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由此,以顶层设计统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以队伍建设保障红色文化视觉呈现,以微距联动创新红色文化话语建构,以融媒矩阵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成为实现红色文化视觉重构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王莉 《现代企业教育》2008,21(2):128-129
河南省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文化强省,摸索一条可行之道,其中视觉化传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而要进一步通过视觉化传播来发展河南的文化产业,需要开拓新的领域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如今“眼球经济”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将文化故事视觉化的形式进行传播是最具传播效能的方式。相对于文化符号系统中的其他类别,故事性文化符号的视觉转换是最难以实现和最需要考究推敲的。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做到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视觉化策略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正是立足视觉文化进行的教学改革尝试,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新探索。从当前思政课面临的教学手段娱乐化、课程内容碎片化和社会思潮隐匿化的视觉困境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对视觉化传播机理分析,阐明视觉化策略构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性。从图像生产到视觉信息传播、从图像信息向教育信息内化的过程性策略构建,探索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新方案,有助于推动视觉文化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视觉的形式重构红色文化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视觉重构理论下探寻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策略,需要对视觉重构与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进行理论分析,认清视觉重构理论下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受到的掣肘,从深挖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视觉元素、建立完善红色文化多模态交互数字馆、积极打造"三微一端"矩阵传播态势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增强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远程教育杂志》2006,(2):F0002-F0002
南京师范大学视觉化研究所张舒予教授带领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设计开发了视觉化网站,以视觉素养培养和民族化传播相结合的理念,对视觉化的教学科研、资源开发与技术创新进行视野独特的探究与交流,以达到“从眼睛到心灵”的传播与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述视觉符号在"读图时代"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妈祖文化传播如何更好地应用视觉符号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已经引起了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从视觉符号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入手,进而分析视觉符号传播的优势,试图为妈祖文化传播找到更多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影像传播的普及使得当今社会已经进入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对人类生产、生活、教育产生了显著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和实践两方面梳理总结早期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理念视觉化转向的成就,剖析当前网络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弊端,可以推断得出:树立全新的视觉文化理念,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网络课程建设中的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9.
在视觉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价值观念的主要传播方式已经由文字印刷传播转向影视图像传播,这是价值观念传播方式由抽象理性转为感性形象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宣传教育,也应根据这种变化做出传播方式感性化的调整,才能实现有效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伴随图像资源不断丰富,视觉文化的比例、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网络教育已经形成视觉文化传播的新方式。根据网络的交互特征和图像传播的属性,网络教育的视觉文化传播可以理解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网络链接的图像数据流动、人与计算机之间界面交互的图像内容选择和人与人之间符号互动的图像形式交流。为更好实现教育价值,需要提出改善视觉文化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罗杰 《鸡西大学学报》2014,(1):144-146,151
广南地母文化是滇东南地区曾经盛行的一种尊重土地和敬畏自然的文化,在其流传过程中承载着土地信仰的原初观念,以当代生态整体论和文化生态的视野对其审视,广南地母文化蕴含着境内多民族的审美体验,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区土地信仰的地域文化特点,集结了"万物始于土""以土为母""土地伦理"等原生态特性,可发掘出广南地母文化中的生态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视觉媒介的日趋普及,人类的文化价值体系开始发生重大转变。从传统的书面文化体系向视觉文化体系的转移已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的转化,更多的应是人类整体认知领域的大变革。但同时视觉载体的过度开发也会带来诸如认知环境与现实环境日趋隔离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尚在成长期的青少年而言,不加选择的过度接触更有可能导致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异化。  相似文献   

13.
城市户外文字是城市公共环境中出现在各种户外载体上的文字符号,具有视觉文化、语言文化和书法艺术等文化意义。城市户外文字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以其图像性、空间性和碎片化特征,影响着城市户外空间的视觉审美、信息传播与多元创新;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在语言规范、思想内蕴、语言修辞等方面发挥影响;在书法意义上表现为对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现代弘扬及对城市居民的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语境中的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视觉文化艺术教育呢?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审视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研究,并梳理视觉文化艺术教育的学术谱系,将有利于现代艺术教育的重构和发展,也标志着当代社会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与形成。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理是白族主要聚居区,地处滇西交通和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白族古代金石文献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一是尽情书写“苍洱境”淳美自然山水家园的地域本色;二是持续不断地吸收儒家文化,并以之为核心建构白族地域文化的有机结构;三是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创造白族地域文化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灯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谜艺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要把云南建设为民族文化大省,需要加快发展我省的灯谜艺术,充分发挥灯醚的社会作用,利用灯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文章介绍灯谜的发展历史,讨论灯谜的社会作用,并提出发展我省灯谜艺术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7.
拉祜族是云南15个特有民族之一,拉祜族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省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大省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讨论拉祜族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以全国唯一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例,提出了拉祜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贵州及其毗邻的湘、滇、川、桂、渝部分地区历史上与古夜郎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经过十余年的"争抢"开发,如今的五省一市已经确立了"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创品牌、互补多赢"的全新开发模式。通过调查研究,对如何积极应对夜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几点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戏曲文化、宗教文化、武术文化、始祖文化、古都文化等,这些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传播在建设文化强省的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对其进行梳理整合,借助现代传媒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转换,如制作影视节目、出版音像书籍、举行论坛研讨、策划事件直播等,以更加生动、多元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使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人类进入图像时代,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发生了地位上的变化。Web2.0时代网络由于其可写性,视觉文化的传播因此变得更加广泛、快捷。青少年作为各种视觉网站的最大用户群体,其视觉素养教育意义非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培养视觉审美、防止视觉污染、引导青少年进行视觉文化创造、传承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念。本文也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如何提高青少年视觉素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